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20周年



  2005年12月17日,本会近300名代表在广州远洋宾馆国际大厅热烈庆祝本会20周年华诞。

  这些代表来自省直、市直、高校、党校、科研、企业、媒体和基层单位,有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老干部,更多的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中青年男女学者和实际部门等本会中坚。本会会长、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范英,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小敏,常务副会长、广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董玉整,副会长鲁阳、丘士杰、李纯昆、张枫、严建强、蔡禾、江立平、杨汉卿、周大鸣、杨松、曾新要、吴奕新、李振连,一批学会中青年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以及特邀嘉宾著名学者李锦全、马中柱教授,省精神文明学会副会长黎宇同、陈芳芳,企业家郭建军等出席大会。

  大会由董玉整教授主持;刘小敏研究员受范英会长之托作《风华正茂恰当年》的致词;严建强教授宣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发来的贺信;本会老同志代表鲁阳先生、本会中年学者代表蔡禾教授、本会青年学者代表郭景萍教授、本会企业团体单位代表江立平董事长分别发言;范英教授以会庆有感为题赋诗三首并讲话;丘士杰教授宣读《广东社会学学会关于表彰奬励第二届(1995—2005年度)团体先进工作单位及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大会为51个荣获团体先进工作单位、143位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奬牌、奬证和奬品;大会期间穿插幸运抽奬活动;会后举行盛大的庆祝晚宴。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次会庆筹备得好,开得热烈隆重,开得生动活泼,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充分展示了广东社会学学会老中青年相结合,人才济济、和谐合作、生龙活虎的气势。

  常务副会长刘小敏研究员在致词中用“务实求真、咬定青山不放松”,“情为民系、一枝一叶总关情”以及“海纳百川、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三句话高度概括本会20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工作。他说, 1985年12月19日,在省民政厅的聚会上,广东社会学学会正式成立,在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卓炯先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陈枫先生、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原系主任何肇发先生和省民政厅原厅长孙克杰先生等老前辈的带领下扬帆起航。关于过去的20年,在今年1月的“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20周年暨迎春酒会”上,范英先生已经作过很好的总结,这里不再展开。他强调的是,这20年是硕果累累的20年。20年前,我会只有30多位理事及会员,一个专业委员会也没有。但,在没有任何专拨经费的情况下,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会不仅没有垮下来,相反,20年后的今天,本会已拥有团体会员340多个,理事近220人、个人会员600多人,学会属下已设置四个专业委员会,即潜能开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本会会刊《广东社会学通讯》原则上半月一期,发至中央有关部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学研究机构和高校社会学系,发至省五套班子、各市宣传部门、文明办,发至本会各理事、团体会员单位,20年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范英先生的带领下,本会敢于直面现实,勇于追求真理,不少成果、不少活动、不少会议得到高层领导和基层群众的好评,在社会学界同仁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会长指出,学会能有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许多朋友的同感。回首20年,他认为,我们最重要的特色是务实求真,咬定青山不放松。20年间,本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关注时代前沿重大和紧迫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在夯实学术根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本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计民生,但决不盲目地唯上跟风;我们以开阔的胸襟博采众长,但决不拾人牙慧以哗众取宠;我们耐得住寂寞,乐守清贫,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终于得以在学术耕耘的园地里迎来硕果累累的今天。

  他说,今年本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用“一二三四五”简单概括。一是增设了一个专业委员会。12月9日,本会已正式召开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二是推出了两大学术成果。今年1月,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由范英等主编的《更新观念、创新发展》一书,该书汇聚广东社会学界多年来推进殡葬业深化改革开放的学术成果和相关资讯,成为引领殡葬改革的先声。今年9月初,广东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范英等主编的《广东人精神丛书》共九部,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该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同志为丛书题词,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同志为丛书作序。三是开展了三大活动。10月末,我会以开设专题讲座、广场谘询等方式参与了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社科普及周活动;11月初,我会还参与了《广东人精神丛书》首发式活动和南国书香节活动。四是召开了四次大会。1月,我们在广州远洋宾馆召开了“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20周年暨迎春酒会”;3月底,我们在增城市百花山庄举办了“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9月底,我们在广州市番禺区疗养院召开了“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研讨会;12月中,我们在广州宾馆举办了“中国潜能开发研究高级论坛”。五是承接了五大课题。今年,本会承接了中国残联委托的《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广东省残联委托的《广东省残疾人现状调查》和《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这三大课题现已基本结项;本会同志还集体参与了以省精神文明学会名义承接的两大课题。其中省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的《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指南》课题已基本结项,佛山市南海区文明办委托的《南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已经结项。此外,本会还参与了主办中华国际茶宴等许多社会活动。本会团体会员单位都各自做出了新的成绩。本会许多个人会员还参与了全国及省市级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的多个研讨会。

