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樵夫却步青岩山 望徽直节安国观——纪念甄济先祖逝世一千二百四十二周年



  甄天义 甄新奎(甄天义、甄新奎,嵩山甄氏文化研究会。)

  在巍巍太行山东麓有个周朝古卫国,卫国的治都为汲郡,即今日河南淇县。淇县北陲有座神山青岩山,这里群峰崛峍,层峦叠翠;淇水蜿蜒,碧溪潺潺;万木葳蕤,鸟语花香;幽乐甚多,战乱少至。就在这地灵人杰群山拱卫的溪岙间,有一处桃园人家的伊甸乐园青岩山老泉山庄。唐代贞节高雅之士,鸿儒忠贞之贤甄济就曾雅居于此,并在此谱写出一曲曲威武震聩的贞节之歌,弹奏出一阙阙持节不移的阳春之曲。

  二十五史《新唐书·卓行·甄济传》载:“甄济,字孟成。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爷之得姓始祖为河南嵩山洛阳甄通,其西汉远祖为定州无极甄邯,隋朝末年,定州战乱,全家为避兵燹而南迁回祖源故地河南,定居于河南淇县朝歌,唐朝中叶,济爷就诞生于此。天宝初,天下动荡不安,全家又移居淇县北陲,隐居于清静幽雅的青岩山老泉山庄。济爷六岁丧父而少孤。但济爷天资聪颖,加上受父辈勤勖懿风熏陶而非常勤奋好学,尤爱攻读《论语》、《孟子》、《礼记》、《春秋》、《楚辞》及《史记》,务求精读典章,广萃精华,恪求仁道,独遵礼义,深悟忠孝,奥取雅贞。每逢清晨,济爷就背书囊求师受道,要么涉涧攀巘登上青岩山雅儒峰的一处天然平石台上,先恭拜孔孟屈平诸位圣贤,之后便盘膝危坐,专心致志诵经吟典,务求书声琅琅,铭记在心;更求融会贯通,凝聚于神。砍柴樵夫被其灿若金石之读书声所痴所迷,为了不打扰济爷专心凝神读书而却步不前,放下斧头,忘记砍柴,久而久之,随济爷低声和上几句,便顿觉神清心怡。

  济爷在青岩山读书台读书诵典,吟诗和赋。晴天,于古松荫下修炼不息;雨天,进青岩絶石窟吟哦不辍。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晨伴鹤唳而咏春秋,晚眺霞鹜而检自身。十年下来,他已将《四书五经》、《孝经》、《曹子建集》、《国秀集》、《河洛英灵集》等经典烂熟于心,融铸于魂;尤其对屈原之《离骚》、《国殇》崇拜之至,务求作为立身之道而铭刻在心,践之于行。尔今,济爷在河南淇县青岩山读书时留下的遗迹“甄济读书台”及“青岩絶石窟”尤存,前来寻访者览后无不对济爷顿生敬仰之心。

  天宝初年,淇县屡遭大旱、涝灾及蝗灾,加上唐玄宗此时懈怠于政务,漫求于淫乐,地方官吏借灾虐民敛财,青岩山之桃园乐土变成了民不聊生之地。淇县及周边饿殍陈尸荒野,灾民流离失所。此时尽管济爷家业不甚殷实,但他忧国忧民之情却与日俱增。他与老母商议之后,将家藏古玩、古画、古董及值钱之物换成米粮赈灾饥民,济爷曾亲自操瓢勺为难民盛粥,为寒风无衣的灾民披衣送裳;同时将所得典当钱买棺椁收野外所亡饥民之尸而葬之;四面八方的百姓人人交口称赞济爷之仁而誉之为救命菩萨。

  忽一日,济爷在青岩山麒麟峰半山腰发现一只中箭梅花鹿躺在树丛中,血流如注,将以毙命。济爷立马撕下衣袍绦带为小鹿包扎止血,并摘下腰间的药葫芦为小鹿敷药治伤。这时,射杀小鹿的畋猎小伙子来到跟前,见济爷正为小鹿救伤,十分惭愧。当他得知救鹿之人便是大善人甄济时,躬身一拜说:“百闻不如一见,先生之仁,令人敬佩。晚生从此不再打猎杀生矣。”一传十,十传百,青岩山上打猎射鸟网禽者,从此藏弓折箭,不再滥杀鸟兽了。

  阳春三月,济爷涉淇水河上山,忽见一渔民在河湾潭泊中网上一条大鱼,济爷见此鱼乃春天产卵的雌鱼,对渔民后生说:“敢问此鱼卖否?”后生见有人买鱼便道:“此鱼体肥籽满,少纹银一两不卖。”济爷从书袋中掏出一个二两的银锭买下此鱼,幷亲自将鱼放入河潭中逃生,并对那渔家后生说:“此鱼正逢阳春养育后代之期,放生让它繁衍后代以待秋天资养民家吧!”那渔家后生得知是仁人高士济爷放生此鱼,羞愧难当:“晚生杀害生灵,断渔家秋天生路,实在愧对先生!”从此,淇水河上春季再无人打鱼了。

