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欧盟对华强势能赚什么便宜?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似乎正在起变化,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叽叽喳喳地刺耳作响。在欧盟即将与中国召开年度高峰会之际,布鲁塞尔具有影响力的《欧洲人之声》周报建议,面对中国,欧盟应制订清楚目标,并在一些主要议题上采取强势态度。这就是极为刺耳的声音。 

  欧盟与中国将于28日在北京举行高峰会,讨论议题包括知识财产权、中国对欧盟企业的贸易障碍、对在欧盟投资中国企业的补助、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台海关系及其他外交议题;中国方面则希望就有关世界贸易组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欧盟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等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与欧盟之间,既有经济利益的极大需求,也有政治利益的极大需求。长期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济、政治摩擦不断,但是总体来看是能够和谐相处的。 

  中国有一位专家的论文这样精准地描述: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3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上互补性很强,政治上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都持相同的立场,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尽管中欧双方还存在很多分歧和问题,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可以通过协商对话和合作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发展需要欧洲,欧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21世纪,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看好。 

  事实是如此,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早已提高到战略上的认识。2006年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新的对华政策文件,对欧中关系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文件指出,欧盟必须继续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自2003年欧中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日益成熟和务实。因此,欧盟的对华政策必须保持当前所实施的「接触」与「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而且「随着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密切,互相的责任也在增长」。这份题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的文件是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 

  所以,目前中国与欧盟关系有四个不变:第一,更加紧密合作的战略大方向不变。第二,更加互利互惠的经济贸易合作大目标不变。第三,增强两国人民感情的大前提不变。第四,也就是说,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友好大框架不会变。 

  但是,要注意到不变之中的变数。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不可能处在真空之中,特别是欧盟国家面对一系列的内外难题的时候,很难不会心生变意。目前最突兀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以德国为首,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向美靠近的迹象。默克尔上台之后大幅修复德美关系,在对华政策上加强与美国的协调,减少与华战略合作成份而加强事务性合作。默克尔政策的扭转,对欧盟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墨克尔在今年9月会见了达赖,10月,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又通过新的「亚洲政策文件」,主张德国加强与印度、日本等国合作,同时疏远中国。德国对华政策的异变,具有对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冲击力、破坏力。 

  第二,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合作方面的竞争面不断扩展,分歧增多。在处理中欧经贸分歧上,今年欧盟的态度出现了由积极对话向强硬施压转变的倾向。欧盟今年采取的多项举动,都带有保护主义的色彩。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欧盟态度也有显着转变。除经贸问题外,在非洲、能源、气候变化等国际问题上,「中国责任论」也在欧洲大行其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向来被视为处理对华贸易关系的「温和派」,但今年态度也变得强硬。今年7月,曼德尔森甚至在欧洲议会表示中欧贸易处于「十字路口」,要求中国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否则欧盟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所以,不难理解《欧洲人之声》周报为何如此气势汹汹地要求欧盟对华采取强势措施。该报的文章建议,与中国打交道,欧盟应对自己可以强势主导的议题以坚定一致的立场表态,并且授权单一谈判代表必要的筹码,以突破个别议题上的僵局。面对中国时,欧盟应该制订清楚的目标,且是适合与新兴崛起的世界强权协商的目标。文章认为,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力,甚至极可能在今年超过德国,并胜过任何一个欧盟会员国,而中国的筹码也随着经济力的扩张而越来越多。文章指责,中国虽有可能在经济力排名上取代德国,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因此就不敢公开批评中国的内政。文章中还对有关双边贸易上的协商,欧盟可以用相对强势解决的事,目前却以相对弱势的姿态协商感到不解。文章并认为,除非在形势上已被中国占上风,否则欧盟应该在主要议题上采取强势的态度。 

  然而,《欧洲人之声》周报的作者不要搞错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盛况,从来就不是因为欧盟采取了什么强势的对华政策,过去不能,今后更加不能。欧盟要处理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贸易关系,只能从和谐发展中寻求。 

  一味地强调对华强势,势必置欧盟予极大的被动之中,得不到任何便宜,无论是政治上或经济上的:一,欧盟各国的对华政策将更显纷乱,难于协调。二,欧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到损害,很难弥补。三,欧盟与中国的政治、战略关系如果受到损伤,对欧盟维持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影响极大,得不偿失。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7月13日在北京会见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时表示,希望中国与欧盟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深入向前发展。中欧建交31年来双边关系长足发展。发展对欧关系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位置。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和交流,增进瞭解和互信,妥善处理彼此关切,扩大和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深入向前发展。 

  胡锦涛的这一段话说得语重心长,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只能通过对话、交流、瞭解、互信、妥善处理、彼此关切等等堪称为和谐的、和顺的方式沟通。不存在你强我弱、我强你弱的极端关系。

  2007年11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