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章 广卫街的当代风华
饱含历史的辛酸,承接历史的荣华,广卫人在新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闪现当代风华,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在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的奬励,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促进经济发展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广卫人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站到了促进发展的前沿,为街道的积极发展提供管理保证。随着中国社会管理机制的转型,广卫街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直接发展实业型经济向发展服务型经济转变,幷且创造了很好的成绩。
一、培育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广卫街的经济发展,是从培育经济组织,即各类企业着手的。这里先介绍广卫街改革开放前后的企业发展概况。
(一)改革开放前的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广卫街和越华街的经济组织都很弱。
1958年,广卫街办起了一批民办厂社,1963年上交区管理。1963年成立劳动服务站,组办了5厂2社。1972年,在工业学大庆高潮中,发展了5间骨干企业,完善和巩固了31个组(站)。1977年,广卫街革命委员会生产组改为广卫街综合总厂。
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街道劳动服务站的基础上,越华街建立了10个工业社,职工人数达到1000人,总产值为358万元。
这些经济组织和活动在动荡的年代很可贵,虽然它们很薄弱,但却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二)改革开放中的企业发展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广卫街(包括越华街)根据条件和形势的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逐渐发展工业、商贸、劳动服务、福利企业、文化服务、侨属企业等多方面的街道属下企业,使得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多。
一方面是对经济组织进行量的扩张,另一方面是对经济组织实现质的提升。正是把握了经济发展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广卫街(包括越华街)的经济发展才比较顺利,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表一、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企业数在不断增加。1996年时,两街的企业数为386户,1998年时为451户。但是,这种增加伴着一些企业解散、消失的过程。一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兄弟企业联合成大的企业,组建新的公司;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大,又分出若干个企业。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广卫街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努力培育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为社区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发展社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广卫街和越华街迅速跟上发展经济的时代潮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政府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一是发展服务型经济,一是发展实业型经济。随着街道职能的转变,近年来,广卫街着重发展税源型经济,幷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
在服务型经济方面,广卫街于1979年成立生活服务社,主管个体开票和个体户管理,属下企业有单车保管站、理发组、单车维修组、综合组等。1982年改名为生活服务公司,1989年改名为商业贸易公司,企业增至18间。到1994年时,营业收入达到3505万元,利润292万元,缴税59.27万元。1983年时建立广卫街劳动服务公司,主要职责是发放待业证、安排街内待业人员、从事劳动调配、对外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等;同时也办属下企业。到1994年时,属下有35个经济单位,营业收入3800万元,利润17万元。
越华街于1979年成立生活服务总社,有便民服务组10 个。1981年转为越华生活服务公司,1989年转为越华商业贸易公司,属下有11个企业。1994年时,营业收入4158万元,利润62万元。1979年还成立了越华劳动服务管理站,组织待业青年到工厂劳动。1982年转为劳动服务公司,逐渐发展第三产业。1994年时,营业收入达到10.0093亿元,利润36万元。[以上数字来源于《越秀区志》。]
(二)大力发展实业型经济
广卫街和越华街虽然身处闹市,人多地少,但是,他们有很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指道下,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找资金,找市场,找合作伙伴,办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实业型经济。
广卫街于1978年成立了工业公司,此后迅速办起了一批骨干企业,如启通无线电元件厂、广华印刷制薄厂、广联软胶制品厂、森泰电子有限公司等。1990年时,创汇76.4万美元,居全区工业之首。到1994年时,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万元,营业收入6489万元,利润60万元。[以上数字来源于《越秀区志》。]
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卫街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工业产值快速提升。1996年时达到了7888.18万元。在1998年与越华街合并之前,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1亿元。加上商业企业等其他方面的收入,1998年的营业总收入接近3亿元,缴税超过了1000万元,利润近500万元。当时,广卫街有19873人。这就意味着广卫街的人均工业产值5550.25元,人均缴税529.52元,人均利润250.14元。
越华街20世纪80年代后成立工业公司,开展“三来一补”[ZW(]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ZW)]业务,重点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有的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在国际上获得大奬。到1994年时,越华街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880万元,营业收入有7.3335亿元,利润182万元。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越华街的工业发展1996年-1998年开始出现波动,但总的趋势还是在发展。工业总产值1998年比1996年略有增长,近80万元。缴税有较大增长,1998年比1996年多缴纳190万元,达到810多万元。实现利润218.18万元。当时,越华街有26092人。人均工业产值2067.68元,人均缴税310.70元,人均利润83.62元。
1999年,广卫街和越华街合并成新的广卫街。街道合并以及企业实行属地管理,给企业发展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原来很多企业处于外街外区,实行企业属地管理之后,许多企业流失,1998年末两个街道的企业数为451户,但1999年底时只有313户,对社区经济的总体提升造成相当的影响。此后,工业总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下降,直到2002年时才有所好转,实现年近30%的增长。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1999年至2002年,广卫街的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从1999年的7.5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近17亿元,三年之内增长了2.2倍!这个速度非常惊人。(有关数字见表五)
