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青石小路

  曲径通幽处,别有一番洞天。

  走上一条青石铺成的台阶,沿着左侧蜿蜒的小路前行,古檏素雅的静阳庵,即刻呈现在眼前。出发之前,一位曾经来过这里的朋友给我们介绍过这个女众道场。

  在静阳庵的下面的石阶之上,零星地摇曳着鲜緑的杂草,没有经过人工的修葺;两旁依傍着千年古树,细密的树叶儿低垂下来,轻轻摇晃,落入大大小小的山石垒成的矮墙上。

  于是古色的墙体有了一抹緑意和生机。

  几棵枝枒茂盛的古树枝上,系着一道道长绳,悬挂着有些褪色的经幡。

  尼师们诵读大悲咒的梵音渐渐清晰,缭绕耳畔;聆听法音,无比欢喜,脚步不由走向前方。

  步入院落,古檏的景致在视线中展现:土路跌宕起伏,依山柳色青青。低矮的石墙山体上,一幢幢简易却不失独特的木屋房舍,木制房舍狭长、结构简单精巧,另有两层小木屋架空而起。

  石墙旁边是零散的不太规整的木栅栏,宽宽松松,时而有细长的草叶儿探出头来。

  木屋的四周,尽是细细绒绒的青草,草叶儿不长,却簇簇紧致,为庵堂铺垫着一条天然的緑毯。  

  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此处并无一丝一毫的奢华之感,一切尽显简陋、自然,保留着鸡足山最原始的风貌。

  倘若用笔墨写意来形容,静阳庵呈现给人的,是一幅质檏、简捷、明快的画卷,寥寥几笔,像一道道智者脑中清晰而睿智的线。

  最让心灵震颤的,便是十几位正在打大悲七的女尼师父。她们身穿咖啡色的海青,面色从容,声调和缓,丝毫不受脚步声的干扰,低头诵着《大悲咒》。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任谁都不会相信,山林中,竟有如此简陋的修行之地,更让人讶异的,是怎样的修为与心境,在此处诵经行法,却能如此步履安然。

  蓦地,心中通透一道明瞭,俗务纷息。修行练心处竟如此简单。

  清苦、艰辛,放舍,睿智,历练,通达。

  静下心来,在淡泊中,聆听梵音,体会圣地的宁静致远。此刻,我的脑中闪烁着几幅画面:我们在高楼大厦的房间中说笑言谈,在电脑前与朋友聊天;在城市的街道上信步前行,在柳树、湖畔回忆从前……

  匆匆而过的时光,就在一页页画卷中悄然而逝;真正懂得惜时,并如法修行的,竟简单得不过如此这般。

  然而,又有几人于画中自得?一种沉思,一份考验。僧人随处所现的修行,早已不觉中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了。

  有感于此情此景,又联想起友人曾做的一首山中修行的打油诗,聊以慰借,再贴切不过了:

  “青青山色隐尼僧,湘妃竹叶罩禅棚。

  蒲团打坐松荫下,论道读经验修行。

  曾经凡尘历苦境,今朝逍遥山中景。

  看破人间情字苦,朝暮钟鼓净心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