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城市规划教育的新趋势



  曾怀正

  一、国外规划人材培养的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所提出的规划问题,涉及的面越来越广,问题的性质也越来越复杂,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已由工程技术科学.日益向社会经济科学和环境、区域科学扩展。与此相适应,城市规划人材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变化,最初城市规划是作为一门课程附属于建筑学专业;后来随着城市研究和规划领域的扩展,欧美各国先后在三、四十年代开始采取“系际合作”的办法,或独立成立规划系培养城市规划人材。例如,1941年密执安大学开始收的研究生虽然仍由建筑系负责培养,但指导任务是由一个“系际委员会”来担负;1944年威斯康星大学开始招收的研究生,是由十二个系选派的十六位教师共同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来负责。这种培养方式,说明城市规划人材的培养,在四十年代已不能单由建筑系承担。

  至于课程设置,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差别很大。有些大学,特别是工学院建筑系负责开课的学校,仍然把城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和布局作为培养的重点;有些大学则以社会科学为基础;还有些大学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系,则是属于环境设计学院。但是自从四十年代开始,课程设置总的趋向是:由早期的偏重美学,偏重工程设计的训练,逐步重视社会科学的训练。正如英国威尔斯大学理工学院城填规划系所指出的:城镇规划“最初是作为与建筑、房地产管理和工程紧密相关的一门以设计为基础的学科发展的。今天,这个科目已经将它的研究领域扩大到包括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广泛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保留了与环境结构和设计有关的内容。因此,在城镇规划专业第一阶段课程包括了广泛的基础科目。如经济学、社会学和设计,以及学习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的技术。”

  由于规划涉及的科学领域的扩展,城市规划人材的培养目标也有所变化。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召开了一个城市规划教育和研究会议,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都有教授参加。会议认为,城市规划并非一门学科施展其技术的独特领地,而必须依靠多种学科,其中有文科也有理科,例如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自然地理、建筑学、公共卫生学等。任何人要想精通所有这些方面是不可能的,但应当精通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对其他方面如何影响城市规划也应有足够的认识,从而能在城市规划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中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合作。会议主张应把规划工作者培养成具有“一门专才的通才”。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都市研究和规划系的简介中写道:“规划者常常被当作为‘具有一门专才的通才’,所谓专纔可根据功能来分(如房屋、运输、土地利用、健康事业等),或按地理标准,以规划范围分(街坊规划,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国际发展规划等)。在规划领域内,次一级专门化可按规划者所起的作用来分:管理者,设计者,调整者,辩护者,评价者,未来主义者等。”这段话,虽然不是正面回答上述问题,但是它指出了要把“专才”和“通才”的教育结合起来。

  总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人材的培养,现在已不能只局限于工程建筑方面的训练,它必须加强对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许多社会、经济和环境区域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把城市规划工作者培养成“具有一门专才的通才”,这应该是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总的趋势。

  二、规划人材的培养必须结合国情

  如何培养这种“具有一门专才的通材”?培养的方式和课程的重点和结构应该如何?我们认为这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一般趋势,同时也要看到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条件和特点。

  在工业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大量的城镇还是城乡界线明显的各种地方中心,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力图通过工业化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从而加速城市化的过程。因此,这些国家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与工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瞭解决城市的合理分布,发挥不同地区城市的优势,确定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建设一个有利生产和方便生活的城市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工业的合理布局,城市工业、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在用地和建设上的合理规划、组合等问题,就成了城市规划考虑的主要课题。在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那里城市人口的比重已很高,城市化的过程,主要已不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人口分配的过程;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大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是这个过程的显着特点,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要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社会福利条件的体现。为瞭解决城市化所提出的这些新问题,就必须从更大的地域范围来规划、组织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人们工作、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因此,在这些国家里,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福利设施和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中更为重要;社会学、经济学和区域、环境科学在城市规划的教育中也显得更加重要。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城市规划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主要是负责城市用地和公共福利设施的规划。同时,这方面的规划,由于土地和工厂、企业均为私人所有,那里有着贫富之间,种族之间、不同文化阶层之间的各种社会矛盾。规划工作者首先必须调查、分析这些社会问题,研究有关法律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对策,才能作出规划,实施规划。因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国家,“城市规划的问题,不只是建筑的问题,那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社会、财政问题,这是大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和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有可能按照“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使各种社会矛盾较易得到解决;同时,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不仅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建筑景观,对城市各种建筑的空间组合进行规划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确定城市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规模,从而对城市的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因此,城市规划教育,对经济问题和工程建筑问题,相对就显得重视些。

