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谐社会中的残疾人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战略抉择。关爱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为实在的一种行动。
有鉴于此,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我们组织广东社会学学会的专家学者,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同志一道完成了《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三项课题的研究。一年多来,课题组广泛收集并消化整理了国内(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国际社会数百万字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先后深入到广东省中山市、佛山市、韶关市、深圳市、茂名市、阳江市、广州市等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到当地的残疾人联合会、福利企业、康复中心、特教学校等进行实地调研和开展问卷调查;曾多次召开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残疾人生存状况、残疾人事业现状、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等不同主题的座谈会,曾多次召开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残疾人代表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相关人士的意见。
三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最终汇集成《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与发展战略研究》两部著作,已交付出版(两书由华夏出版社分别以2007年1月第一版和2008年1月第二版出版,由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题词、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为序)。现将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简要报告如下:
一、《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共同承担的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约30万字,除序言、前言、附録、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外,正文部分共分为12章。这里所说的新时期,是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现将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报告如下:
(一)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形成。列宁强调用革命奉献精神来要求工人群众,斯大林反对主张贫穷的和平均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强调关心群众生活并公开提出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2.文明中国的人道学说:古代主要有儒家学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佛教学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近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杰出的人道学说。3.西方的人道主义学说: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相关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源头。基督教《圣经》藴含了宗教人道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开辟了人道主义思想新时代。现代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最具影响的是生存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存在主义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依据
1.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人际和谐、道德昌明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轻天重民的社会变革思潮,闪烁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芒。汉初“文景之治”等盛世,唐前期著名 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清朝的“康干盛世”,人道主义继续发展。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道主义实践的性质和因素。2.人道主义在中国的现实际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的人道主义实践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的人道主义实践在曲折中发展和前进, “文化大革命”中留下过深刻的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人道主义思想得到大弘扬、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3.国际社会的人文环境: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和旗帜。在当代世界,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也注意到,国际人道主义干涉现象已经使国际人权和人道主义事业受到负面的影响。
(三)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概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倡导共同富裕;二是倡导民主法制;三是倡导协调发展。2.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三是坚持尊重和维护人权。3.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是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文明共享,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残疾人事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
(四)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这里专门探讨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对残疾人事业的指导作用:1.从历史嬗变来看,它是残疾人事业开创、培育、壮大的思想基石。1984年邓朴方同志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后,旗帜鲜明地高举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旗帜。此后,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越来越显着的成绩。2.从现实状况来看,它是残疾人事业融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行为准则。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为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创造多方面的效益,其中包括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为康复、教育、文体活动等提供理论指导,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稳定、和谐、协调的社会环境等。3.从未来发展来看,是残疾人事业保障平等、促进参与、实现共享的理论旗帜。国际国内关于平等问题的法律规范,最深刻的理论依据就在于人道主义思想;促进残疾人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更有赖于全社会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残疾人实现共享所依据的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原则,更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物。
(五)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理论基础
人道主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理论支柱。但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应该是一个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除人道主义理论外,至少还应该包括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理论:1.哲学、伦理学与政治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如哲学层面的人本理论,伦理学层面的人性理论,政治学层面的人权理论。2.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理论,一是社会福利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包括社会福利理念、社会福利状态和社会福利制度三个层面的内容;二是社会政策时代理论。社会政策时代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而较为集中出现的时间段,以不同领域弱势群体被普遍关注并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为突出特征。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各方应该努力营造氛围,迎接社会政策时代的到来;三是社会排斥理论。所谓“社会排斥”,是指强势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排斥。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现象,寻找其根源,并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寻求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对策,以促进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3.经济学、文化传播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如经济学层面的木桶理论,文化传播学层面的标签理论,心理学层面的沟通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
(六)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价值定位
1.当代中国残疾人的地位与作用:当代中国残疾人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等方面总体上与健全人完全平等,但因身体状况影响,残疾人在个别领域享有低于或高于健全人的法律地位。通过一定的条件补偿,残疾人中絶大多数能够与健全人一样充当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和社会和谐的维系者。2.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地位:第一,是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作用:第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崇高事业;第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崇高事业;第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
(七)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经验总结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经验,既有关乎整个残疾人事业大局的宏观方面的经验,也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具体工作中创造的微观方面的经验。1.宏观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更新观念,健全法制;二是依托残联,创新体制;三是突出重点,完善机制。2.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这里列举了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广州市在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3.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这里列举了欠发达地区在扶贫、就业工作等方面的经验。