两街合并后的1999年,新广卫街的利润实现了近47%的增长,2001年虽然有所波动,但2002年却达到了1255万元。2002年时,广卫街的人口为47312人。人均利润265.26元。这个数字,比1998年时的广卫街多了15.12元,比1998年时的越华街多了181.64元,是1998年时越华街的3.17倍!缴税数字的叠加式增加,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是同一口径统计,2002年广卫街的缴税数字肯定超过7000万元。假定这个数字是可靠的,那么2002年广卫街人均缴税数将达到1479.54元!这说明,新广卫街的经济活动品质有所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对大众对社会的贡献也显着增加(有关数字见表五)。
(三)着重发展税源型经济
2003年以后,街道的职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市场经济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而是向管理者、服务者的方向发展。实际上,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街道早就有了,而且也做得不错。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出,1996年时,越华街的管理收入168.44万元,1998年时有193万元。这些收入,成为街道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社区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和谐社会是否能够建设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的综合建设。虽然社区街道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但是,并不是要求他们远离市场经济,不从事经济活动,而是要求他们转变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重点放在发展实业型经济,转向发展服务型经济。对于街道来说,发展服务型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税源型经济,加强对属地税源大户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出租屋的登记和代征税工作。
从表六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至2007年,广卫街代征出租房产税从170万元增加到了555万元,2007年是2003年的3.26倍!可见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在这里,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人员和外来人员的流动加速,人们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市场行为不断增多,从而房屋出租行为增多,房屋出租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所以,街道代征的出租屋房产税数量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说明广卫街对出租屋的管理在不断加强,对出租和承租人的服务内容在不断增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人们愿意缴纳出租屋房产税。没有广卫街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这样数量的税款很难收上来。
从表六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广卫街不断拓展税源经济,努力做好协税护税,加强印花税入库工作。广卫街联合财税、工商部门,对印花税、房产税、建安工程税等税种的征收情况进行摸查,开展查漏补征工作。比如2005年,共完成印花税入库382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225%。2007年达到393万元。可以预见,这个项目的数字一定会稳中上升。
从表六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卫街已经成功实现了社区经济的历史性转型,由实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向税源型经济的转变,为建设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探索经济规律
广卫街在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壮大社区规模,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探索创新社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广卫街人多地少,身处闹市,要想发展重型工业项目,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很难解决大型厂房、产品运输、声音污染、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要发展工业企业项目,一定要在社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人流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广大群众需要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需要层次越来越高的服务,因此,发展服务型经济,比较适合社区的实际。
(二)突出重点发展经济
广卫街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项目都上。因此,一定要集中力量发展拳头企业,推出拳头产品。比如,广卫街的广卫工业公司属下企业广华印刷制薄厂,是广卫街的龙头企业之一。1996年,创营业收入172万元,税收13.7万元,利润12万元,出口创汇27.95万元。民营企业广强钟表厂的“富达”牌石英钟的质量标准,1997年时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400多款,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越秀年鉴》1997年卷、1998年卷。]
(三)借用外力发展经济
广卫街地处市中心地带,地域小,地价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广卫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项目,发展经济。他们积极主动与外街外区外地联系,合作开发,发展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广卫街利用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型经济和税源型经济,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实现新的发展。
第二节 建设精神文明
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的同时,广卫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坚持核心价值观,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建文明社区。
一、坚持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广卫街绐终注意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思想认识
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对核心价值的培育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他们一直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道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道风尚。