  他认为,学会今年的工作成绩是显着的。总结今年,最重要的特色是情为民系,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今年的工作中,本会始终坚持情系广大人民群众,紧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始终坚持维护社会公平,特别是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始终坚持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通过人文关怀和潜能激发注入精神动力。今年内,本会骨干会员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胆识和气概深入殡葬企业调研,出版了推进殡葬改革的论著,撰写了数十篇推进殡葬改革的论文,得到了新华社内参、《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团结报》等传媒的高度评价;本会骨干会员先后深入到中山市、顺德区、韶关市、深圳市、茂名市、阳江市、广州市等地的残疾人联合会、福利企业、康复中心、特教学校等进行了多达近百人次的实地调研,瞭解残疾人的疾苦,宣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事业鼓与呼,得到了各地残联和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普遍好评;本会骨干会员没有向党委和政府要一分钱,历经近两年时间用广东人精神精心制作推出《广东人精神丛书》,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俊年先生认为这可能是全国首套地方人文精神的丛书,省市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亚太经济时报》《广东宣传》等予以热情报导,省内各界给予瞭高度评价。

  刘会长认为,来年本会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继续关注重大和紧迫的现实问题。本会要更多地争取各级领导特别是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民政厅的领导对学会工作的重视与扶持,更多地争取省直、市直各部门、企业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对学会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力求使学会在决策谘询和实践课题研究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本会要努力加强与广大学者专家的联系,继续发扬团队攻关的良好传统,坚定不移地立足广东,立足实际,立足服务,逐步增强学会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在学术园地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兼容幷包的方针,坚持搞大团结、大协作,鼓励不同学术风格、学术流派的繁荣和发展,反对文人相轻及门户之见。同时鼓励个人对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独立钻研,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为现实服务的应用水平。本会要尽力把广东和进入广东的社会学方面最优秀的人才都吸纳到我们的队伍里来,同时遏制影响学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三是要加强对所属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依靠各专委会自身的力量,巩固、发展、壮大现有的四个专业委员会,同时要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筹备成立三农问题研究专业委员会,依托省委党校筹备成立艾滋病问题研究专业委员会,依托相关文化企业筹备成立经典文化传播专业委员会等。现在深圳市社会学学会已经换届,其他有条件成立社会学学会的地级市,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来。

  本会副会长、省文化厅纪委书记严建强教授代表学会宣读了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人民代表制度研究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伦理学会、深圳市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广东省民商法学会、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市医学伦理学学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编委会等,为庆祝本会成立20周年发来的贺信。这些贺信对本会20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团结进取,坚持自主创新的办会路向和办会成就均作瞭高度评价。特别是省社科联的贺信指出,我会总结出来的“以关注现实问题为己任是长期不懈的追求,以树立前沿意识为先导是与时俱进的动力,以激发科研成果为目标是自强队伍的根本,以促进团队攻关为主导是敢打硬仗的秘诀”的宝贵经验,对广东各个学术社团的学术活动均有重要启迪和借鉴作用。其他兄弟学会或研究会等的贺信充满了难能可贵的战斗友谊。

  在庆祝大会进入又一个高潮时,本会会长范英研究员首先感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13个单位发来了贺信,感谢社会各界对本会的长期支持与配合,感谢本会获奬的团体先进工作单位、先进工作者和所有热心本会发展的同仁,感谢对这次庆典活动作出奉献的广州市春光茶叶厂、广州市流花阁餐馆、省文化厅、广州市委党校、茂名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国质量万里行广东记者站、广州市金润堂茶叶有限公司、广州市芳村茶叶城御茶苑、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等等单位或个人,感谢会庆20周年大会的主持人,致词者,宣读贺信和奬励决定者,以及发言代表和一批工作人员为这次大会所作的努力。

  接着,他以自撰的会庆有感诗三首为中心作瞭解读性讲话。

  在讲话中范会长强调指出,没有2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启动,广东社会学学会就不可能在1985年12月19日成立;没有省内社会学老前辈卓炯、陈枫、何肇发、孙克杰等的牵头筹备和一批热心者的跟进,广东社会学学会也不可能在那时开辟出这块新田地。在此,他对近20年来先后逝去的顾问卓炯、陈枫,会长何肇发,副会长欧阳波、丘挺等老前辈表示深切的怀念,对健在的老同志孙克杰、鲁阳、丘士杰等前辈表示衷心的敬意。

