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三章 广卫模式的创新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完善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凸显了现实生活对于社区建设创新的迫切需要。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模式——广卫模式。本章将就广卫模式的创新表现、广卫创新的价值表现及广卫创新的价值特性三方面加以探讨。

  第一节 广卫模式创新的若干表现

  社区制度要求政府要从以往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角色转变为以居民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根据社会需要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社会有序变动,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广卫模式是以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核心,充分将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取得了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并经过不断实践、完善,逐渐成熟为富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功能创新——取得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

  社会管理体制就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用以规范和协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董瑞丰:《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瞭望》,2008年第3期。]。随着国家将社会管理纳入更完备的框架之中,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就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整体规划,创新制度,变政府全责管理为有限管理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道、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转引自董瑞丰:《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瞭望》,2008年第3期。]。这从宏观层面上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确定了原则——从总体上要求政府改变在社会管理领域和服务领域包揽一切的制度安排,建设一个有限责任政府,既要避免“责任总揽”,也要避免“责任退让”。为了加快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工作步伐,广卫街在社区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按照“局部试点、治安优先、自治为主、逐步规范”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社会建设的体制难题。他们先后在综合治理方面,推出了“街所联动”工作体系;在社区治安和卫生方面,推出了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即将全街划分为46个网格,对每个网格进行管理,定期公示情况;在社区警务方面,聘请社区内退休干部、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居民担任社区环境、治安义务监督员,建立了“人网”和视频监控系统的“技网”相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这种按照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立体的工作流程而形成的工作体系权限明确,职责分明。因此,在这种管理体系中,在联席会议、巡查、公示、告知监督、量化考核和考评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监督下,广卫街顺利实现了政府在管理体制上的较大进步。

  (二)理顺关系,创新机制,变政府刚性管理为服务管理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具体地说,就是政府要变过去命令式、集权式的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强化服务管理。为此,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一是致力于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想方设法为社区居委会、警务室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统一配置了电脑、监视探头等硬件设施;二是千方百计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将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统一集中办公,并推行网上办公的便民服务、开通急事急办的緑色通道,开展预约、代理等特色服务;三是加大人性化、信息化管理力度,促使管理服务上台阶。例如,在物业管理方面,根据老城区社区居民收入低的特点,安排本街4050(40~50岁)下岗失业人员担任管理人员,既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又降低了小区物业管理的运作成本;在建立救助管理机制方面,开展“政府综合救助中心”试点工作中,建立救助中心数据库,将困难家庭的资料全部输入电脑,进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各级、各项管理的支持服务,使广卫模式的社会管理体制富有成效。

  (三)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变社区行政管理为经济管理

  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度比较大,它要求必须强化规则的制定和监管,通过加快健全市场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广卫街一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了收取物业管理费,用于招聘治安人员的社区基本物业管理模式,把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成功解决了老城区住宅小区管理费难以落实的问题。二是引入社会组织有偿承担社会服务,如,社区医院承担为老人检查血压等医疗服务;三是充分利用社区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辖内社会组织义务承担诸如防盗门、警务室等公共设施建设等。同时,广卫街还把各项工作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实行量化考核,进行奬惩,在社区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这些做法,既取得了工作成效,也产生了工作动力,使得社区管理体制有了成熟发展的生命力。

  二、效果创新——实现了政府转变管理职能的目标

  政府的原则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的原则是以民为本, 关怀至上。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既要维护自身权威,也要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味以全能政府的面目出现,造成的直接结果是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下,且难以处理好与其他领域主体的关系。

  (一)形成了合作共建的格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居民的社会性服务需求也日渐攀升,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市场和社区来解决生活需求问题。政府对社区的控制和管理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原先的行政性权威力量来实现,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共建开始成为城市政府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广卫模式把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作为管理社区、赢得社区组织和居民支持的重要条件,主动走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合作共建的管理道路,形成党委领道、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既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负担过重的社会问题,也满足了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管理的需求,并使他们产生了较好的归属感。