实行市场经济,传统美德还要不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还讲不讲?党的领道地位还要不要坚持?这些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必然道致不同的行动。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认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不仅不能丢弃,而且要更加坚持核心价值观。不能只讲经济不讲道德,只讲效益不讲奉献,只讲个人奋斗不讲集体合作。只有这样,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实践案例
比如对残疾人问题的重视,就体现了广卫街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1997年,在机团单位的支持下,广卫街筹集并成立了“广卫地区助残基金”,为社区助残活动的更好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98年,广卫街想方设法为残疾人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使辖区内残疾人安置率提高到96%。2000年,举办“广卫地区军民助残扶残同乐日”活动,军民联合,广泛发动,让更多的人认识残疾人,重视并帮助残疾人。2001年,设立了残疾人心理辅道站,为残疾人解决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残疾人阳光生活,快乐生活。2003年,辖区内残疾人何穗代表广州市肢残人士参加第四届残疾人全国代表大会暨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道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为23名残疾人办理了相关证件,发放重残补助金11万元,按比例安排就业22人,收取残疾保障金16万元。
重视残疾人问题,并切实给予解决,只是广卫街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体现。其实,坚持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广卫街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广卫街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获得省市多个荣誉,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美誉度,内在的原因,就是坚持核心价值观不动摇,以核心价值观为指道为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创新各项改革。
二、协调各方力量
协调各方力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广卫街始终注意协调共建精神文明各方力量。
(一)思想认识
广卫街党工委和办事处认为,建设精神文明是全社会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建设好精神文明。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一方面,抓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抓、抓不好,都是管理者的失职;另一方面,只靠管理者自己也很难真正建设好精神文明,不能很好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精神文明,同样是管理者的失职。广卫街建设精神文明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善于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创文明。
(二)实践案例
比如动员各界力量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就是典型的案例。1998年,发动个体业户助养了6位无业孤寡老人,并对特困家庭进行慰问。2001年,建立了以青年和居委会专干为主体的300 多人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设立了法律援助小组、帮扶孤寡老人小组、残疾人心理辅道站等10多个服务网点,推动社区有力发展。2002年,开展以“温暖·阳光”为主题的扶助特困献爱心公益活动,发动辖区内单位与39户特困家庭签定了扶助协议书,共捐款8万多元,全额送到特困家庭手中。2005年,成立广卫街社区服务中心分站,以此为依托,以社区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网点为基础,建立以社区服务、便民利民和家政服务为内容的社区服务系列。2006年,组织300 多名社区党员志愿者和100多名社区志愿者,与辖区内120 多户孤寡、独居老人结成对子,使全街孤寡和独居老人平常有邻居守望相助、每周有党员上门(或电话问候)、节假日有社区志愿者服务。全街的义工队伍增加到1174人,为孤老、困难家庭提供服务2563人(次)。[资料来源:《越秀年鉴》1999年-2007年各卷。]
三、创建文明社区
创建文明社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精神文明过程中,广卫街始终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予以落实。
(一)前期工作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标语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广卫街从1994年开始了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1996年时,广卫街的越华小区,就率先建成了广州市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小区覆盖面达到80%,当时的越华街达到66%。2001年,都府小区获广州市居住示范小区第三名,是全市首条老街旧巷获此殊荣,在全市创造了街道改造和管理老居民区的新模式。
(二)近期举措
2007年,广卫街城市管理坚持 “一个巩固”(巩固“三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两个整治”(整治“六乱”,即乱摆买、乱张贴、乱搭建、乱拉挂、乱涂写、乱停放,整治无证经营),“三个提高”(提高卫生保洁水平、提高社区环境水平、提高緑化覆盖率)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重点通过“三网联动”(即区域网、人员网、信息网)、小区卫生保洁公示等强有力措施,保证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常态化。
这一年,先后发放各类宣传单14000多张;联合执法330次,出动人员3600人次,出动车辆290台次,对内街小巷卫生、肉菜市场环境、“五小”行业(小发廊、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网吧)、自行车保管站、书报摊、放心早餐点等进行整治,取缔无证经营3间,清理违章占用市政设施的报刊亭、灯箱广告和户外招牌21个,制止修建违章搭建物7处,清拆违法建筑物6宗326平方米。成立了内街保洁队、垃圾收运队、卫生质检队等队伍,落实卫生保洁考核公示制度。完成了都府社区创建国家緑色社区、财厅前社区创建市级緑色社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改造危房3000多平方米,改造内街道路6408.28平方米,疏通整修沟渠管道34445米,投入5.7万元,解决化粪池堵塞等问题32宗。[资料来源:《越秀年鉴》(2008)。]
第三节 倡道平安和谐
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广卫街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时代好风华,把打造平安和谐社区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地创造出了广卫模式,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一、改善人际关系
平安和谐,主要是对人际关系而言的。平安,指的是人们能够放松地生活、工作;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平等尊重、互敬互爱。广卫街在抓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花大力气改善人际关系,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
