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省湛江地区建立糖蔗基地的条件与潜力



  郑天祥 刘 琦

  一、发挥地区优势,广东糖蔗要有个大发展

  目前,我国糖料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近年来,虽然每年都要进口一百多万吨食糖,可是我国食糖的人平年消费水平也只有7~8斤,大大低于世界人平年消费50斤的水平。即使按现在这样的低标准供应,我国每年至少也要生产400万吨食糖,而1978年仅生产250万吨。

  甘蔗属于热带与亚热带作物,性喜高温多雨、忌霜冻,具有生长期长,吸肥多的特点。广东是我国大陆甘蔗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省份。

  这里甘蔗单产高,1979年广东甘蔗平均亩产近3吨,仅略低于福建省;种植面积大,1978年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37%以上,同时,广东甘蔗七成左右是种在旱坡上,而旱坡上的甘蔗单产,仍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一千斤左右;含糖率高,广东甘蔗含糖率高达14~16%,超过长江流域一带的甘蔗,浙、赣、湘等省北部,7~8亩好地生产的甘蔗,才能提取一吨蔗糖,而广东1.5亩左右的水田所生产的甘蔗就能提取一吨蔗糖,即使是旱坡地,也只须3~4亩地;经济效益大,在广东,许多旱坡地生产一吨粮食要比生产一吨蔗糖困难得多,而购进一吨粮比进口一吨糖便宜得多,因此,实行吨粮换吨糖的政策,深受广大蔗农欢迎。同时,既利于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又利于国内实行粮糖产区挂钩交换,促进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广东虽然由于粮食不足等原因,1979年甘蔗种植面积比1978年减少了11%,比1975年减少了24%。但是,由于条件优越,广东继续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基地是毋用置疑的。按目前广东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40%的比例计算,近期广东至少每年要生产160万吨蔗糖。亩产若从目前的3吨提高到3.5吨,要种植甘蔗370万亩左右,比1979年增加110万亩。假若,今后调整压缩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的甘蔗种植面积,那么,广东甘蔗生产在全国的比重还应有进一步的提高。

  地处北纬24°以北的粤北山区,山高田少,全年≥10℃。连续积温小于6,500℃,适于甘蔗生长的仅8个月左右,并常受霜冻危害;甘蔗含糖率低;糖厂开榨时间仅有一个多月,生产成本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一倍左右,粤北不宜于发展甘蔗生产。地处北纬24°以南约占全省土地面积七成的地区,全年≥10℃.连续积温在6,500℃以上,适宜于甘蔗生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甘蔗生长尤为适宜,目前这些地区集中了全省九成以上的甘蔗生产。北纬24°以南的广东省甘蔗产区,可分为粤中(大珠江三角洲)和潮汕两个老蔗区,以及湛江和海南两个新蔗区。

  解放初期,粤中和潮汕两个老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全省甘蔗种植总面积的七成以上,目前已下降到五成多一点。有些人认为:老蔗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甘蔗生长,1~1.5亩田生产的甘蔗就可以提取一吨糖,那里水运方便,加工基础好,因此要发挥优势,就要集中力量发展老蔗区。甚至有些人认为,过去发展坡地甘蔗生产是布局上的不合理,应该调整压缩。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农业布局的问题必须从全局来考虑,絶不能仅仅就一项作物来论定其布局,农业生产同自然经济条件之间以及农业内部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必须对它进行综合分析。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往往适宜种植多种作物,而一种作物又可以在多处生产,因此,必须综合比较影响农业布局的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最后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布局方案。我们就是从我国和广东人多地少,短期内粮食不可能大量增加进口或长途调运的现实出发,从充分利用和保护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从全国、全省合理地域分工的需要,从农业各部门和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从农业布局后总的经济效益等等来确定一个地区主要种什么,次要种什么,各种作物的比例如何等等。我们试图用这样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湛江地区甘蔗的发展潜力。