(八)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现状剖析
1.基本情况扫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就自身的发展而言作纵向比较,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如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方面、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在社会环境方面,成就都十分显着。2.具体情况剖视:根据国际国内的一些最新的数据资料,我们还对中国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维权状况、康复、教育与文体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正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3.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我国残疾人生存状态与社会各成员团体之间相比,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关的问题主要有:相当多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问题主要有:康复工作难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残疾人教育仍然落后;残疾人文体生活有待加强。上述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从残疾人事业本身来说,问题存在的原因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发展模式和政策法规三个方面。
(九)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这里设计了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长期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期目标即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到2010年的近期目标。2.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任务: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方面、扶贫解困方面、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任务。3.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任务:主要包括康复工作方面、特殊教育方面、文明创建方面的主要任务。
(十)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方针原则
1.应秉持的理念:一是新残疾人观。其要点是: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社会代价;残疾对人身造成的缺陷能够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残疾人问题的主要症结在外界障碍而不在残疾本身;要积极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补偿条件,善待残疾人。二是新残健关系观:其核心是健全人与残疾人人格平等、机会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三是新残疾人事业观:其要点是:人道主义思想及相关学科中的其他相关理论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理论支点,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必须在经验总结和现状剖析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创新模式和制度;发展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必须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同时积极吸纳国际社会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有益经验。2.总的方针原则:这里从宏观上从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两方面进行了阐述。3.具体方针原则:这里从残疾人劳动就业、扶贫工作、康复工作、教育工作、文化工作、社区工作等具体业务工作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十一)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模式创新
1.机构职能概说:现有的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各种机构,是残疾人事业的主要载体。这里综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行会机构网站及地方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等的资料,对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国家机构、行会机构和其他机构及其职能进行了简要介绍。2.体制创新思考:基本思路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体制应该以“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为基本模式,把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橄榄型结构演变为宝塔型结构,实现管理体制行政化、代表体制事业化、服务体制社会化。3.机制创新思考:一是投资融资机制。我们极力主张,各级政府财政进行二次分配时,用于残疾人事业的比例应该大幅度增加,并确保它能够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在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根据广东的经验,我们还可以通过福利彩票划一点、就业保障金收一点、企业和慈善机构筹一点、社会募捐募一点、海外友人出一点、福利企业造血式扶贫赚一点等多种办法筹集资金。二是硬件建设机制。要切实加强残疾人事业各种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三是软件建设机制。要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运行机制、社区残疾人工作运行机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
(十二)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制度创新
1.政策法规概说:我们对新时期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与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就业政策、扶贫政策、宏观政策、维权政策、康复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重要法规进行了简要介绍。2.政策创新思考:分别探讨了残疾人就业政策、扶贫政策、宏观政策、维权政策、康复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政策创新可遵循的思路。3.法规创新思考:这里重点就我们认为当前最为迫切需要的《义务康复法》、《残疾人劳动就业特别保护法》、《慈善募捐法》、《民间社团组织法》和《义工法》等重点法规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立法建议。同时,主张从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并修订相应的实施办法、补充建立其他一些新的法规、修改完善其他相关法规、把一些有效的政策转化为新的法规等方面完善立法体系,从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视察、切实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大力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完善执法司法体系。
本书的附録部分,对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政策法规和主要特色进行了介绍,对国际社会残疾人事业的主要机构、重要文献、重要行动进行了介绍。
二、《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与发展战略研究》
这是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广东社会学学会共同承担的《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和《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约15万字,除序言、前言、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外,正文部分将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分设为上下两篇共16章。现将本书各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报告如下:
上篇: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分设4章:
(一)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基本成就
1.初步建立了四大工作体系:即残疾人政策法规体系、残疾人工作网络组织机构体系、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残疾人工作业务体系。2.各项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在较低的起点上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 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生活保障、文化体育、法制建设、社会环境等领域均取得了显着成绩。3.扶残助残社会环境逐步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广泛宣传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新残疾人观、大力推动志愿者助残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等手段,广东初步形成了一个“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4.残疾人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残疾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幷且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奋斗有为的先进人物。
(二)广东省残疾人事业体现的主要特色
1.广东残疾人事业进入“快发展、求实效、上水平”的发展时期:广东残疾人工作坚持“两个基本”,一个是坚持抓住残疾人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一个是抓残疾人基层工作,这样就把残疾人工作重点落在了实处。残疾人工作开始着重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开始大发展,上水平。2.广东残疾人事业凸显“全面性、领先性、创新性”的发展优势:目前广东省构建了较全面的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安全网,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许多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总体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广州、深圳等城市更是其中的典范,他们将残疾人工作推进到各领域之中,使广东残疾人事业创下了20多项“全国第一”,表现出了领先的优势;广东省残疾人工作最大特色是“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勇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3.广东残疾人事业体现“现代化、理性化、外向化”的发展趋势: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东提出了力争残疾人事业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可行性分析;广东对残疾人工作注重理论研究和规划制定,追求行动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广东有着加强对外交流的地域与人缘优势,正在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发展和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残疾人事业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平衡;广东残疾人事业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残疾人事业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市县残联事业经费未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或已列入财政预算,但落实有困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力度不够、数额有限、难以满足事业发展需要,“从各级有奬募捐机构所筹集的资金中按不低于20%的比例划拨给同级残联,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规定没有完全落实。