(一)重视邻里和家庭关系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大家都忙于工作,彼此之间很少交流,即使是住在对面,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为打破这种隔阂状态,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2005年,广卫街举办“第一届邻居节”,取得圆满成功,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此后,每年举办一届。邻居节系列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此外,广卫街还举办多种社区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2006年,举办“邻里和谐迎端午”活动;2007年,举办“团团圆圆闹元宵”社区联欢晚会,等等。这些活动增加了人们之间相识交流的机会,很受欢迎,群众参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赖于和谐的家庭基础。2006年,广卫街与越秀区妇联联合举办“创零家庭暴力社区,建平安和谐家园”活动。2007年,广卫街的都府社区被越秀区评为“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同年,广卫街举办“宝宝爬行赛”亲子爱心活动。都府社区党员志愿者卢丽嫦,2006年被广州市文明委评为广州市第三届“羊城公德公益百星”尊老爱幼之星。
(二)重视劳动和帮扶关系
劳动是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广卫街从和谐社区建设的高度出发,十分重视并有效解决了失业和再就业问题。2005年,广卫街全年登记失业人员2477人,重新再就业1951人,占78.76%。2006年前10个月,登记失业人员1874人,再就业1462人,占80.52%;“零就业家庭”、特困失业人员56人,实现全部就业。2007年,全年登记失业人员2094人,再就业1932人,占92.26%。
弱势群体总是存在的。广卫街历来重视社会帮扶工作,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2006年,全街有低保户217户、559人,全年发放救济金116万元,还给他们发放实物和节日慰问金。2007年,共有救济户219户、455人,发放救济金123万元,幷发放了一定数量的实物和慰问金。
(三)重视稳定和党群关系
消除不稳定因素,增加安全稳定系数,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比如打击毒品犯罪问题。2005年,广卫街全年破获毒品案件7宗,缴获毒品45克,抓获涉嫌吸毒人员64人,送强制戒毒52人。2006年,全街吸毒人员76人,收戒超过三分之二。全街12个社区中有10个社区达到越秀区无毒社区标准。2007年时,46个小区中有41个保持了“三类可防性案件”零发案,40个小区实现所有案件零发案。12个社区全部被评为区级安全社区和无毒社区。
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党员是标兵,是排头兵。党群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比如,2006年的7月至9月,广卫街党工委以都府社区为示范点,将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之中,开展“知荣辱、倡廉洁、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并通过开展“五廉”活动(读廉政书籍、听廉政报告、写廉政心得、观廉政影片、演廉政节目),积极进行廉政教育活动,收到很好效果。国家和省的有关媒体称他们的经验“廉味重、广味足、民味浓”。
二、培育居民素养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重点还要放在居民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不断增强居民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广卫街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培育居民政治和道德素养
通过开展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居民的政治意识。比如2005年,结合学雷锋活动日,开展以“争创文明广卫、争做合格现代公民”为主题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举办街道干部和社区居民自编自创自演的“文明·和谐”粤曲专题演唱会活动;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型广场集市活动等系列活动,等等。2007年11月,在人民公园举办“喜迎十七大,永远跟党走”大型广场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
(二)培育居民法律和科技素养
结合普法活动,对居民加大法律素养教育的力度。2003年,举办“法律进社区”模拟法庭宣传谘询活动。2004年,举办“让科技走进千万户”、“远离毒品,崇尚科学”等宣传谘询活动。2005年,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三八’妇女维权宣传活动日”活动。2006年,邀请专家作预防刑事犯罪的专题讲座;举办以“自主创新,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进社区活动;举办“科学防灾,关爱生命”科普广场文化活动。2007年,举办“法律与我同行”社区论坛。
(三)培育居民安全和健康素养
安全生活、安全生产,是重视生命的需要,是家庭和生活和谐的需要。2005年,广卫街成立交通安全进社区领道小组,开展创建交通、消防、生产安全社区工作宣传、谘询等活动。2007年,开办“文明出行,从我做起”社区论坛。是年,投入4万多元,为辖内46个小区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斧、救生绳、安全头盔等消防设备;印发家庭安全小册子8000份,派发安全生产宣传单2万多份,培训安全主任158名。
三、建设人口文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其重要的手段。广卫街从实际出发,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努力建设人口文化。
(一)切实控制人口数量
从表七我们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6年,广卫街的出生人口数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2002年的309人,下降到2007年的2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加速的负增长状态。近年来,广卫街的计划生育率基本上保持在98%以上。这说明,广卫街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实在,确有成效。
(二)切实关心困难妇女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实行计划生育进程中,有的独生子女家庭户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广卫街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向计生困难母亲捐款。2004年,为流动人口免费查环查孕740人次。开展“幸福工程”和“生育关怀”公益活动,帮助包括妇女在内的有困难人员。2005-2007年,广卫地区的“幸福工程”共筹集资金684193.5元,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是广卫街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特点。比如2007年,计生工作严格落实计生目标责任管理,做到“四个优先”(即计生文件优先传达、计生会议优先召开、计生经费优先保证、计生工作优先部署),开展了“五个一”的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即开通一条计生优质服务热线、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设立一批免费服务窗口、设立了越华大院计生服务室和都府计生服务室、开设一个男性生殖健康谘询室)。健全了街计划生育电子政务系统,更新了部分社区居委的电脑,提高了网上数据传输率,定期对信息系统问题进行解答和维护、更新,增强网页的时效性、针对性。
从2005年到现在,广卫街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大批荣誉,其中表八所列便是一种证明。
总之,从以上8个表格的众多数字以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卫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鋭意改革,不断创新,勇于变化,善于变化,不仅在经济建设上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在社区建设上也勇敢探索,闯出了一条新路,为老城区社会建设、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 《广卫街街志》。
2. 《越秀年鉴》1997年至2007年各卷。
3. 《越秀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