  (二)发挥了社区整合的功能 

  社会的急剧变化,道致人口分化问题日益显着,如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孤、寡、独居老人大量出现,下岗失业道致一部分家庭陷入贫困从而产生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怀。广卫街注重发挥社区的整合功能,在治安、卫生、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甚至发动辖区内的机团单位、慈善人士捐助救助困难家庭;近3年来,广卫地区的“幸福工程”大型筹款活动,共筹款资金68.4万多元,居越秀区乃至广州市之首,为社区独生子女特困家庭解决了生活、学习、就医等方面的困难。据数据显示,近3年来,一直为“幸福工程”捐款保持万元以上的机团单位共17个,为“生育关怀结亲情”活动捐物品的单位共14个。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阳光工程”,为他们送温暖,倡道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社区义工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日”现场便民利民义务服务活动;为困难家庭妇女举办“奉献一片爱心,关注姐妹健康”主题的免费体检活动;还为中、小学生举办“法律与我同行”宣传活动;为社区的特困学生举办捐资助学活动;为孤寡老人举办“关爱老人,共建和谐”助老活动,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140名独居老人制作“爱心电话联系卡”等等。广卫街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小小细节,舒缓了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阵痛。显然,制度化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对建立更有利于经济社会进步的体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何海兵:《我国城市阶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三)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就是要“以满足群众切身利益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民生为指向”[转引自董瑞丰:《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瞭望》,2008年第3期。]。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从街道工作的全局角度,执政为民的高度、平安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关注民生民利,特别注意解决好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调节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群防群治和精品加工等2个再就业基地、招聘本街4050下岗失业人员担任治安管理人员、组建由社区党员、街坊邻居、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邻里守望互助——三帮一”义务服务队,为孤寡老人、下岗工人和再就业困难的家庭提供工作帮扶、生活服务和情感抚慰等,使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充满张力与活力,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奠定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三、方法创新——体现了现代理念先进技术相结合

  广卫模式能够实现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进展,是科学管理的结果,正是因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具有科技含量,使得工作能不断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效益。

  (一)工作思路不断更新

  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一方面深入理解党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另一方面,立足社区自治,不断解放思想,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管理之中,兼顾多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使政府的服务管理职能得以较好地体现,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居民的生存权、民主参政权得到保障,满足了社区内社会组织的经济利益需要。

  (二)工作技术不断创新

  广卫街注重在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服务,将通讯、网络、电子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计算机、电话、对讲机、扫描仪、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设备用于治安管理、物业管理,用于群防群治和各项服务。从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网”到综合治理的“信息网”;从居委会到街综治中心,计算机、电话、传真、打印机、复印机、电子触摸屏、饮水机以及信息滚动屏,乃至街道党员工作站,音响、DVD、电视机、投影仪等各种先进设备使社区管理如虎添翼,起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自动化和人性化的作用。

  (三)工作机制不断翻新

  广卫街党工委、办事处在社区管理的各个层面:社区党建、治安、卫生、文化、自治和社区服务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这些制度和机制相辅相成,在工作中相结合、相磨合、相促进、相提高,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起到了调节矛盾、理顺关系、优化组合、再造优势的良好作用。如,广卫街通过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制度,党委(支部)成员坚持“五必访”:党员病重或长期卧床不起时、家庭发生重大灾难时、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时、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时必访;建立 “三帮一”结对帮扶责任制帮扶困难党员;建立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及其家属子女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建立群防群治和精品加工等2个再就业基地,解决了全街登记失业的2094人中1932人的再就业问题再就业率达92.26%;帮扶“零就业家庭”13户、特困失业人员73人,双低家庭的失业人员38人,困难群体就业率为100%,2005年以来为85户双特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还以“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情暖万家、共创文明”为主题,举办“关爱老人,共建和谐”助老活动、“星光长者杯”社区体育花会、“团团圆圆闹元宵”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努力塑造新时期社区管理中的党群、干群关系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广卫模式创新的价值所在

  从哲学角度说,价值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本质和性能;也是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前者是指一般普遍的性能,后者则指特殊的个性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民政部选择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形成了上海、沈阳和江汉等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广卫模式是一个有别于上述模式的具有创新价值的模式。

  一、创新的政治价值

  广卫模式是以党的领道为核心,凝聚社会积极力量,推动社区自治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西方社会学理论把整个社会分成3大板块:政府、市场和社会,亦即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在社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形成了第四大板块。4大板块如何在社区中运作,是关系到社区制能否成功以及社区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刘伟红:《政府与社区协同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分析》,《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广卫模式的创新,对社区党建工作尤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一)凸显了党的领道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社区的地位是领道核心,其作用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十七大也再次强调了基层党的建设在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党不仅要发挥领道核心的作用,还直接从事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工作,由此加大了党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社会矛盾的焦点都向党组织集中,无形中增添了党的执政风险。广卫街党工委在坚持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了党员病重或长期卧床不起、家庭发生重大灾难、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时的上门走访工作机制,坚持党委(支部)成员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对困难党员还建立结对帮扶责任制;还发动和组织党员队伍在治安、物业管理、卫生管理、关爱老人、邻里互助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发挥了领道核心的作用。

