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正视现实创新未来,力促深港金融合作再上新台阶



  
  香港回归后,深港合作关系到两地的稳定和繁荣,意义非常重大,而两地无论在经贸、物流、资讯以及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互动和金融市场的依托,这又关系到我国扩大金融开放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大问题。所以,两地的合作,应以金融为先导,由此,如何正视现实,创新未来,力促深港两地金融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一个既重大又紧迫的问题。

  一、深港金融业合作还有很大空间

  香港回归十年来,深港两地金融业合作已初见成效:(1)在金融机构互设方面,截至2006年5月,深圳共有港资银行25家,位居内地城市榜首,其中法人机构2家,分行10家,支行12家,代表处1家;2005年度实现纯收益6011万美元,占全部在深外资银行利润的58.9%。与此同时,深圳法人银行机构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也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还恢复了离岸金融业务。(2)在支付手段联通方面,自1998年以来,两地陆续推出了港元和美元双向票据交换安排,在双向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方面的合作已蕴涵了票据交换和即时支付系统。在支付工具方面,已包括了香港人民币支票、银行卡以及港币和美元等外币票据。2003年11月起,中央政府允许香港银行经营个人人民币业务,2004年2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为香港银行办理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这些,不仅有力推动了两地人员和经贸往来,而且为两地金融业加强沟通和业务监测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以外,深港两地金融业在业务经营渗透、金融市场衔接、两地货币流通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也已进行了全方位且有成效的合作。

  然而,从全球金融一体化视角看,就深港合作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言,深港金融合作虽有较好进展,但还只停留在一般层次:(1)深港两地经营层面的合作规模偏小。在深的港资银行总资产折合人民币,465亿元,仅占目前深圳金融机构总资产1.21万亿元的4%,存贷款余额分别仅占深圳银行业的0.5%和1%。而深圳法人银行机构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规模显得更小,香港银行业总资产达6万多亿港元,而招商银行香港分行资产规模为90亿港元,还不足0.15%。(2)深港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度偏低。深圳有8家银行企业在香港上市,总市值尚不足香港联交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13万亿美元的0.1%。香港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五大股票上市集资中心,而深交所上市公司才580多家,市值才1.5亿人民币,市值是香港联交所1万多亿美元的1%。如果加上创新力、自由度、法制、金融基础设施、总部经济聚集、文化等方面,深港两地金融业合作还存有相当差距和巨大空间。特别要指出的是,深港经济各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端,为提高各自的竞争力,两地金融业的合作客观上有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香港具有最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优势,但香港明显的不足是规模狭小的本土经济,面对国际和内地金融业纷纷进驻香港的现实,很难在更大的空间内增强其拓展功能和辐射能力。而当今世界,金融业处于金融自由化风起云涌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激烈竞争中,香港银行希望尽快进入内地,抢占市场份额,作为毗邻香港的深圳,必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深圳特区的“特”的环境和功能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的融入和内地千军万马求发展的态势,迫切要求共建深港“大都会”,一起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共同寻求繁荣之路和抵御可能发生的经济、金融风险。

  可见,深港之间,地相邻、人相近、习相通,在“9+2”中处于特殊地位,它们各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的优势,而且蕴涵巨大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潜力。香港正面临经济转型,深圳也正在如何“又好又快”上寻求“特”的新路径,所以,两地在经济上虽既有差距,也有差异,但互补性非常之大。由此,作为先导性产业的深港两地金融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推进的共同需求日趋凸现,两地各个领域的融合也已是大势所趋。

  二、推动深港金融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领域发展

  实践证明:深港金融业合作有基础、有需求、有空间,那么,如何推动深港金融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领域发展?我认为,除继续在“融”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营造一个深港之间快速、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环境、推动两地金融机构互设和改革、改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外,就近期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深港金融业联手打造亚洲最大世界金融中心的理念