  三、我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与规划人材的培养问题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国家,又是一个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两个基本特点。积极发展小城镇,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是根据我国的特点而提出的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如何实现这一方针?除了要制订一套发展小城镇的具体政策外,还要把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生产力的布局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和区域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应该看作是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或称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长期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其中城市又可以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它们之间按其规划的地域范围、性质、任务、内容以及涉及的学科领域,各有其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

  在不同层次的规划中,城市规划的地域范围较小,它必须考虑到有关城市的工程、建筑问题,为城市各项建设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但是城市规划又不能局限于城市的工程、建筑问题,它还必须从属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统一规划。因此,考虑到我国过去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城市规划研究的领域势必要向社会经济科学和环境区域科学扩展。事实上,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已日益摆脱了封建小农经济的那种自给自足的地区局限性,“万事不求人”、“大而全”、“小而全”式的自我发展,无限膨胀的城市,已难以存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我国的城市必须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各有侧重,相互分工,协调的发展。这也要求城市规划加强社会经济和区域的研究,在规划的课程中引进社会科学与区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在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如何向社会经济科学的区域科学等有关领域扩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城市规划还是比较普遍地被认为是一门与建筑工程紧密相关的、以设计为基础的学科。城市规划的人材,也主要是以建筑艺术和工程设计课程为基础,由工科院校的城市规划或建筑学专业负责培养的。这类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在课程中适当地增加或选修一些有关社会经济或区域科学的课程,看来是有必要的,同时,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量的还是中小城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技术经济和工程设计的问题较多,社会问题相对较小,而且这些问题也多是由有关的领导部门负责解决,因此,这类专业培养的规划人材,在我国还可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要适应研究领域扩展的要求,势必采取多元化的办法,由不同专业分工培养。近几年来,我国培养城市规划人材已开始采取了这种方法。

  目前,我国除了工科院校建筑系的城市规划专门化和城市规划专业培养城市规划人材外,综合大学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也开始为城市规划培养了一部分工作者。三者的分工是:建筑专业的城市规划专门化,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对城市详细规划有所侧重,对城市总体规划有所瞭解;建筑系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主,对详细规划有所侧重,对区域规划有所瞭解;经济地理专业,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对区域规划有所侧重,对详细规划有所瞭解。我们认为这样分工培养,总的来说,是适合我国实际的,但就目前的情况,还必须考虑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的结构问题 即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上述的分工要求,使之既能发挥各自的所长,又能适应城市规划的需要,补其所短,以便协作共事。显然,在分属不同专业培养城市规划人材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学学习的时间有限,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兼顾学科的要求和任务的需要,这又是很难处理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就曾出现过两种偏向,一种是强调“任务带学科”,削弱了基础,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种是强调“以学科设置专业”,要求保证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必要的职业训练,影响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分专业培养城市规划人材,课程设置既要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又要兼顾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增修或选修一组有关城市规划的课程,力求这样有主有次地把学科的要求与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起来。

  (二)城市规划人材的合理结构问题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量的是属于地方中心的城镇和小城市,这类城市,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相对较少,而工程建筑问题相对较多,加以这类城市工程的技术力量较弱,这类城市和城镇的建设、规划部门,应以建筑专业培养的建筑师兼规划师为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职能的复杂化,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的专业工作者应逐渐增多,以至成为规划机构的主要力量。至于来自经济地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则只宜作为配合力量,参加大、中城市或省、地的有关城建部门分管的部分城规工作,此外,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省的有关城市研究和规划部门,今后也应考虑吸收部分经济和社会学专业的工作者参加城市的研究、规划或管理工作。总之,城市规划人材应该多元化,但不同城市的规划人材结构应有所不同。就全国规划人材的培养来说,应以工科院校培养的规划工作者为主。

  (三)城市规划人材的合理使用问题 分别不同专业培养规划人材,目的是要在城市规划中,发挥各自学科之所长,并在协作共事中相互补其所短。这对城市规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普遍重视详细规划而忽视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则往往着重于构图,而忽视调查研究工作。这样,非建筑院系出身的人员,往往就难以发挥其所长,而只能用其所短。这不仅对城市规划,特别是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规划不利,而且也限制了城市规划人员的多元化。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外行”领导“内行”,是原因之一;“内行”领导“内行”者,也往往由于对城市规划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主要是工程、建筑问题,这是其二;非建筑院系出身的规划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不能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和办法改变不合理的现象,此为其三;城市规划的领导部门,对城市规划机构的工作要求,科室的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要解决人材的合理利用,除了组织措施之外,还是要归结到人材的培养问题。这就是说,城市规划部门还必须充实一些学科知识更广、水平更高的“一专多能”的规划人材。目前我国已在培养城市规划的研究生,这对城市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学生的来源必须多元化。在国外,城市规划的研究生都是来自相近的专业。这对于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城市规划人材,是很值得借鉴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