  (二)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卫街党工委积极探索如何从过去的行政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工作途径。他们充分利用党员工作站、社区党员之家两个平台,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委为基层党员服务、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一名机关党员、一名党支部委员和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共同帮扶一名困难党员;一名社区党员、一位邻居、一名学生义工共同帮助照顾一名孤寡、独居老人的“三帮一”服务体系,建立了特困党员和群众的邻里守望相助的救助关爱体系。通过将社区作为党的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贴近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广大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了群众,凝聚了民心,为巩固基层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密切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广卫街党工委全力打造“邻里和睦一家亲,党群同心建和谐”的社区管理品牌——邻居节。围遶这个关系聚焦点,广卫街党工委先后开展了多种主题活动,深入营造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通过打开党的关爱大门,在邻里之间架设融洽相处、和睦相亲、友爱互助的桥梁,使居民之心以社区“大家”为归属,群众之力为社区组织所凝聚,在环境优美、气氛祥和的社区快乐生活,享受人生。和谐文化的打造,使党提高了领道威望,降低了执政成本和执政风险,密切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经验。

  二、创新的社会价值

  广卫模式是现阶段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同管理较为成熟的模式。

  (一)体现时代要求

  上海模式是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由街道办事和城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构成领道系统;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工商所、街道医院、房管办、市容监察分队等单位参加的城区管理委员会为中介,协调督察社区工作;设定市政、社区发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和财政经济等委员会组织为执行系统,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以辖区内社区事务谘询会、社区、协调和居民委员会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组织及其自治性组织为管理支持系统,构成了一个“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

  沈阳模式将社区定位于“小于政府,大于居委会”上,在社区内设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民主管理权力机构的决策层;设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常设机构的议事层;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则是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层。

  江汉模式是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它以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特征,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将社区有关的工作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刘伟红:《政府与社区协同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分析》,《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与上海、沈阳、江汉3个模式相比,广卫模式的关键在于:街道办事处既没有把社区当作是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进行控制的一种替代工具,将居委会转化为自己的派出机构,依靠居委会来继续担当全能政府的角色,也没有在居委会这个社区自治组织中下放过多的政府职能性工作;而是与时俱进,理性认识政府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基本定位,及时转变职能,恰到好处地履行政府职责,较好地实现了时代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转型要求,也最充分地体现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所以,广卫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代要求最相吻合的政府与自治组织各行其责、良性互动的善治模式。

  (二)始终依法自治

  广卫模式是广卫街依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规定,以社区居委会这个社区自治组织为依托,按照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会主体的工作流程,划分职能、权责,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工作队伍,甚至是以党员义务服务队和志愿者服务队等经济、简便、灵活的方式吸纳工作成员,长期以来,在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进行群防群治,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项目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工作模式。广卫模式也是在实践中立足于广卫街地处中心老城区的社区特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践、总结、再实践,逐渐成熟起来的管理模式。

  (三)坚持合作共建

  广卫模式是坚持合作共建的模式。广卫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在管理中既注重做好自身的公共事务管理,也注重减轻居委会的行政负担,并侧重向居委会提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指道、提供工作所需的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及相关工作队伍的组织、服务,使居委会这个社区自治组织具备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职能工作的条件,且不必承担事事对上、多头对上的诸多压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注意为共建各方提供设施、技术和人员保证,使社区真正做到了群防群治一体化、政府投入最小化、公共利益最大化。尤为显着的是“双网齐动”机制启动以来,已成功取得刑事案件和入室抢劫、盗窃、机动车盗窃三类可防性案件“零发案”的明显成效,标志着社区治安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格局。

  三、创新的经济价值

  广卫模式是当前能够较好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经济型模式。市场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有关专家指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坚持政府不与民争利,还要扩大公众认同。因此,社会管理的难度在于政府既不能随意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也不能全面承担管理职能,更不能放弃对社会的管理。从政府的职能定位来说,“社会管理”与“经济调节”、“市场监控”和“公共服务”是并列的。政府不仅要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控制与整合的目标,还需要降低管理成本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府和社会双向互动,共同形成社区制的动力来源。这就对政府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

