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大德恩师

  一位善知识的出现,犹如明月当空,使人有所皈依、依止,正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猛然找到一种清凉,一种安慰,一种依靠,当下心生喜悦,豁然开朗。

  闻佛师居住的这个小院简单、安静,一把单人椅,两把长椅,中间是一张茶几,都是藤编竹制的,单人椅旁边的地上,种着几颗紫竹,把小院点缀的如诗如画。

  闻佛师坐在椅子上,腿上盖着粗线织的披盖,像那种超长超宽的围巾。十一月份的鸡足山,天气还是有些凉的,这样的披盖很适合经常盘腿打坐的出家人用于保暖。

  “感觉这里怎么样?”闻佛师笑着问,

  “好,好,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自然檏实,真是太好了”,我激动地回答着,同伴也高兴地点头。

  听师父说话像是河南口音。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我的一位师父。说过的话,他是广州光孝寺的一位首座和尚,那是我的师父,他曾告诉我说;光明寺的法脉来源河南少林寺,光明寺的开山祖师及历代宗亲祖师,皆是河南人。想到这里,我就冒昧的问师父是不是河南人,当我得到确定的答案后,心想;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某种因缘呢?

  师父很随和地问了我们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又说:“安心住一段,凡事自有它的因缘,你们能来山上,是很好的机缘,可以真实地瞭解一下这里。”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一位同伴对佛法不太瞭解,略有些迟疑地问:“师父,您能说说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吗?”

  “你能不能告诉我北京什么样?”闻佛师反问。

  “北京?”朋友一时语塞,“北京到处都是汽油味。”

  “极乐世界到处都是莲花的香味。”

  我问师父:“您能不能简单地谈谈自己,或者谈谈光明寺?”

  “谈什么呢?我就是一个住在山里的普通山民。”师父始终微笑着,面容安详,和蔼可亲,而举止又不失出家人的威仪、庄严。这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双眼写满了敬仰。

  师父说告诉我们:“光明寺还算不上一个寺院,只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就是一群修行的人聚集到这里,大家在一起共修。你们回去以后,一定不要宣传光明寺,最多是檏实如实地讲述她,要守护这个道场很难,要毁灭她很容易。你看看,你们来光明寺的路,如果不是有人带你们上来,是根本找不到这里的。”

  想想的确如此,通往光明寺的小路很狭窄,又有许多的岔口,很容易迷路,更不用说寻找寺庙了。光明寺中的游客也寥寥无几,整个寺院,只见到几个居士,其他都是出家师父,师父们在山中种菜,解决饭食问题。

  “我们只想踏实地在这里修行,所以不要破坏它。”闻佛师再三叮嘱,“要守住这个道场真的很难。有一年,我出门了,结果回来之后,门前的几棵古树都被砍了。”说到这里,师父的脸上露出了惋惜之情。

  “很多人觉得光明寺很神圣,有时看到这里的彩云,觉得很神奇,不要这样,要知道,彩云是光的折射原理,不要迷信,不要执着。这里就是一个很檏实的地方。”听了这些,我们更加敬佩师父了,这样一位檏实的大德,真的很让众人感动。

  提起寮房门外的五块石头,师父告诉我们,门前正对着的这一块石头,就如同一个跪着顶礼金顶华首门的修行者(从正面看,石头的形状确实相似),每天开门时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修行。

  之后,师父又对念佛修行做了开示:“许多人念了一辈子佛,可发自内心能真诚念一句的却没有,我们能不能发自内心,放下妄想,真真正正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呢?就一声,我们能不能?”

  是啊!扪心自问,自己学佛几年,有没有真正的念过一声佛,清净真诚地念一声……

  闻佛师妙语连珠,语言通俗明瞭,又不失幽默,常引来大家一阵开心的笑。

  师父问我曾到过哪些寺庙,我说:“三学寺、大园寺、草堂寺……”

  “噢,”他喝着普洱茶,略微沉思。当我们聊到做人做事这些时,师父说:“人平时忘乎所以的时候多一些,不知道在干什么。做人慢一点,缓一点,能平衡下来,要不然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啥味道!做过的事情,不知道做什么,做人要平衡下去。”

  师父很慈悲,得知我们想早一天朝拜华首门,他提醒道:“要去华首门,尽量轻装上阵,少带东西,要不急不缓地慢慢上。”

