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影响银行收益结构及水准的主要因素
从最终的来源角度直观分析,现代银行的收益渠道无非就是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个方面。但若从收益管理及控制的过程角度看,收益的来源又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可有通过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率所带来的收益,会有通过增强自身资源配置能力、提高盈利效率所带来的收益,会有通过多形式抑制分散各类经营风险、提高风险收益效率所带来的收益等等。具体说,以下的一些方面会对银行的收益结构及水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风险控制能力。银行服务范围的扩大和经营技术、工具的创新使用,一方面昭示着银行可得到更大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正前所未有地被越来越多的风险所包围。与其说银行是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而生存,倒不如说银行是通过战胜各种各样的风险而生存。一间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身对整体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美国的风险管理专家多米尼克·卡瑟利说过:“风险——收益管理技能把赢家和输家区分开来”。概括地讲,现代银行经营起码需面对以下一些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商誉风险及策略风险等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风险,银行都必须从管治、政策、程序及控制的不同角度入手,谨慎而主动地认真加以测评和防范。否则,银行的收益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各种各样的风险会对银行以至金融体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里仅从发生于1985年11月的纽约银行的技术操作风险便可见一斑。纽约银行是一个主要的政府债券交易商,使用Fedwire支付债券款项,在Fedwire债券帐户划拨的同时,现金帐户也进行支付。事件发生在1985年11月20日-21日。11月20日纽约银行有大量的债券交易,交易量太大也过于集中,使得其清算和结算软件无法以有效方式处理这些交易,技术上出现了故障,致使大量交易延迟处理,头一天的交易只能拖到第二天处理;纽约银行在第二天无法为任何新的证券交易付款,因此必须由联邦基金代为支付,从而致使其在储备帐户的日间透支于一天内大量增加。尽管美国联储为此延长了Fedwire的工作时,但软件技术故障直至21晚才得到解决。当22日早晨办理最后结算时,联储向纽约银行扩大的日贷款等于纽约银行全部国内和世界资产总额的2/3,是其原始股票资本的24倍。很明显,这次技术故障置美国联储和金融体系于巨大的结算风险之中。因为联储不扩大贷款必将引至纽约银行和其它银行的大量结算无法进行;而相对于纽约银行的股本,这笔贷款的规模又是巨大的,其本身就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因素。很显然,这样的风险一定会对纽约银行的收益造成损失的。反过来说,如果类似的风险事前得到了防范,那么银行也不会出现操作风险损失。同样,如果其它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抑止和防范,比如说信贷风险,若一间贷款规模在500亿港元的银行能够通过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把不良贷款比率压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因此所产生的直接收入就会达5亿港元。墨西哥的一间银行亦曾发生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通胀高达三位数以上时,为保持自身的流动性采取了以通胀率为基础另加50息点吸收存款的办法,但当通胀回落到正常水平时,该银行对当时一仅存入数万美元的客户并未及时于会计及电脑资料中更改利率标凖,故该银行一直以最高通胀率时为这一客户厘定的利率计算着这一客户的利息收益,到上世纪末,这笔数额已达到了400亿美元以上。但当该客户要求这间银行如数付出本息时,银行则明确表示根本无力支付,要么就宣告破产。
(二)成本控制能力。对一间银行来说,成本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经营业绩及收入水准。这也是区别绩优和一般银行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的成本控制集中在两方面: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或者说资金成本控制和人事、房屋设备占用及其它支出控制。在利息支出控制方面,盈利领先的银行会通过大力吸收低无息存款和在利率走势可能突然变化时通过一定技术销定资金成本的方式来控制资金成本。如在美国,一些成本控制能力强的银行会更多地争取活期存款,因银行对这些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可不付或支付很少的利息并收取服务费。同样,在香港银行也会积极争取活期存款和支票帐户存款,有的银行此类存款占总存款比例在40%以上。可以假设,一间存款规模在400亿港元的银行,如果其吸存成本能比市场平均低0.5厘的话,一年可为银行所带来的收益也可达2亿港元。而在非利息支出方面,一些银行则把提高雇员生产力当作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来认真加以考虑,通过提高员工生产力来实现其它资源的增值。当然,在其它资源的占用上能否贯彻经济性的原则,也将直接影响到一间银行的收益。
(三)资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毋庸置疑,因银行的管理水平、经营结构、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地位的不同,各间银行必然会在资源配置能力方面表现出各自的差异;而资源配置能力不同在银行经营绩效上的反映必然是收益水准的高或低。把同样1000亿港元的资产交由具有不同资源配置能力的两间银行来管理,最终的资产回报孰高孰低也是不难揣测的。
判定一间银行资源配置能力的强或弱,还要看其协同管理各种资源、最大可能促使各类资源相互协同释放能量、放大各种资源的经济效应的能力。如果一间银行资源协同效应大,就等于银行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反之,银行的盈利水平便可能是不高的。
(四)开拓中间业务的能力。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谘询、代理等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因银行传统业务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银行于传统业务方面的发展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限制,在这一领域的盈利能力也相对日趋减弱。为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收益水准,银行不得不在其它的市场上投放竞争力量,以求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得益于金融监管的放宽和经济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有了可在中间业务市场上驰骋的机会,这一市场也就很快成了银行获得新的收益来源的另一角斗场。各银行能否早占先机,在这一市场上恰当地部署力量,最后无疑会对银行的收益结构和水准带来影响。
与银行中间业务能力相关的另一方面因素是银行的服务定价。恰当的服务定价既会关系到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上的开拓能力,又会关系到银行的收益水平。
(五)创新能力。银行创新意味着可比其他竞争者更早地占领某一市场,更早地得到赢得某种利益的机会,更早地拥有动员和利用某种资源的能力,而这些对于提高银行收益水平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一间银行欲长久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管理、技术、营销和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开发能力,不断挖掘新的业务及收益增长点。
(六)资产规模。银行资产规模大或小一方面可反映其服务能力,一方面又可反映其经营结构。附表7.3则说明美国不同资产规模银行贷款结构状态。在现代银行的经营中,因基础设施资源投入水平的恒定性所决定,一间银行只有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上。西方的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成本规模经济点比80年代高得多,当资产规模达到100-250亿美元时,可获得20%的成本规模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