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穿过繁华城市,穿过水泥堡垒般密集杂乱的农民出租楼,塔一般的炮楼出现在镜头里,我们才相信,仿佛遍地是钱的东莞凤岗,居然还有那么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建筑。
“以前江屋的房子四面都是稻田,稻田后面是小山,山上的泉水流下来,到了村边,变成起码1米多宽的溪水,不用说我们,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孩子,都曾经在溪里玩水,捉鱼捉虾。排屋里面住起来也非常荫凉,好舒服的……”一见面,镇上的党委委员便向我们描述了油甘埔村过去的美好时光。说的人,与听的人,都是一脸憧憬。
作为客家聚居地,凤岗镇的每一个村社,其实都与油甘埔一样,是一幅阡陌纵横的客家田园风情美景。当然,都只是曾经。如今,作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作为世界工厂,凤岗与其他东莞乡镇一样,遍地楼房厂房,名为村,却罕有一块田地。
但“排屋”还在。客家人有聚居的传统,凤岗客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房屋叫排屋。专家说,这是融合了客家围屋与广府民居特殊建筑形式,由于当时防御外敌的形势已经没那么严峻,所以,相对于完全封闭成一个小社会的福建客家围屋,凤岗排屋成行成列,却并不封闭。但是排屋依然建造得异常结实,特别是与排屋连通的炮楼,更是坚固异常。抗战时期,日军的炮火也没能完全摧毁它们。
因此,田园虽然被钢筋水泥覆盖,历经百年以上仍保持不坏之身的排屋却成片保留了下来。只是改革开放之后,富裕的客家后代搬进现代楼房,大部分村庄的排屋里,慢慢成为外来工的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本地人坚守。
600年前,客家祖先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必须与本地人反复争夺才能得到一小片栖息地。如今,客家人变成了本地人,而被称为新客家的外来工们,只花费不多的金钱,就可以获得一处繁衍生息之地。这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轮逥。尽管因为户口问题,他们的繁衍生息暂时看起来非常的脆弱,或许某个时刻,就回了老家,或是奔赴下一个落脚点。可是,当年客家祖先初到之时,何尝不是如此呢?
金融风暴的到来,让广东的产业转移政策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实,不断增加的空厂房,让凤岗人开始考虑未来。“将凤岗建设成深圳的后花园”,是很多政府官员挂在嘴边的常用语彚。而中国的惯例,某个超级城市的后花园,通常都会选择将休闲旅游作为主业。显然,凤岗暂时还无法成为后花园,因为他们依然是工业城镇,GDP数字里,休闲旅游所占的比例基本是零。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开始。本地政府已经开始频频举办各种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的主题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客家排屋与炮楼。因为拥有当地保存最完好的炮楼群落和客家排屋,居民们也保持了客家山歌、麒麟舞等传统习俗,所以政府打算在客家人聚居最集中的黄洞村建设客家民俗文化村。
原始的工业积累之后,人们最迫切需要的已经不是GDP,而是清洁的空气和水。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不过欧洲与美国的发展历程让他们坚信,工业之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可以变换成另一种模样回来的。
(网易新闻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9年6月7日 文/阙道华 摄影/何奔)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