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八、石台写就的木屋

  据说,鸡足山上有许多奇异的石台,诸如絶顶西北束身峡、两崖之间的棋盘石,平整如盘,相传,古有二仙曾在此处下棋,又称“仙弈石”;野草杂生中的袈裟石,青石白领,纹路清晰,领褶俱全,斑斑点点,好似袈裟,传说为迦叶尊者袈裟所变;另有升仙石、华津石、眠狮石、子母石和拜佛石,各有传说与典故,颇具玄幻与神秘的色彩。

  此番出游,虽未逐一观赏灵石,但也窥见一斑,自领略过光明寺中峥嵘突兀的金刚石,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莲花石和盘陀石了。

  从静阳庵走下山,约10分钟的路程,一个丁字路口映入眼中,一条通往山下彩云村,另一条则通向莲花石。

  这天,常乐师带我们四处转转,提及莲花石,他连连说道是个好地方,环境清新幽静,要带我们前去观赏。

  莲花石,乍听这个名字,脑中便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联系在一块,下意识地认定那是一块宛如莲花般秀美的山石,恍如莲花自水中而生。纵然没有“青石潜流暗有声”的意境,也至少有几分“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的洒脱。

  沿着静阳庵下方的小路走去,穿梭在崎岖的山林中,约十分钟的路程,转眼便到了目的地。

  行至近处一瞧,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怪石硕大无比,凹凸不平,四周衬着枯枝矮草,倒是少了些许美感。

  不过,奇巧的是,眼前有一座狭长的木屋依石而建,四周挂满飘动的经幡。显然,莲花石的一侧成为木屋的后墙,这种设计精巧别致,令人叹服,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木屋的构造简单,四个木色的圆柱撑着顶盖,飞檐青瓦,古檏自然;木门较多,约有五六扇,前方挂着五彩经幡,门上雕刻有荷花,下方镂花的图案醒目显眼:四朵荷花环绕着两条游龙,栩栩如生,造型精巧。

  这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韵致,静雅,澄澈,如同木屋前的一池清泉,高耸的核桃树。我们看到一地散落着的野核桃,充盈的果实让我们垂涎欲滴,兴致勃勃地寻找,一边想象着它们被运往城市后的高昂身价,这感觉不免让人更懂得珍惜,感恩于自然。

  与赏景相比,这里更适合散步,在静默中思考人生的沉浮起落,此时的四周那么安静,只有风在耳边沙沙地响。

  木门紧闭,不知何人居住其中,门上有道铁环,上面挂着一把石锁,似乎隐含着一些什么。

  常乐师告诉我们,这块青石是块宝,也颇有来历,它不知陪伴多少位高僧尊者在此悟道修行,岁岁年年,暮暮朝朝。光明寺中一些有成就者,诸如证得阿罗汉的师父,会来此处闭关修行一段时间,在此念佛诵经。经过此处,时而会见到某一位师父在木屋外的台阶上盘坐、过斋,修行生活与寺中别无不同,即便是独自一人,也会严持戒律,如法修行。

  2007年,泰国清迈的祜巴温忠尊者就曾在莲花石闭关,七日后出关。

  听到这番话,心中顿时升起几分敬意。绕过木屋,我好奇地伸出手,摸了摸这面天然的石头墙,心中忽然想起闻佛师的五方静室,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刻脑中忽然勾画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身着袒右袈裟的僧人在木屋中念佛,胸前挂着止语的小牌子,低着头,拈着念珠,步履和缓……

  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有这样的一场相逢与偶遇;

  即使彼此陌生,心头依然会很温暖。

  那种遇见,恍惚中如同席慕容的诗中所描绘的一般:

  佛于是把我变成了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棵会开花的树》

  微笑,行礼,相顾无言,怀藏一种荣幸,任谁都会觉得因缘妙不可言。

  “快呀,到石头上晒太阳吧!”一位同伴招手喊了一声,拉回我的思绪。

  跟随同伴的脚步攀援而上,只见石上立着一根半截的木桩,系着一条红巾,有种“緑树丛中一点红”的韵致。站在此处眺望远方,只见山峰连绵,树冠一浪一浪,构成一片摇曳的緑海。

  再向上观望,远方的崖壁好似褶皱,其上的金顶与华首门清晰可见。屹立于石上,沐浴阳光,饱览美景,视野开阔,畅快淋漓。

  想着大山的美,忽然又低头,瞧见脚下的丑石,心中不免一番感慨:美丑好坏,源自分别、执着,一切如梦似幻,丑的未必就丑,美的未必恒久,不过是着了相,徒增感叹。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