  他讲到,学会成立以来的20年,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办会宗旨,在前人和今人的基础上,在这块新开辟的田地里,播种有广东特色的东西,显示了巨大的生命与活力,收获了一批批有广东特色、同时又具全国意义或人类普适意义的科研成果。他认为,漫无边际,不重特色,不从省情、国情的实际出发,一味人云亦云,或照搬西方的模式,断难搞出有个性的东西,有自己创新体系的东西,更难搞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因此,他高度赞扬具有泥香气息的本土社会学,认为一些学者、一些领导瞧不起有泥香气味的本土社会学是立足点的错位或颠倒。因此要改变足不立地、好高骛远、欲速不达、适得其反的倾向。他说,不指出这种现状,不正视这种现状,就有可能把广东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引向邪路。同时,他又非常强调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吸纳省外和西方的精华为我所用,为立足点所用,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所用,广东及中国的社会学事业才有全新的远景,才有货真价实的学问和国际地位。

  他强调,学习、研究社会学主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拿项目、得大奬、评职称,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升官发财,或迎合某些权势和时俗的无理需要,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他希望广东社会学学会的同仁高举大团结、大协作的旗帜,沿着有利于社会学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人、做学问,做社会和谐进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他指出,刘会长的致词讲得很精炼,特别是有关今后的办会路向,代表了本会的看法。希望本会今后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不断发挥独创性,不断务实化和具体化。同时,对在大会上中青年学者代表发言中涉及的如何办会、社会学要如何开拓前进等关键问题的一些学术观点或工作建议,他认为讲得很好,与本会的向来宗旨基本一致。他说,依靠省内社会学专业科研、教学队伍,是本会坚定不移的做法,这个队伍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学会能否办得更好,广东社会学能否打向全国、走向世界,主要看这支队伍的贡献。但同时要依靠非专业的社会学爱好者,要看到这支队伍在广东的巨大活力和作为。总之,两支队伍要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学会始终为之搭建起这样的平台,旨在共同前进。

  最后,在范会长的提议下,与会的所有代表同声诵读了《会庆有感》这三首纪録、描述、总结和展望前景的诗歌。其中的妙句和深意,以及从广州远洋宾馆国际大厅发出的再次远征的强烈信息,如催春的号角,进军的战鼓,攻坚的雷鸣,将久久地、久久地逥旋在广东社会学界的天空,逥旋在广东社会学工作者的心田……


  附:本会会长范英教授撰写《会庆有感诗三首并赠本会全体同仁》:

  回首二十年 开放辟新田

  长者闻鸡舞 后生竞向前

  汗水湿中湿 赤心拳更拳

  荷锄不识苦 浑身胆气铮①

  

  回首二十年 躬耕守本源②

  英才逐浪涌 新垄绽新颜

  播种重特色 收获有奇篇③

  不为稻梁谋 志在健人间④

  

  回首二十年 诸君耕正酣

  泥香最佳妙 不拒洋味甜⑤

  中西应互动 方飞天外天

  扶犁抬望眼 笑看日近圆⑥

  注释:

  ①没有2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启动,广东社会学学会就不可能在1985年12月19日成立;没有省内社会学老前辈卓炯、陈枫、何肇发、孙克杰等的牵头筹备和一批热心者的跟进,广东社会学学会也不可能在那时开辟出这块新田地。

  ②“躬耕、守本”原出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句。这里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办会宗旨。

  ③ 什么叫社会学?几百种答案还未统一。因此,广东社会学学会要在前人和今人的基础上,在这块新辟的田地里播种有广东特色的东西,才有生命与活力,才能收获有广东特色的科研成果。一味沿着旧路行走,或照搬西方的模式,空劳神思幷且无益,也断难搞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④ 从事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主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评职称、升官发财,或迎合某些权势和时俗的需要,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⑤ 有些人瞧不起有泥味气息的本土社会学,作者认为是片面的。当然,强调这一点并非拒絶洋货之中的精华,否则,也会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

  ⑥“抬望眼”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从“荷锄”到“扶犁”,从“青农”到“老农”,在作者看来都是耕耘与劳作,而且远望广东社会学学会的前景,祈有如日中天的后来者接棒前行。

  (这是在2005年12月17日“庆祝广东社会学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的纪要,其中作者在大会上所作的会庆感想,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2005年第25—26期和2006年5月《广东社会学学会20年》一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