  二、湛江地区系广东省发展甘蔗潜力最大的地区

  广东省两个老蔗区中的潮汕地区,人多田少可算全国第一,目前每人平均耕地已不足半亩,粮食生产任务相当重。这个地区,可少量发展稻蔗轮作,用以改良土壤,增加收入。潮汕地区的海、陆、惠、台等地,虽有一定的土地潜力,但传统的潮州柑收入高于甘蔗。同时,每亩水田虽能产一吨糖,也能产一吨粮,因此吨糖顶换吨粮的政策在这里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潮汕地区发展甘蔗的潜力充其量也只有8~10万亩。这个地区甘蔗生产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新蔗区中的海南岛系我国的热带宝岛,该岛以发展橡胶、椰子和油棕等多种热带作物以及热带珍贵林木为主;该岛粮食早已不足,岛西虽有大片荒地,但乾旱沙瘦,水源不易解决,难以发展甘蔗生产。解放后,在北部台地成倍发展了甘蔗生产,现已达到48万亩,但由于技术基础差,甘蔗亩产量仅有1.2吨,几乎只及湛江地区的一半。因此,近期内不宜再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而以提高单产为主要方向。这样,广东发展甘蔗最有前途的地区就剩下粤中和湛江两个地区了。

  湛江地区位于广东省大陆的西南部,热带同亚热带的分界线贯穿地区中部,热量资源仅次于海南岛而胜于粤中地区,≥10℃。连续积温在7,000℃以上,雷州半岛南部更高达8,000℃,常年无霜,甘蔗可以安全越冬,十分有利于甘蔗生长;年雨量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为1,300~2,300毫米,除雷州半岛雨量略感不足外,其它地区基本上可以满足甘蔗生长的需要。雷州半岛各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沙性不保水,水利设施不如粤中,抗御因年变率和季节变化大所造成的乾旱的能力也比粤中差。但解放后,湛江地区修建了鹤地、高州等大中型水库及青年运河,大大改善了水利条件,使大部分水田免除了旱患,部分旱坡地也有了灌溉,大部分旱坡地虽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种植水稻困难多,但用以发展甘蔗、花生等旱作,则基本上是适宜的。    

  湛江地区在雷州半岛、鉴江、漠阳江沿河沿海一带为较广阔的阶形台地,土地面积共约有2,000万亩左右,海拔在2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超过100米,坡度在15°以内,十分有利于开垦和机耕。台地已垦成的旱地,加上少量低丘已垦成的旱地,目前共达300多万亩,但也仅占台地土地面积的1/6。台地上的土壤除雷南部分为玄武岩发育而成的较肥沃的土壤以外,大部分属于浅海沉积后上升成陆发育而成的沙质土,瘦瘠易旱,比起粤中平坦而肥沃的冲积平原要差得多。但是,沙质土土温日较差大,对作物体内养分的积累还是有利的,适宜于种植甘蔗,花生、番薯、黄荳、芝麻和小米等旱作。

  湛江地区的甘蔗九成以上种在旱坡地上,单位面积产量和平均出糖率均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1979年,湛江地区甘蔗平均亩产为2.35吨,平均出糖率为12.5%,要3.4亩地的甘蔗才能提取一吨糖,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均亩产甘蔗5吨,只要1.6亩地的甘蔗就能提取一吨糖。但是,从全面充分利用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来衡量,在湛江地区发展甘蔗生产还是很合理的。比如,这些旱地若用来种旱稻,两造亩产亦仅有400斤左右,种番薯,亩产也不过500斤(1979年全区包括田薯的平均产量为484斤),如用细粮相比,5亩旱地才能生产一吨粮;若用来种植甘蔗,3.4亩地的甘蔗就可提取一吨糖。如果全区增加80万亩甘蔗用于提取糖来顶换粮食,就相当于120万亩旱地所生产的粮食,无形中等于增加40万亩旱地粮食面积。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大部分为水田蔗,种植甘蔗1.6亩即可提取一吨糖,种植水稻平均亩产1,100斤,1.8亩水田产一吨粮,糖粮对比是1.6∶1.8,与国家吨糖换吨粮的政策相差无几,但与湛江地区相比,就不及该地区糖粮对比3.4:5来得优越。湛江同粤中两地区对比,生产等量产品用地比:种植甘蔗3.4∶1.6;种植稻谷5∶1.8。所以,就全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来看,湛江地区宜多种甘蔗,粤中地区宜多种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整个粮食盘子那么紧,广东粮食不能自给,同时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珠江三角洲作为全省唯一有余粮外调的农业区,过多地发展甘蔗生产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是不合理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危险的。

