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试论经济区划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克服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行政区划管理经济造成的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弊端,目前正在一些地区开展经济区规划工作,以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一九八一年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已经确定了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的方针,而地域分工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过去经济建设中的许多失误都与违背地域分工原则有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就是违背地域分工原则的表现。因此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实行地域分工。社会生产实行地域分工,将从根本上促进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地域分工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商品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根源于社会生产发展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经济基础的地区差异。各地区的物产种类、质量和获得物质产品付出的劳动量不同,产品的成本、价格有高有低,因而引起地区之间的产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个地区都进行本区最为有利的生产,以自己的优势产品与外区交换,从而逐步形成社会生产的地域分工。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商品生产发展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要求迅速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轮船、铁路的出现,又为加工工业区与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之间大宗货物的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地域分工迅速扩大,从一国范围内的地域分工扩大到国际范围的地域分工。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指出:“在英国,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龢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已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来所代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已成为世界性的了〔2〕。此后,由于发达国家又经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地域分工以及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如今许多产品,特别是复杂的机器产品,如机床、汽车、拖拉机、轮船、飞机等等,都需要许多地区许多企业协作才能完成。就是生产粮食、棉花这些普通初级产品也需要地域分工。因为现在农业生产需要的农药、化肥、机械、燃料动力等等都需要由城镇工矿企业来提供。国际上,产品的主机在甲国制造,配件在乙国制造,组装又在丙国进行,然后销售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国内和国际的地域分工?直接原因就是地域分工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生产条件的千差万别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样需要实行和扩大地域分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之后指出;“摆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框框的社会(指社会主义社会——引者注)可以在这方面更大大地向前迈进。……这样的社会将创造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绰绰有余地超出那种从比较远的地方运输原料或燃料所花费的劳动。”〔3〕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经过解放后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已建立起现代工业的基础和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一定的交通运输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商品基地。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广大农村己开始从自给半自给状态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阶段。党又确定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些就是我国地域分工进一步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我国的经济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地
域分工迅速发展的要求,指导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科学地进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区域划分——经济区划。
我国早在一九五六年周总理主持制定的科学技术规划就已把全国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全国自然区划已进行大量工作,制定了全国自然区划方案。全国经济区划,过去虽然也进行过一些讨论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没有进行。长期缺乏全国经济区划作为指导经济建设的依据,正是造成条块分割、城乡分割和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失误。
(二)
经济区是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基础上,通过社会生产地域分工过程而逐步形成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经济地域单元。所谓生产专门化,就是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即一个地区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从而为外区提供大量产品,同时也就必须从外区输入本区需要的其它各种产品。所以,专门化生产是经济区之间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集中现表之一。生产专门化——专业化、区域化,也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专门化生产通常是建立在该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特征和优势基础上,并在地域分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成为该区生产的主导部门。此外还有利用本区其它资源、配合主导部门发展的辅助生产部门,以及为本区专门化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为满足本区需要(必须在本区满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需要)而形成的一般生产部门。这三类生产部门的有机结合构成经济区的综合发展,也是经济区的最佳产业结构。这样,各个经济区之间的联系就大大加强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地域分工体系,就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建立在这种合理的地域分工基础上的国民经济,将会取得巨大的宏观经济效果,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反之,则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浪费,延缓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是国内外经济建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经济区既然是国民经济的地域分工单元,经济区划就必须是从全国整体着眼,并对全部领土进行地域分工的区域划分。只有从全国整体上作出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区域划分,才能正确地确定每个经济区的地域范围、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及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把具有共同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的区域组织在一个经济区内,就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就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更好地对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管理,并建立起资源——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的地域生产体系,从而生产出真正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产品。那不仅可以行销国内市场,而且可以打入国际市场,从而取得巨大经济效益。这在国际上已不乏成功的先例,也是我国今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那种自给自足、分散闭塞的模式,再也不能适应今天地域分工迅速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了。我国现在还必须继续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按照资源条件特点及其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调整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方向,建立各区特有的地域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变过去各个地区产业结构都是一个模式的局面。
(三)
