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广东经济的变化与今后发展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提高,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企业发展的空间充分,因而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兴起,出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早于全国。我们的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领导,必须认真研究这种情况,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如果还是按老思路办事,就会陷于被动和失误。

  一、经济变化的主要方面

  (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开始增加,而社会供给由于计划经济长期造成的短缺经济状态一时未能改变,为了满足即时需求以及填补长期短缺的需要,购买力旺盛,供不应求,从而形成卖方市场。十多年来,除了由于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中间出现过几次周期性的压缩需求以外,这种格局一直没有改变。但是近年来,这种格局变了。由于生产发展的积累,长期短缺的填补,居民消费基本得到满足,因而消费变得谨慎,选择性增强 。加之生产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幅趋缓,投资和消费的需求相对减少。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社会零售商品供应总额仍有较为正常的增长,另一方面商品库存积压较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社会商品总供求中极大部分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市场上出现“消费无热点、投资无热点”的现象。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买方市场已经出现,这不是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短期现象,而将是一种长期支配我们经济生活的格局,我们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

  (二)从高速增长向适度增长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推动和需求拉动,我省的经济出现瞭高速增长的局面。需求拉动主要是卖方市场引起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为缓解瓶颈制约而引起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的需求,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而引起的出口需求。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现在也开始发生变化。近两年,我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所回落,由于我省外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目前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应在10%—13%左右,这个水平是适度的。今后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个区间还会往下调整。我省经济增长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买方市场形成;基础设施制约基本缓解;出口也不是没有限制地增长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已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和效益问题。所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将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努力目标。亚洲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不过是20年左右。

  (三)从资本原始积累到企业优胜劣汰转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于体制双轨幷存,国有企业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发展,也出现了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不同。它虽然也有投机倒把、官商勾结、市场混乱、假冒伪劣种种不法现象,但主要是供应紧缺,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经营利润率高,各类企业发展较快。有的通过民间集资起步迅速积累资本,有的依靠政府担保银行贷款搞负债经营而扩大规模,其中虽然也有破产倒闭的,但不少企业还是发展成长,成为新的市场主体。这个过程虽然带有杂乱和不规范的性质,而对于市场经济的兴起,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个过程现在也已经结束了。由于卖方市场出现,市场容量饱和,加之市场秩序的整顿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化,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必须通过激烈竞争,因而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企业两极分化,资本向大企业集中。从现在开始的这个过程,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了正常发展的形态。

  (四)银行资金供求关系,从趋紧中缓解,但风险也增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金融体制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滞后,“资金供给制”和“投资饥饿症”继续存在,资金有效使用意识澹薄,加之国家拨款改贷款,企业又过度负债经营,因而造成一方面国有银行信贷资金供不应求,十分紧缺,企业三角债占国内生产总值 20%左右。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无力偿还,有的甚至资不扺债,从而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形成金融风险。同时,也正因为信贷资金短缺,供不应求,引发银行违规经营,社会非法集资造成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加深。但是今年以来,银行资金供求的情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几年来中央银行加强监管,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增加,虽然目前银行体制还没有根本性的改革,积累的金融风险也还没有根本化解,企业互相拖欠以及由于泡沫经济破碎形成的资金沉淀也还没有解决,而银行的贷款谨慎了,对那些负债高、效益差的企业不敢再给贷款,企业借钱也变得慎重,于是出现了银行贷款放不出去的情况。银行的存差增多,贷款规模控制失去了意义。这种现象虽然刚刚出现,却是一个信号,值得我们注意。

  综上所述,是否可以说,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市场供求的自我伸缩机制和调节机制已在发挥作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在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当然,还不能由此说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更不能说已经成熟。但是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可以感觉得到,触摸得到,这是我们近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积累的效应,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已是确实无疑的了。它表明我省经济发展中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二、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面对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同时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适应新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对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现在大家对产权制度改革似乎已经有了共识。但是,产权改革的关键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的改革,这个问题已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由于部门利益格局的制约,只有政府机构改革了,才谈得上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仅为了精兵简政,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原则来界定。过去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遵照这个原则,旧的格局没有打破,结果越改人员越多。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资产管理职能的分离,只有政资分离了,才能做到政企分离,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政府对各种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使它们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要建立一个企业围遶市场转,机制围遶市场建的发展氛围。

  (二)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广东今后的产业发展路向,我们认为,要抓好三个方面的产业。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基础,尤其应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抓紧发展支柱产业,先巩固发展“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即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加工业、建筑材料加工业;再突出力量抓好“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即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电、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化学工业。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重点要抓好商贸、金融、保险、旅游、信息、谘询和房地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各个地方产业的选择,要遵重市场选择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论证,但切忌长官意志。所谓产业政策,要十分慎重,只宜作方向性的引导,不可过多、过细、过于具体,以免误导。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向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已成趋势,政府应该政策上引导,法制化规范,但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用行政办法拼凑,同时,要解决已办的集团公司,“集而不团”的诸多问题。如认为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同于用行政办法划拨国有资产组合,这是一种经济思维的误区,是不可取的计划经济产物,并不会促使市场机制的形成、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韩国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出现大集团接二连三破产的事实,说明政府主导型经济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也不成功,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金融要摆上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抓紧抓好。金融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银行借贷的积极作用要予以充分肯定,存在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金融管理体制既要适应和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又要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要重点解决一些金融机构带病运行的问题。要盘活前几年不良的经济因素造成的沉淀资金,化解银行的不良贷款。这次亚洲金融风波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应引以为戒。要做好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规范与发展工作;试办中外合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金融中介市场。同时对股份公司的上市,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要把股票上市作为企业“扶贫”、“解困”的手段。目前还要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灵活、有效、准确的金融监控体系,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

  (四)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随着我省改革的深化,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特别是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社会保障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起来。要建立一整套复盖全社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失业、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生活救济等等,有的由政府统筹解决,有的可以由企业和个人自己通过商业保险方式来解决,但是要由政府来宣传、推动和管理。现在国务院对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作了统一规定,由各级政府统一办理,要抓紧落实并不断完善。但是这也只能保障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商业保险方式实行补充保险。目前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费率较高,同国外的差距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它的普及,而且在我国保险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无法和国外保险公司竞争。因此要规范保险市场,同时促进保险公司提高经营效益,以降低费率,使它们在保障社会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几点建议,远没有涉及当前存在的全部问题,但都是当务之急。总的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我省经济中正在成长的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真正把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我们相信,随着情况的变化,矛盾的解决,我省定会出现经济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与他人合作,原载1998年3月28日《南方日报》、1998年第5期《广东调研》、1998年第6期《学术研究》)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