  湛江地区甘蔗单产低,平均亩产为2.35吨,略低于全国平均亩产2.5吨的水平,但湛江有含糖率高的优势,高过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地域分工角度来看,在湛江地区发展甘蔗生产仍是合理的。应该看到,湛江地区改造乾旱沙瘦台地和提高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大成绩,甘蔗单产比解放初期翻了一番,比条件近似的海南地区要高,也接近于粤中地区的旱地平均亩产2.5吨的水平。    

  湛江地区和粤中地区都有海滩资源,其拥有量也较相近;但湛江地区还拥有一百多万亩荒地,具有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的优越条件。

  应该指出,由于单位面积产量和水陆运输条件的差别等等,湛江地区种植甘蔗的经济收益仍比不上粤中地区,后者生产一吨白糖的成本约为400元左右,而前者则需要500元,但比之其它省区生产一吨白糖成本需600元以上来说,其收益还是较大的。与区内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则种植甘蔗的收益是十分显着的。据当地计划部门调查,甘蔗每亩净产值只略低于耗地力的香茅和菠萝,比花生、木薯、黄荳、番薯和旱稻都要高。甘蔗每亩净产值比两造(季)黄荳高62.17元,比两造番薯高38.19元,比两造花生高11.21元,比木薯高38.18元。因此,甘蔗生产已成为影响湛江地区的工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收入的拳头作物。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同甘蔗竞争的农业生产项目或作物则有好几项,如蚕桑、果莱、花卉、塘鱼等都是收入很高的出口产品,甘蔗很难成为第一位的拳头作物。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发展多种农业生产,不可能腾出很多耕地来发展甘蔗生产。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已占耕地的10%以上,而湛江地区只占6~7%。粤中的沙田地区种植甘蔗的潜力较大,可以逐步提高种蔗比例,由现在占耕地的10%提高到占耕地的20%,加上围垦部分海滩和用沿江易涝地来种植甘蔗,这样甘蔗种植面积可扩大几十万亩。但是,基塘地区由于发展蚕桑,势必要压缩甘蔗种植面积,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近期内充其量也只能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三、四十万亩,比不上湛江地区的潜力大。    

  湛江地区甘蔗生产相当集中,甘蔗种植面积在十万亩以上的县全省有八个,湛江地区就占了一半。甘蔗种植面积在一万亩以上的公社,湛江地区有17个,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公社,湛江地区有30个,这47个公社占湛江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的七成左右,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目前全区有30间机制糖厂,拥有15,000吨以上的压榨能力,其中1/3的设备潜力没有发挥。因此,近期内发展甘蔗生产不必花很多的投资来建新糖厂,只是个别蔗区,如阳江县的织箦、仔侗等地,因距离糖厂过远,才考虑建新糖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湛江地区系广东省发展甘蔗潜力最大的地区。