2.制度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建立独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接纳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运行机制和能力。3.观念和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残疾人事业认识仍然不足,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力度仍然不够。4.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事残疾人事业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薄弱、残联组织中残疾人干部比例较低等问题;缺乏完整的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5.服务和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残疾人就业难、康复难、接受教育难状况仍然存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除广州等少数市县外,大部分地区还是空白或薄弱环节。6.在残疾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残疾人事业必须与广东的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一是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二是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特别是残联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把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投入力度应与其政府财政收入水平与增长速度相匹配,使广大残疾人“共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四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考核系统,把是否关心重视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2.逐步建立独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保护体系:应逐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基本医疗救助制度为基础,康复医疗救助制度和就业促进制度为补偿,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社区服务保障为配套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模式。3.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努力实现残疾人工作社会化: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民间出资、出力兴建残疾人福利服务机构设施、残疾人福利企业、残疾人培训教育学校等。引导利用社会现有设施、设备及其他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享。还应建立有效的接受社会对残疾人事业捐助的机制,组织好志愿者队伍扶残助残。4.大力地宣传新残疾人观,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形象。5.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就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医疗康复、特殊教育、集中就业、福利机构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法规、规章,使残疾人的法律更加完备;加强执法与监督。6.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残疾人机构的组织建设。7.建设广东残疾人事业数据库,规范统计管理体系。8.坚持与时俱进的思路和方法,为残疾人多办实事。
下篇: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分设12章:
(一)战略概貌
主要探讨课题研究的战略意义、指导原则和主要内容: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沉重代价,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广东有270万残疾人,虽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是太大,但其影响和作用却不能低估。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对残疾人事业重视的程度、对残疾人问题解决的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影响到广东能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研究,要坚持战略指导性原则、观念创造性原则、工作实效性原则。
(二)战略基础
近年来,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属下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广东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基本的经验就是: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全社会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各尽所能,不断壮大残疾人事业。这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经纬图,成为推动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为广东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三)观念变革
正确的观念是正确行动的先导与指南;而对残疾人的观念排斥则是最深沉的排斥。发展残疾人事业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观念建设,帮助人们从不正确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残疾人解放的助推器,是创建和谐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组织是残疾人利益的代表,是联系残疾人与政府及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残疾人并不完全是社会的负担,他们也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与此同时,残疾人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残疾人与健康人关系观。
(四)法制建设
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关键环节,因为这是一项促进残疾人事业依法发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和视察,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还要制定普法规划,切实加强法制宣传工作。
(五)组织保证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开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证。目前,广东省市级残疾人联合会的组织机构基本健全,但仍需要建立健全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要大力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要努力开展乡村残疾人工作,要努力建设一支合格的残疾人事业工作队伍。
(六)资金管理
充足的资金是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广东残疾人事业在财务资金的募集、管理、引导和配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强财务建设。要进一步拓展残疾人事业资金来源路径,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资金管理制度,要努力提高各种残疾人事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产业创新
大力发展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产业,是解决残疾人问题、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以服务为本、以自强为本、以人道为本,努力拓展残疾人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要加强残疾人产业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残疾人产业的综合效益。
(八)康复保健
帮助残疾人康复,是使残疾人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广东提出的到2012年实现全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就要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的指标体系,建设并完善残疾人康复活动基地,还要探索实践残疾人康复的长效机制。
(九)教育服务
教育残疾人学习文化、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内在力量。要把残疾人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消除残疾人教育歧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努力建设学习型的残疾人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残疾人教育工作队伍。
(十)就业保障
就业再就业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残疾人就业是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各级党和政府要更加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的渠道,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规范管理。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扶贫的力度。
(十一)文体发展
开展文体活动既是满足残疾人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残疾人康复、教育残疾人自强不息等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残疾人的文化体育事业,将残疾人特殊文化、体育事业纳入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的总体规划,还要针对残疾人特点和需求,辅以专门设施和特殊手段,创新思路,努力开拓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新局面,努力改变广东的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与广东的经济文化大省地位不太相称的局面。
(十二)家庭生活
关爱残疾人离不开残疾人家庭的支持,家庭是残疾人的主要依托,家庭也承担着残疾人的痛苦。各级党和政府要切实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努力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还要切实帮助残疾人组建家庭。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残疾人问题,健康生活,优生优育,努力减少残疾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这是在2006年5月22日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行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刘小敏、董玉整、李振连同志共同成稿,发表于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06年7月15日、《广东社会学通讯》2006年第7期,范英等撰着、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的《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考察和发展战略研究》两书前言。上述两书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项目之成果,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题词、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