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小良水土保持试验站

  在小良镇,有个菠萝山水土保持试验站。小良镇,过去属电白县,现今归茂港区。

  这个菠萝山水土保持试验站,是原湛江地区水电局九名干部白手兴家搞起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湛江地委工作时,曾多次到过这个试验站,亲历其日积月累的劳动所引起的变化,更感受其创业的艰辛,明白其研究试验的意义。

  为什么搞这个试验站?研究水土保持为了水土呗,水电局搞的为了水利呗,这是好理解的。

  为什么在小良这个地方搞水土保持试验呢?这问题不太好回答。

  当时,小良菠萝山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曾是寸草不生的光裸地,已到了沙漠化的边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三天无雨小旱,十天无雨大旱”,即使辛辛苦苦的种上了作物,也是“十种九不收”。

  在小良这地方搞研究实验,研究人员主要是想探索:这个地方能不能长出森林?怎样才能长出森林?能长出什么样的森林?林中土壤有什么变化?小水循环有什么变化?

  这样的研究实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三年几载,就有结果的。

  50年的艰苦努力,终有正果。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成功地治理了水土流失,把这片不毛之地改造成为乔、灌、草,林、果、花多层次多树种交织的“人工森林”。

  在这4300亩的地方,有人工混交林250亩,桉、松林300多亩,荔枝、龙眼和其它水果林500多亩,葵、胡椒等经济作物200多亩,种有大叶相思、铁刀木、沙楞、白格等阔叶树和其它植物共320种,圈或放养着动物140多种,成为一个试验、示范、生产、观赏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站和人工生态园区。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考察点;中国科学院的十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的人工林区;1984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吸引了世界五大洲69个国家206人次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原世界森林研究所所长布朗尼博士曾先后七次来试验站参观考察。他赞赏说:“在地球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多数地区都因森林破坏后而演变成了沙漠,唯独中国小良同属这一地带,却人为地把接近沙漠化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人工森林,确属奇迹。”

  是的,在全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许多地方是沙漠,如非洲是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是鲁卜哈利沙漠;但在中国,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主要包括台湾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全省,都不是沙漠。为什么呢?因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

  在小良这地方,为什么会走向沙漠化边缘呢?可能因为,一来植被遭受破坏或稀疏低矮;二来降水相对比较少,而且蒸发量大过降雨量。

  小良这个地方,靠近海,常年风都比较大,空中水汽未成云就被吹散了;再加上,小良背后是鉴江下游平原或台地,没有高山大岭阻挡抬升海洋气流而降雨。所以,小良这地方,年降雨量比高州、信宜山区少几百毫米。

  要改变一个地区的降水状况,改变大气水循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植树栽草种果,恢复和改善植被,调节小气候,减轻和防止沙漠化,是可以做得到的。小良水土保持试验站的示范意义就在这儿。

  小良水土保持试验站,现今变成菠萝山森林公园,开放给公众游览。

  它能成为森林公园,首先那里是森林,是人工森林。它是人类劳动汗水的结晶,科学实验的成果,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当代文化。

  在那里,还有两棵价值百万的小树。据报导,这两棵小树名叫“长叶柞木”,属于大风子科植物,是小良水土保持试验站建站初期从国外引种的。这种长叶柞木,五十年才开一次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国内极其稀罕,据说目前除了广西十万大山外,其它地方已找不到了。别看这两棵小树,长得“其貌不扬”,可其身值百万。美国哈佛大学曾有意出资15万美元,四川省植物研究所也想以100万元人民币取走。这是“镇园之宝”啊,哪能用钱买的?现今有些游客是专程去小良水土保持试验站“珍稀植物园”观看这两棵“年轻的老树”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