  突破地区界限,形成一体化市场,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趋势。为此,构建“深港都市圈”已写入了深圳“十一五”规划,香港也将两地全方位的融合放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深港创新圈”轮廓日渐清晰。为实现这一立意高远的战略构想,深港金融业进一步融合,联手打造亚洲最大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应是首要考虑。这不仅仅因为金融业是一个先导性产业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从深港两地金融业的现状看,香港已是处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金融中心、物流采购中心、商贸服务中心,而深圳通过26年的建设,主导产业明确,特别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在此基础上,两地已实现产业间交叉配套、互为补充,促使生产方式不断转换并优化。同时,也已形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两地在金融业的融合已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许多事实已证明,双方共创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于国于民于双方都有利。

  2.努力实现两地证券市场的深度合作

  就目前来看,内地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利率市场化刚起步,资本市场发展不充足,在很大程度上还实施外汇管制,对促进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合作有一定障碍。我认为,考虑深圳毗邻香港、且已设深交所、二板市场有望在深圳创建的现实,借此推动深港证券业实施“一板两市”,努力将深港证券业推向深度合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举措。所谓“一板两市”,即一家上市公司,经过审批程序后,可在深港两地的二板市场分别以港元和人民币买卖。当然,先决条件一是在深圳已有的中小企业板基础上适时创建二板市场;二是通过对深交所进行股权改革,促使深港两个交易所股权联合,相互参股,利益共享。这样,就可使一种资源两地共享,从而取得双赢。而且获准上市的公司还可通过香港证券市场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融资。这对增强深港两地股市的良性互动,增强整体金融市场高度流动性,提高金融资产定价机制效率,更加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3.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业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国货币之外的其他外币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一些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成为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它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国际化的高级形式。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各项贸易交流频繁,加上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规模已达每年1000余万人次,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在港流通。香港具有成熟的金融体系、自由的经济和健全的法律,由它率先经营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已是最佳选择。在香港开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使它拥有无穷无尽的源头活水,有利于人民币资金的高效便捷回流,这为创造条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两地持久融合和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要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就必须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尽早建立人民币离岸结算体系及法规,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并开放内地个人直接投资境外业务,创造条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深圳作为人民币流向香港的主要通道,应积极为香港创建人民币个人业务回流机制和作好清算安排。深圳毗邻香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对深港两地金融业的融合和互利,提高金融业自由化、国际化水平将起到重要影响。

  4.积极在深圳建设香港金融业的后台服务基地

  香港金融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办公场所有限和工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金融运行成本,降低了利润的增长。目前香港一些金融机构如中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渣打银行都在深圳设立后台业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金融业务及数据备份中心等。渣打银行还在深圳设立了个人理财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电脑中心等服务性机构。中银(香港)的后台业务每天处理30—40万张从香港前台传过来的票据。

  相对而言,深圳劳动力成本低,有一定土地资源,且拥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应主动成为香港金融业的后台服务基地,支持香港将数据处理中心、单证业务、电话业务中心、培养中心等业务转移到深圳,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后台业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支付清算中心、金融物流中心、金融外包及配套服务中心、金融业务及数据备份中心以及金融教育培训基地。

  5.促进深港金融监管上一个新的台阶

  香港的经验说明,金融立法、自由流通和严密监管,是成就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法宝。而事实也证明,深港金融合作的基本条件,一是要使市场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流通量,二是要确保市场监管达到国际水准,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货币资金的流量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两地监管机构的常规性接触,加强两地金融业的信息交流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合作,逐步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和强化对市场的跟踪监测,积极促进两地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套,确保监管机制的正常运转。当然,从广义分析,还要创造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如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的公共金融设施、有效的市场约束、高效解决金融问题的程序以及提供适当的系统性保护机制、两地金融人才的培养、两地金融法律与制度的对接、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等。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21世纪,深圳作为内地和香港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体制改革上的“转换器”,已成为中国通过香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香港作为世界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最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由此,力促深港两地的金融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既是历史责任,也是大势所趋。

  (作者曹龙骐,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