  三,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加速湛江糖蔗基地的建设

  湛江地区虽然具有发展甘蔗生产的巨大潜力,但是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来克服其不利因素,才能使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有今日这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是花了许多劳动和投资的。湛江地区目前甘蔗单产不高,这说明丰富的热量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要充分利用这里的热量资源,就必须大力改善水、肥条件以及提高栽培技术水平,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要解决灌溉问题。如徐闻县附城公社新村大队蒋宅园生产队的旱地蔗,由于糖厂帮助,抽水灌溉了三次,结果甘蔗平均亩产达4.55吨;而相邻的下埚生产队,同类的土地种蔗,由于没有灌溉,结果甘蔗亩产只为1.75吨。又如徐闻县下桥公社二桥大队安装了抽水机,把旱地变成了水浇地,甘蔗亩产由原来的2吨提高到5吨。可见,旱地蔗灌溉效果是十分显着的。据湛江地区农业部门提供的材料说明,旱地蔗在乾旱时节,凡是能得到灌溉,亩产普遍可以提高一吨以上。据此,单就目前旱地蔗种植面积而言,如能改善灌溉条件,则一年中即可增产蔗糖十万吨。雷州半岛由于蒸发大于降雨,土壤沙质渗漏大,系全省次乾旱地区,发展甘蔗离不开灌溉,具体措施是:(1)科学管理现有的水利工程,特别是青年运河,搞好现有工程的续建、配套、防渗和科学用水,估计可增加蓄水7.8亿立方米,把水的利用率从现在的50%提高到70%,一年至少可增加供水6亿立方米,而一百万亩蔗地灌溉的总用水量不过3亿立方米。甘蔗耐旱力较水稻强,需水量较少。据徐闻县农业局试验,平均每生产一万斤甘蔗,需水量为400~800立方米,一般说甘蔗生育期内要灌水210~440立方米。不能灌水者则浇水也有明显效果。每亩浇水50~100立方米,用水更节约,但较费工。(2)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雷州半岛地下水较丰富,估计储量达60亿立方米。据当地蔗农反映,现有蔗地中,有将近50万亩可以利用浅层地下水。打一口井,可灌溉150亩地,每口井打井费用约为400~500元,加上提水设备,每亩投资不超过100元。50万亩蔗地经过灌溉,至少可增产50万吨甘蔗,提取六万多吨糖,一年的税收龢利润,就可以同投资基本相扺。开发中层地下水,每亩投资约200元。搞喷灌,每亩投资300元,二至三年也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其次,要针对湛江地区蔗地沙瘦的特点,加强土肥建设。要强调轮种、间种以保持水土,恢复地力,创造良好的甘蔗生态环境。要改变不修田埂和水土严重流失的落后状况,要圈猪、牛,积海肥和广种緑肥以改良土壤。甘蔗生育前期空隙大,应推广间种豆科或緑肥作物,减少土壤裸露,又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土壤养分。目前不宜延长宿根,宿根蔗具有抗旱、调节劳力、降低成本(节约半吨蔗种)的优点,但因土壤沙瘦,宿根蔗平均亩产只有1.5吨,加上节约的半吨蔗种也达不到全区平均亩产的水平。湛江地区宜实行四年二蔗或五年二蔗轮作制(第一年新植蔗、第二年宿根蔗、第三年花生——番薯,第四年黄荳番薯、第五年再种花生——番薯,这种轮作制有利糖、油、猪的全面发展。无论甘蔗、花生都不宜连作,连作会导至病害,影响收成,但花生可以恢复地力,花生饼、番薯及其茎蔓可作饲料,养猪又可供应肥料,作物、牲畜和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又不断为人们提供糖、油、肉等丰富产品。

  第三,要继续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已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及方格农田防护林对减弱风速、减少农田蒸发、防止海沙淹没耕地、涵养水分和保护甘蔗生长都起着十分良好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加以推广和扩大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的工作。

  1980年以来,国家实行吨糖顶换吨粮,糖厂利润部分返回和蔗田管理责任制政策后,调动了广大蔗农的生产积极性,但尚有价格政策问题,须待解决。如香茅、菠萝费工不如甘蔗,却比甘蔗收益大。我们认为,国家应该毫不动摇地在财力,物力上继续支持湛江地区发展甘蔗生产,湛江地区一定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食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