  这种随和融洽的气氛,更能让人道出一些烦恼和困惑,同伴的话题渐渐多起来,有的想让师父给皈依,有的向师父提出疑问,也有向师父倾诉烦恼,希望给予开示的。无论怎样的问题,师父都耐心地作着解答,并抱以理解和鼓励的笑意。

  我们和闻佛师继续交流着——

  “我平时功课以大悲咒为主,楞严咒为辅,平时散念阿弥陀佛,并都回向于西方极乐世界。不知这样是否可以?“

  “可以,但要看发心是什么。“

  “大多数净土佛子都专持一经、一咒、一号,咒、号都定好了,经却一直没有选准。”

  “《佛说阿弥陀经》最好。”

  “家中供养佛像,有人说多了不好,是这样吗?”

  “只要自己喜爱,都可以;不能把家中不幸的事和供养佛像联系起来,那是不相干的两码事。”

  “诵持大悲咒、楞严咒是否需要传承、传授?”

  “不需要,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学和修,多多益善;只是没有传承的念诵,不能成就咒陀罗尼,但一样可以成就法陀罗尼和意陀罗尼。有传承的咒语是有护法守护的,代代相续。”    

  “能否同时诵持很多咒语?”

  “可以,陀罗尼是总持法,不能有分别心。” 

  “我爱养花,花上有虫,杀虫是否是杀生?”

  “是,毫无疑问。” 

  “放生时,我不会作仪式,直接简单地给它们念三皈依,几遍大悲咒和佛号,放入公园的小人工湖,幷且冬天可能大多数会被冻死,是否可以?”

  “可以!如法;对于那些大牲畜,临被屠杀时,可为它们作三皈依,劝它们不要记恨,往生西方极乐,一样功德无量,最好念出声,能让它们听到,默念也可;可为一切临死牲畜作三皈依。并说有人专到屠宰场,目的是迅速提起悲心。修持大悲咒,只有悲心发起,与大悲咒相应,才能形成咒陀罗尼。”

  “把钱寄到别人那里,请别人代为放生可以否?”

  “可以。” 

  “能否自己为自己作三皈依?”

  “不行;如果有真实决定,有瑞相可以,否则不行、不算、不如法。” 

  “是不是一定需要出家修行?”

  “不需要;能出家是福报。在很多修行层面上是在家无法达到的。”

  “男众一生可以出家几次?”

  “七次。”

  “刚参加了1080遍楞严咒的共修。报名时不觉得多,修起来才知道多,怎么办?”

  “可以多持楞严心咒。出家人持楞严咒可保出家的慧命。在家居士多持能楞严心咒,可慢慢具足出家的因缘。”

  “念《心经》坚持不下去,总是断断续续,怎么办呢?”

  “量不要大,要精。最早一开始就是不要求量,要求精。好比说我就念一遍:“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你这样的念法呢,就是我不求多,我就念一遍,但我一定要有质量,质量!就是一定要专心致志!一定要培养专心致志,一定不求多,我就念一遍就行。一天我就念它一遍,但我一定是专心致志的,就行了。”

  “这个专心致志对我们来说特别特别的重要!很多人去追求数量,没有质量,这个数量就没有意义,实际的改习气断烦恼的方便都建立不起来。假设是我们认真地用心去念一遍,像那些短的经典啊、真言哪,认认真真念一遍,你只要认真地串习成熟了,烦恼业习来了,你认真地念一遍就可以把它给消化掉了。它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法的力量、法则的力量,或者说真言的力量,或者说经典的力量。认认真真地念!若不认真,那就只有数量,那给谁读的呢?”

  “佛法是善法吗?”

  “佛法不是善法,是超越之法,对于任何事情,不管善恶,不能超越它,那么就去实践它,许多人把佛法信成了善法,也就是信成了邪法。“

  听了法师的开示,我们如沐春风,获益匪浅。一旦弄清楚自己的发心,知道我们也可以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中就会获得很大的安慰与欢喜。那种安慰呀,就觉得人的生命真的是太可贵了,而且非常非常短暂,当下升起安心念佛的决心。

  以前我听说过,寺院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要结夏安居,我们请法师给开示什么是安居?为什么要安居?师父很慈悲,他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来到鸡足山建寺的缘起——结夏安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