  (一)优化了资源配置

  与行政型、自治型、混合型模式相比,广卫模式无疑是优化了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一方面,它是在经济规律指道下,提高政府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比较经济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对于关系到社区长治久安的重大事项、扶危救困的关键事项以及社区环境建设的重点事项,不惜巨额投入来建设、扶持和改造,仅在治安方面就投入了大量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及资金;在低保扶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医疗资助及临时补贴和孤寡老人养老关爱方面发放的资金总额2007年就已超过60万元;在社区环境整治方面,仅解决化粪池堵塞问题就投入了近6万元。

  (二)降低了管理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广卫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利用资源优势,减轻群众负担,发挥党员作用,在社区内招聘了142名4050(40~50岁)下岗工人当治安联防队员,参与群防群治基本物业管理,发动社区内领取低保、救济的居民,社区离退休党员义务参加街巷的治安巡逻。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受助群众回馈社会的愿望,也使政府有了降低管理成本的途径。

  (三)取得了经济效益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中, 企业要按市场规律运作,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广卫街收取物业管理费用于招聘治安人员,以业养业,解决了物业管理的难题;通过清查出租屋,仅2007年就征收税款555多万元;发动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出资建小区值班岗亭,集资安装防盗门也有效地节约了资金。在拓展社会组织市场化服务方面,他们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引道社区医院有偿为社区老人提供高血压治疗保健服务,给出市场空间。通过上述种种尊重和遵循经济规律的举措,广卫街使得有限的资金能够很好地用在了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和困难群众的救助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节 广卫模式创新的价值特性

  根据国家的社会管理需要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来看,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落在两个关键点上:一是社会组织建设;二是建立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调发展的模式。广卫模式恰是在这两个点上形成了特色,创出了品牌,构成了优势, 具有鲜明的价值新特性。

  一、创新的科学特性

  社会管理体制实际是社会管理的动力机制。它的作用就是要以居民为主,以服务职能为核心,建立社区自治组织以及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使政府管理的重心下移,将社区事务交社区自己管理,并引道居民注重自身地位与权益,激发他们广泛参与社区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合理整合资源,通过协同合作,完成社会的有效管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广卫模式从三个方面满足了社区管理的内在要求,因而其创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有利于政府服务均等化

  对政府而言,在职能转变、权力下放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对自己的职能定位不清,职能转变了而权力并不下放,或者职能转变与权力下放彼此不相适应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都将使政府的服务性职能难以很好体现和发挥作用,都将使政府的服务出现向强势群体倾斜的偏颇和漏洞。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广卫模式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责任的转移和权限的下放本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进行。这种原则使政府在事务的管理与处置上首先要考虑职能流动、责任区分和权力限定的问题。清楚地划分,才会有清晰的管理。在广卫模式中,政府在社会管理事务方面侧重宏观调控职能,在公共服务事务方面则侧重服务职能,两种侧重的共同趋向是服务职能的凸显和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广卫街对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和治安工作的具体管理,对卫生管理、物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调控管理都是广卫模式有利于政府服务职能强化、有利于政府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表现。

  (二)有利于社区自治专业化

  对社区自治组织来讲,社区政府在职能转变、权力逐步下放的过程中,最难控制的问题在于权力下放可能会存在无序现象,因而道致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社区自治组织的转移加剧其行政化倾向。因为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管理社区事务的制度框架实际上是政府单方构建的,本已具有行政管理强制的意味,因此,对社区自治组织来说,最可怕的是自身无法可依,政府行政行为无制度可监督。广卫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制度将权责按职能来理顺,社区自治组织承担的各类工作事务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居委会也由此可以形成自己的工作规律,并在今后的管理中不断将其科学完善,成为某些事务承办的专业化组织。

  (三)有利于专业工作职业化

  只有融入社区发展与共建才能带给自己现实利益这一观念,现在已成为各类社区营利性组织的普遍共识。社区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的支持体系,也因社区居民组织认可程度的增强,而得到稳定的提升。因此,营利性组织、专业性工作的职业化,成为广卫模式的重要特征。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的引入,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由于广卫创新的科学特性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因而获得的机制效应也就大。凭藉这一优势,广卫模式已顺利完成了发展初期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并已进入了新的上升的阶段。