  由于济爷满腹经纶,道德高尚,文雅遐尔,伉侠古郡而闻名四方。巡访贤士的唐采访使苗晋卿得知济爷乃德才兼备的旷世奇才,上表朝廷推荐他进仕为官。河南各州府先后五次聘招征调,诏令下了十道,他都以无意于官场为藉口,隐居于青岩山草堂而不出山。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济爷以左拾遗之职被朝廷征调,未到任而安禄山入朝向唐玄宗李隆基求要甄济。朝廷授济爷以范阳掌书记之职。安禄山到达卫州,当即派遣太守郑遵前往青岩山拜会甄济,济爷因见是玄宗亲自钦点而迫不得已出山就职。安禄山以礼贤下士之名为笼络名士以装璜门面,以优礼相待济爷。济爷在任期间一身正气,议论正直,毫不阿谀。济爷博览古今,慧眼洞察良莠忠奸。久而久之,他觉察到安禄山招兵买马,私铸兵器,居心不正,密谋造反之蛛丝马迹,继而发觉安禄山已箭在弦上必反朝纲而忧心如焚。济爷平素与卫州令齐玘亲密知心,于是专程前去拜见他,两人密谈于书房。济爷将安禄山将要篡朝之野心与举动悉告齐玘,并将自己辞官隐居的打算告知挚友。接着,济爷与河南尹达豆珣上密奏告知玄宗,劝其对安禄山多加提防。玄宗对此似信非信而置若罔闻。济爷见玄宗执迷不悟仍宠信安禄山,于是,让侍从备下羊血。到了夜间,嘴上脸上涂上羊血,并将羊血洒于床前,佯装吐血病重,上书请求回家休养。获准后,立即令手下人抬着,疾速赶回青岩山隐居起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攻破唐东都洛阳,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安禄山为掩叛唐篡朝之名,装作礼贤下士,派伪节度使蔡希德带刽子手前往河南淇县朝歌征召甄济,安禄山知甄济不会轻易蚁附自己,告诉蔡希德说:“济若不出山,断其头见我。”蔡希德率刀斧手赶至甄济隐居之所,宣伪旨后,济爷凛然正气,面不改色,面对寒光逼人之刀剑,用左手书云:“去不得!”刽子手李掞持刀向前,济爷如青松傲然挺立,伸脖子等候刽子手落刀斩头行刑。蔡希德为济爷浩然正气所感动而欷歔兴叹,说:“李掞退下,济公病重为实,勿加刑。”回朝之后,希德以“济病疾沉重,暂不能诣京供事”禀告安禄山,安禄山无可奈何,再加上他是草头王不正统,忙于议攻长安,只得不了了之。

  济爷等蔡希德走后,反复吟诵屈原《国殇》,以扬胸中豪气,万一安禄山贼心不死再行勒逼,便以屈原为楷模而以身殉国,并酹酒西祭,祝愿玄宗平叛成功。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遥奉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一月,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继位伪燕帝。他同其父一样残忍无道,但他也要耍篡朝谋位之两面手法,也要笼络一部分名人贤士来为自己伪政权镀金以标榜自己正统。因而他又想起卫州淇县的甄济来。他交待手下:“必诏甄济至,活者以轿抬至,死者以柩运来。”安庆绪部下来到淇县青岩山下,强行将济爷推于轿中,连明彻夜将他抬至洛阳。安庆绪派人“宣旨”,封济爷以伪“礼部尚书”,济爷闭目絶食.拒不接“旨”。安庆绪只得安排好饭好菜好酒,并“赐”锦衣重金以软化济爷。济爷均不屑一顾,只求速死。安庆绪看收买之招不行,便派人将济爷囚禁于洛阳安国观内,每日供粗饭陋食,且不许出安国观一步。济爷每日清晨即起,面朝西方祈祷上皇安康,盼望肃宗早日灭叛贼以匡正江山。晨钟暮鼓时分,每每高声吟诵屈原《离骚》名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无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那些苟且偷生失节叛降之人受安庆绪所派来作劝降说客时,济爷总慷慨陈词以表其志:“竹可焚而不能易其节,玉可碎而不能毁其洁”、“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时未报国,留下忠魂补”、“宁作虎死,不苟犬生”,令劝降之人以袖掩面羞愧而退。安庆绪见济爷软硬不吃而勃然大怒,欲杀济爷,但顾忌济爷名声太大贤名甚重而落个杀贤害士的恶名,只得恚然作罢。下令每日只供济爷一碗稀粥,而济爷却瘦身不瘦骨,忠志弥坚,毫无屈节之念。观中惠清道长偷偷送给济爷以饭食,济爷拒而不受,回赠一帧道:“国难当头,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吾之愿也。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他对惠清道长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吾被叛贼囚禁,若能冲破牢笼,则力戮叛贼;若志不得伸,唯有以死报国耳。”惠清道长见此而叹曰:  “济公忠贞无二,世间无双,唐朝天下义士第一人也!”时济爷夫人闻济爷被囚之讯,悲愤交加,水米不进而逝,其子甄逢将老母葬于淇县青岩山前一古松之下。

