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清”运动
1963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反修防修”。在会上重点介绍了湖南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和河北省保定地区搞“四清”的经验。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我国出不出修正主义,一种可能,一种不可能,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就可以挖掉修正主义根子。并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从这次会后到1966年春,在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县、社进行了“四清”运动。
1964年11月3日至4日,沙井公社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公社干部10人,大队干部100人,小队干部813人,贫下中农代表557人,公社机关工作人员60人,共计1540人。利用10天时间,开展面上“四清”。公社党委要求三级干部都要“五摆、三查、三比”:即摆土改时期阶级立场观点与现在的阶级立场观点有什么不同;摆过去依靠贫下中农与现在的作风有什么不同;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思想与现在的个人打算;摆过去遵守法纪,廉洁奉公与现在有什么变化;查过去伪乡长、伪保长比现在干部做了些什么坏事;查过去地富阶级剥削比干部“不清”生质;查过去依靠香港得益多少,比依靠香港带来损失的严重性。由于错误地分析了农村干部队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引起了与会的基层干部不满。在讨论中,有的说:“猎狗终需山上丧,将军有日阵中亡。”壆蓢大队的潘伙厚说:“革命十多年,革出了伪保长,党委是给人扣大帽子的。”
会议期间,不准回家,展开背靠背、面对面的揭发,甚至发生“逼供”现象,大、小队干部913人,揭发出犯“四不清”错误的883人,占79%。其中贪污盗窃的有205人,占22.7%(100元以上183人,S00元以上4人);搞男女关系的有79人,占8.7%;不依靠贫下中农、与四类分子拉拉扯扯的有477人,占47.5%;搞封建迷信的有36人,占4%。责令退赔834.人,会中退赔:354人,退赔金额7074元。壆蓢大队重点批判了潘太允。潘太允的父亲是个哑巴,成年给地主师爷九(潘良右)做长工,母亲累得两眼发烂,兄妹4人到处流浪,潘太允10岁前没有裤子穿,光着屁股走路,吃的是剩饭,父亲去世时无棺木埋葬。土改后翻了身,现在竟然和地主划不清界限,吃了地主家属送的牛奶、油、糖,穿了人家送的衣服。会议上上纲上线,不作具体情况分析,一口咬定他丧失阶级立场、蜕化变质,逼得潘太允在会上痛哭流涕,深刻检查。
1965年8月16日,宝安“四清”工作团沙井分团进驻沙井公社各大队和生产队,正式开展“四清”运动。工作队员实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因为要有别于面上“四清”,故分别称之为“小四清”和“大四清”。沙井“四清”分团负责人张焕培在沙井公社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上讲话,他说:“四清”就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其中主要是清经济。经济上的四清,就是要清理集体经济的工分、账目、财物仓库,清理干部的贪污、盗窃、挪用私分、多占多用、走私漏税、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等行为。思想上四清,就是清理干部的自私自利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损公肥私,只顾自己,追求个人享受,不顾社员死活,只顾自己发财致富,不关心集体生产的种种资产阶级思想。政治上四清,就是清理干部不依靠贫下中农,不听贫下中农的话,排斥贫下中农,但郄和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拉拉扯扯,接受敌人礼物,为四类分子办事,替地主反攻倒算,放四类分子或四类分子家属出港,甚至从敌人方面找靠山,和敌人挂钩,变成双保险干部(表面上为党为人民工作,实际上投靠敌人,暗中为敌人办事)。组织上的四清,就是要清理基‘层组织不纯的现象,不让四类分子,漏网敌人,或蜕化变质为敌人拉过去的人钻进来篡夺领导权,保证基层组织领导权掌握在贫下中农自己可靠的当家人手中。张焕培指出,沙井公社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斗争,干部四不清问题是严重的,并点名批判了原万丰大队治保主任,受私而放人逃港。他认为“小四清”不够深刻,没有解决问题,这次“运动必须从头搞起,把它连根拔掉”。当时沙井许多基层干部思想不通,有的说:“为什么只提整干部而不提整社员?”有的说:“当干部始终犯错误,捱整。‘四清’不够,最好是‘五清’,连职务也清掉。”也有的说:“反和平演变可以,怕不实事求是,反过了头。”
10月8日,在公社三级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上,沙井“四清”分团负责人陈仁指出:沙井干部队伍存在八方面问题:(1)洋奴思想,即羡慕香港资本主义世界;(2)与四类分子和港澳台资本家拉拉扯扯;(3)利用特权,进行剥削;(4)好逸恶劳,贪图享受;(5)追求个人发家致富;(6)革命意志衰退;(7)搞资本主义经营;(8)搞封建迷信活动。完全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次“四清”运动,从1965年8月16日算起,到1966年12月工作队离村,历时16个月,一共清查出“四不清”干部1457人,占公社三级干部总数的87%。
正当“四清”进入高潮之际,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四清”运动实际为“文化大革命”运动所替代。由于这场运动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欧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