  二、创新的市场特性

  广卫模式是一种市场型模式。从国内外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成功模式主要是行政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从三种模式中看,行政型模式的特点是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自治型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分离,政府的社区发展规划往往由有关部门专项拨款,通过社区的配合予以实施;混合型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道、拨相当的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是宽松的,社区工作和建设以自治为主。在我国,完全自治型模式尚没有,上海模式属于行政型,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倾向于自治型,江汉模式还具有混合型的特征。广卫模式有自治型模式的特点,但其模式创新的价值属性中也有鲜明的市场属性。

  (一)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

  一些学者认为,行政型的上海模式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因为强大的行政力量使得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力量非常微弱;同时,多个组织叠加,如,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又增加了一个组织层次,这实际上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且难以解决好社区发展的长久动力问题,反而加剧了“政府办社区”的局面。广卫模式鲜活的生命力在于应时代需要引入了市场机制,即在管理中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比如,在物业管理上,以“谁受益谁出钱”的市场原则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取的管理费还是用来管理物业,既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行政方式,但也是以业养业的市场化行为。另外,在管理上的工作绩效奬惩与经济效益挂钩等也是引入市场机制的表现形式。虽然,目前在社区管理上,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市场机制的运用与作用考量,但是,引入市场机制显然是大势所趋。 

  (二)有利于运用市场资源

  自治型模式是从西方的理论生发出来的,尽管是城市社会基层治理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在目前依然因我国国情特殊和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而发展不畅。沈阳模式在制度上的设立是合理的,但缺乏推动的主体和资源。因为在社区中,除了成熟的政府组织以及居委会外,其他社会组织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权威,无力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居民管理公共事务,居民也缺乏社区参与意识。不能纳入经济轨道,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社区自治很难取得实质性结果。长此以往,最终还将要由政府为机构的重置和管理消费来买单。广卫街在社区物业管理中,主动与社会上的物业公司联系,虽然以社会经济组织的形式参与,以完全市场化的经济效益方式进行物业管理,但因为广卫街老城区社区居民的收入低而没有实行开来,最终以广卫街自己的市场化物业管理形式而进行,然而这意味着广卫街已经开始运用市场资源。同时,社区医院与老人签订高血压有偿医疗保健服务合同的市场行为,也意味着广卫街已经把市场资源运用到社区的管理当中。

  (三)有利于吸引市场组织

  在广卫今后的社区管理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将是管理社区、继续赢得社区居民支持的重要条件。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运作中,社区内营利性组织在意识到居委会等自治组织在沟通政府组织方面的特定优势后,会逐渐以合作共建的方式进入社区资源共建的领地,加速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合作共生机制的建立。届时,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各方广泛受益的效应。

  三、创新的文化特性

  广卫街地处广州市老城区中心地区,也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区域。这里文化底藴深厚,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既使这里的传统文化流光溢彩,也使新文化中的先进要素不断被组合进来。管理是一种引道性行为,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广卫模式实际就是一种富含文化特点的管理的文化模式。

  (一)有利于体现广府文化特色

  与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相比,广卫模式是带有浓郁广府文化风情的管理方式。广府人特有的开放、包容、务实、求变、进取的精神和精明强干、商品意识强烈的文化遗风都在广卫模式中有明显的显现。在此基础上,社区各类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运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广府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促进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弘扬传统人文精神

  广卫街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特别是“邻里守望相助关爱机制”和以“邻居节”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居民间的广泛沟通和交流,有助于人们的思维拓展和视野开阔;而且使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得以彰显。在广卫街,千年以来,儒家“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社会理想得以实现;而民族精神中的精髓——和谐友爱的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

  (三)有利于引入经济文化内涵

  一方面,政府在安全生产、专业作业和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开展的岗位培训等,有助于社区文化向专业性、技术性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资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也使社区文化必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不同于行政型、自治型和混合型的简便、经济、实惠的社区管理模式,广卫模式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伴随着社区制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人口流动的日益加速,广卫街特有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优势和专业化、职业化的文化特点也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在未来文明社区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具有较为独到的功能、实在的效果、科学的方法的广卫模式,是当代中国社区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创新性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从外在表现来看呈现出鲜明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内在特性来看呈现出鲜明的科学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当然,现有的广卫模式并非是尽善尽美,例如在引入市场经济组织方面就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毕竟广卫人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期待看广卫人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 董瑞丰:《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瞭望》,2008年第3期。

  2. 何海兵:《我国城市阶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3. 刘伟红:《政府与社区协同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分析》,《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3 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