  唐肃宗至德二年秋,广平王李俶领兵平叛收复洛阳,济爷终于挣脱桎梏,告别安国观,徒步来到李俶中军大帐拜见广平王。见到广平王之后,伏地大恸,痛哭不已。广平王立即起座,向前扶起济爷道:“大人罹遭劫难而持节不移,险遭刈祸而威武不屈,面对富贵引诱而操守不淫,实乃大唐第一贞节之士。国之栋梁不折,乃吾皇之大幸也。”当即面奏肃宗李亨,肃宗将济爷请进上都三司衙门,并令济爷身着朝服正坐于堂上,与他同时坐在一起的是他的好友即不受安禄山伪职的贤士苏源明。肃宗下令凡是两京被安禄山攻破时投降过安禄山的官员,都要前来一一向甄济、苏源明下拜,以愧其心。原京兆尹崔光远,故相陈希烈,刑部尚书张均,太常卿张垍、给事中王维等降安禄山而刀下求生的高官,无不摘冠赤脚,俯首叩拜,皆以袖掩面而退。这些叛降之臣中有的后来再任唐臣,终觉失节悖君而羞愧难当,大多愧积郁闷而亡。惟有我济爷雪融青松挺,成为历朝历代忠贞之臣的楷模。

  唐肃宗初授甄济为秘书郎,后迁为太子舍人。特敕赠给济爷五旒刺黼一套,紬质裳,黑绶绀质大带,上圆下方象笏一简,金饰剑一把,水苍玉佩一对,朱袜赤舄各一双以示荣耀。后来大将来瑱聘举济为陕州襄阳参谋,朝廷并授礼部员外郎。数年之后,济爷以年高为由志在让贤退居,遂于湖北宜城楚昭王庙左侧九十亩空地上建造甄氏别墅。此后,济爷告老辞官,在宜城雅居了七年,时有建言献策表奏朝廷。代宗大历初年(公元766年),江西节度使魏少游闻其贤名而上表授济爷为著作郎兼侍御史。是年,济爷驾鹤归天,列于上仙之班。

  唐宪宗元和年间,河南淮阳邵公袁滋上表,赞举济爷的高风亮节忠贞侠义之为。唐宪宗接奏后即诏封济爷为四品朝官朝散大夫、秘书少监,并于淇县青岩山敕建甄济夫人祠,于湖北宜城敕建甄济公忠贞祠。南北两祠香火不断,懿德绵绵。洛阳高士元稹时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根据袁滋所奏文本,转报河南洛阳孟州高士时任吏部侍郎史馆修撰韩愈。韩愈阅审后核批,将甄济及其子甄逢皆载之于国史而流芳万代。这正是:“蚌死留夜光,剑折留锋芒。哲人归大夜,千古传圭璋。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青岩遗蕙茝,嵩洛正气扬。”

  济爷的高尚情操与凛然正气,深为后代贤士所敬仰。明代著名诗人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李东阳敬赋《青岩山》一诗赞曰:“青岩山,甄济高风不可攀,禄山使者封刀还。入东京,见黄盖,帝敕伪官阶下拜。郑虔贬死王维生,故人独有苏源明。君不见,舞象悲啼乐工哭,贼斫工尸分象肉!”

  嵩山甄氏历代族人皆十分敬仰济爷刚正不阿,志酬天下之美德,皆挂堂联以颂之:“樵夫却步青岩山,望徽直节安国观。”

  今朝今秋,乃济爷驾鹤归天一千二百四十二周年之忌辰,嵩山甄氏族人希冀济爷在天之灵:播恩四海,扬惠五洲;庇佑甄家,造福裔孙;魂安芳恒,浩气永存!同时祝福普天下甄氏宗亲:青岩山前福临门,安国观内香氤氲;北国嵩洛春常在,南疆粤园洒甘霖;欧美三藩福祉长,港澳甄家聚宝盆;天下栋梁出甄家,光前裕后玥古今。

  

  二○○八年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