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孢粉分析
一、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样品由送样单位(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自行采集。
样品采自于香港西贡郊野公园,T2L1采集于企领下海海滩上,地表以下深0.1M处,样品1个,为粘土砂;T4L1—T4L5采集于黄地峒山坡的坡积层中,按自然层位,每层采取一个样品,深度分别为0.1m、0.3m、0.7m、1.0m、1.5m,共5个样品,为含砂粘土。
野外采集的样品,杂质较多,粒度不均匀,有很多树根、草根和碎石,而且量也较多,携带运输不方便。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在工作场所布置了一间暗室,在处理光释光样品的同时,提取部分粉砂粘土,作孢粉分析样品。
首先将野外采得的样品,捡去碎石和草根,在敞口玻璃容器内用清水浸泡土样一段时间,搅拌土样,使之充分分散,将顠浮在水面的草根、树屑等撇去;将沉淀在底部的碎石在水中洗刷乾净,所有粘附在其表面的泥沙均要洗落在玻璃容器内,过100目筛后,将粗颗粒剔除;剩下的悬浮液澄清,不断抽去清水;最后所剩的粉砂、粘土在暗室中自然风乾。将风乾后样品分装在摄影用135菲林盒中,每个样品装1-2盒。
野外条件虽然简单,但只要操作细心,还是能达到孢粉分析的要求,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 实验室中孢粉样品的处理
取样10g,加入10%的稀盐酸(HCI),充分搅拌,除去钙质成分,洗酸,用离心机离心,倒去清液,再加清水搅拌,再离心,如此反复数次,直到酸液洗清。加15%苛性钾(KOH),搅拌,水浴2h,除去有机质,洗碱,如上步。
用密度>2.0g/cm3的重液浮选2次,第一次加入少量的重液,搅拌后离心,倒上面的清液入洗好的烧杯中,第二次加入样品体积2倍的重液,搅拌均匀,离心,清液依次倒入各自的烧杯中。用3%HCI稀释烧杯中的样品,至原密度的一半,然后把稀释后的样品转入离心管,离心,上面的清液集中放置。
离心管中的残余沉淀物,加入无水酒精,充分搅拌后离心,倒去清液,将管中的沉淀物晾干,使样品脱水。如果杂质过多,则用超声波震荡仪除去细小杂质。
重液回收。用蒸发水法,将装有重液的烧杯在水浴锅中煮至密度达到2.15g/m3,即可。
用定量取液器按沉淀物:甘油为1:6的比例向沉淀物中加入甘油,充分搅拌后取一定体积(30~40μl)滴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压出气泡。用加拿大树脂将盖玻片封好。
三、 孢粉分析结果
在NIKON E-2000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鉴定,确定植物孢粉的种属及其丰度。
四、 环境分析
本次调查和试掘,环境样本采集数量较少,密度较疏,而且分布面积仅几平方米,未能在区域内多点采集,亦未能在剖面上连续系统地采集,因此,我们仅能作简单的对比分析。
孢粉分析结果表中,以T2L1代表海滩上植被的现状。T4L1-T4L5代表山坡上坡积层各自然层形成时的环境。
T2L1与T4L1显示出近、现代海难与山坡上的植被在孢粉组合上的差别。由于仅为两个点的对比,这种差别不作详述。
山坡上T4探方各层(5个样品)的孢粉组合,各有同异。
T4L3与T4L1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木本花粉总量比例较高,特别是T4L3样本中检出草本孢粉,而山坡上T4探方中的其他各层欲未检出,只有海滩上T2探方中草本孢粉含量与其接近,表明该地层出露在地表时的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与现今气候环境极为相似,甚至还稍热一些。
T4L4、T4L5两层的孢粉组合与T4L2层相似,都以厥类孢粉为主,占95%以上,木本孢粉含量较少,未见草本孢粉,L4层的木本仅为银柴属,L5层的木本仅为野桐属,L2属的木本为大戟科、野桐属和松属,说明这三层所处的气候比现今要冷一些。
要对整个遗址存在时期内的环境变化有一个全面的瞭解,就必须扩大发掘面积,多点、多层次采样进行分析才行,尤其是在坡积环境下更需要这样做。因为在陡峭的山坡上,地层的缺失和倒置现象容易发生。第一次正式发掘面积也不大,采样作出来的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所以在此不作重复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