进行个别经济区规划工作是必要的,但最好是有全国经济区划作为依据。全国经济区划根据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特征和生产特点,确定各个经济区的地域范围、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及其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为各个经济区规划指明方向,同时为经济区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在没有全国经济区划的情况下,进行个别经济区规划工作,就难于正确地确定这些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及其发展方向,各个经济区之间也难于协调发展。最近上海经济区地域范围的变动(见1984年12月17日《世界经济导报》)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以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上海市为经济中心的经济区完全应当成为全国的一个一级经济区。可是,上海经济区最初划定的地域范围只限于长江三角洲,只包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绍兴、嘉兴、湖州等十个城市及其周围五十七个县,其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6%,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作为全国一级经济区来说规模就太小,难于发挥它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作用。现在扩大到四省一市(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占全国总面积的5.4%,占全国总人口的19.3%,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6.5%。扩大是完全必要的,把整个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划进去是合适的,但把江西省划进去又值得研究。按上述关于经济区划的基本观点来看,江西省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与湖南、湖北两省比较类似。这三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气候条件相近。三省周围又有丘陵山地,湖南、江西的中部偏北,湖北的中部偏南是长江中游平原,江河湖泊密布,农业资源相近似,都具备发展水稻、棉花、水产、山林的条件。丘陵山地有丰富的钨、锑、铜、铅、锌、锡等有色金属矿藏。这三省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区和重要的农业基地。湖北虽然有色金属矿藏少一些,但有葛洲坝水电配合湘、赣两省有色金属的开发、冶炼,同时黄石、大冶有丰富的铁矿,为武钢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这些都是形成有色冶金专门化部门所必须的。总之,这三省地域相连和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使它们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生产特点,决定它们有着比较一致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地域单元,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占有其特定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三省经济的组织和管理,发展三省共同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所必须的科研、教育和产品销售系统,从而真正形成本区的优势产品,获得最佳经济效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湖北、湖南、江西这三省应当划为我国经济区划系统中的一个一级经济区——华中经济区。现在江西省通过长江和浙赣、皖赣铁路与上海市和整个华东地区的产品输出输入联系比与武汉要多一些,但作为全国社会生产地城分工的一级经济区划,主要不是依据地区间的产销联系,而是依据地域分工原则,即依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特征,共同的专门化部门和综合发展方向。按此原则划分经济区,江西与湖南、湖北三省组成华中经济区后,江西与武汉的经济联系将大大加强,武汉市将成为包括江西在内的华中经济区的经济中心。当然这并不否定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反通过地域分工还会加强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江西省与上海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可以保持和发展。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它与全国许多地区都有程度不同的经济联系,但现实告诉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与上海有经济联系的地区都划入上海经济区内。按照社会生产地域分工原则划分经济区,区际间必然要进行产品的交换,也就是加强区际经济联系。所以,无论从现在和将来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都难于把经济联系作为划分全国一级经济区的主要依据(省内经济区划,可以根据城乡经济联系划分基层经济区,实行市带县的管理体制)。江西省不划入上海经济区,那么就是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组成一个经济区。苏、浙、皖三省正是上海市经济联系的基本区域,其主要部分地域上属于长江下游平原和淮河平原,临近黄海和东海,农业资源条件比较类似,是发展粮食、棉花、蚕丝、水产极为有利的地区。历史上受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影响较早,也是我国近代大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科学文化水平较高。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达的农业、有利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加工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也就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虽有强大的加工能力,但缺乏矿产资源,特别是缺少煤铁资源,但安徽两淮煤矿、苏北徐州煤矿、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工业提供相当部分能源。马鞍山铁矿、铜陵铜矿以及其它矿产资源,三省农林水产品,这些都是本区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三省一市地域上紧揍集中,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上可以形成本区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实现其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当然它不是封闭的经济体系,它需要从外区调入煤、铁、石油,又以其机械、钢铁、化工、棉毛丝麻纺织品等优势产品提供国内外市场。这正是地域分工的要求,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其面积虽然小一些,但经济实力大,可以成为全国的一个一级经济区。既然如此,就不如称为华东经济区比较切合实际。当然这与过去的华东协作区,无论地域范围和区划的指导思想都已不同,并不意味着恢复过去的协作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在进行全国经济区划时进一步加以论证,这里只是一个粗略的分析。
(四)
我国这几年贯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方针,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各地在贯彻这个方针过程中也出现过重复建厂、重复生产的偏向。说明需要进行全国经济区划,确定各个经济区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现在进行一些地区的经济规划,也需要有全国经济区划作为依据。如果花了很大力气搞出经济区规划,日后变动地域范围和发展方向,规划方案岂不失效或部分失效?这是事倍功半。因此建议成立一个全国经济区划办公室(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可作为其下属机构),开展全国经济区划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一个轮廓性的、粗线条的全国经济区划初步方案,经国务院或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为各个经济区规划提供依据。只要集中全国有关社会经济科学、自然技术科学方面的力量,和国家经济计划管理部门的力量在一、二年内是可以提出一个初步方案来的。列宁当年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这样做的。以后苏联一直坚持经济区划来进行地域经济组织,对苏联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开展经济区划工作的,也起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进行经济区划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进行合理的地域经济组织的必要手段。我国学术界过去进行过一些经济区划的讨论研究,现在需要认真总结过去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国外经济区划的经验,可能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经济区划理论、方法。在已有全国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拟定全国经济区划方案,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论证,为国家领导机关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区有多种类型: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计划经济区。本文讨论的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区域划分这种经济区划,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属于综合经济区,但与计划经济区有所区别。计划经济区虽然也包括各种经济活动,但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国民经济的实际组织领导和计划管理,要求发挥城市经济活动中心的作用,以城市为中心来组织生产和流通,而且可以根据各年度具体因素的变化加以绸整。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经济区划着重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论证各个经济区的专门化和综合发展方向,揭示经济区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从而为实际执行的计划经济区提供科学依据。这两种经济区划都是必须的。苏联就实行三种(三级)经济区划:1. 大经济区划(又称基本经济区,全国分为16—20个左右)主要确定社会生产地域分工,因而只设协调规划委员会,不直接管理国民经济。2. 经济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00个左右)。3. 基层行政经济区划(全国划分为3000多个)。后二种(二级)经济区都负责实际管理国民经济,属于计划经济区。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划,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可以互相补充,以便更好地完善地域经济组织,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进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区域划分的经济区划,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蓝图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得好,它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注释:
〔1〕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恩选集》第1卷,第132一1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第254、255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笫3卷,第335—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