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江文化概说

  一、现代水文化理论

  首先,我看为西江的文化定位,不能只是站在西江看西江,应当从多种视角去看西江。苏东坡的名诗《题西林赤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世界兴起了现代文化学,是一门提倡以文化观研究社会一切方面的新兴学科。据不完全统计,这门学科的新兴学派有百多个,同是文化学而文化观不同;从而其视角、概念和研究结果也就不同。现在比较被人接受的是水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水决定人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决定每个国家、民族、地区、行业之人群的共性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个理论,与中国俗话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同样道理。其实,中国早有水文化理论,“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美不美,乡中水”等谚语千古流传,全国三十个省区市有半数以上以水命名,全国地、县、乡、镇以水命名者更多,这就是明证。当然,这种水文化观念还不是很自觉的,同时也还是与山文化观念并列或结为一体的。孔子说“近山则诚,近水则灵”,老子说“天人合一”,就是其佐证和道理。

  综观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世界,大都是以水文化定位的,其理论源自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说法:“近山使人塞,近水使人通。”黑格尔特别宣导海洋文化,认为海洋文化才是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他所说海洋文化的国家就是西方世界,是蓝色文明之国;他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说:中国虽近海洋,但海洋“并未影响”其文化,中国“欠缺海洋文明”。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世界各国虽以海洋文化大国自居,但他们又都是以其代表性的河流名称为其文化称谓,如英国称泰晤土河文化,德国称莱茵河文化,法国称塞纳河文化,美国称密西西比河文化,中东的埃及也称其为尼罗河文化。这种现象,可见现代水文化理论在总体上是崇尚海洋文化,但在为每个国家文化定位时,仍是以每国代表性的母亲河为其文化称谓的。这些世界各国文化定位的情况可作我们为西江文化定位的参考。

  二、中国各地方和总体的文化定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也与世界同步,掀起了现代文化热,各行各业、各省各地都纷纷进行本身文化的定位研究和发展研究。从总体上看,各省各地的文化定位视角大致上分属四种文化观,即:①历史文化观,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等;②种族文化观,如客家文化、壮族文化、满族文化等;③山文化观,如岭南文化、山东文化、山西文化等;④水文化观,如湖北文化、湖南文化、河北文化、河南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珠江文化等。

  这四种文化定位常常是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容的,如山东文化同时又是齐鲁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湖北文化同时又是荆楚文化,又是长江文化的—部分;广西、广东文化,同属岭南文化,又属珠江文化。所以,我们在作文化定位的时候不应当绝对化、单一化,应当容许以多元文化观对同一物件切入定位元,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做法,对其进行多视角的深入挖掘整合,也应当允许各家言说的存在,从而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充实丰富。

  但是,为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我看应主要以现代水文化观去观照地域文化为宜。从我前些年先后到西欧各国和美国考察或讲学的所见所闻瞭解到:西方学者大都以水文化观研究其本身文化,也是以水文化观看我们中国的文化,都熟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对岭南文化一无所知,但却很接受珠江文化的说法,并为自己未能早知珠江文化的概念而自愧。其实这是我们未能对珠江尽早研究和宣传所致。

  从总体上看,我国是多江河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江河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毛泽东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一句点出了这个文化特色。黄河是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不是唯一,此外尚有长江、珠江、黑龙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等,这些分布在祖国东南西北的江河文化,都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发祥地之一,我们应当并完全可以从这一实际出发,以现代水文化观去为各大小江河水域所属的大小地方进行文化定位,对其文化底蕴、特质、源流、资源、发展进行综合的研究开发。我们现在对西江文化的研究,也正是这样做的。

  三、泛珠三角、珠江文化、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  

  西江的概念,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作为整个珠江水系的一条主干流,从珠江发源地之一的云南,到流经贵州、广西、广东,直到与北江汇合的三水,整个河道都可谓之西江;二是指流经广西全境的主要河道,从桂西流来的左江、右江、红水河、邕江、柳江、浔江,从桂南流来的北流江,从桂东北流来的贺江、桂江,都汇合于梧州的西江而纳入珠江,所以,可称广西的主干流为西江(大西江或大桂江);三是指梧州至广东三水之河道,就其在广西的水域而言,包括贺州、玉林、贵港等市,这是小范围的西江水域,可称小西江。我想我们这次研讨会所研究的西江文化,恐怕主要是指第三个层面上的西江文化。尽管如此,我认为还是应当先弄清第一、二个层面上的内涵,再进入第三个层面的探究。

  最近广东省领导提出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实际上主要是指珠江流域和相邻地区,也即是珠江文化的覆盖地域和辐射地带(如四川)。珠江文化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支撑和文化基础,是发挥地域优势与优势互补的精神亮点和精神动力。珠江文化的特质和精神,是本水域各分支水系的共性意识和品格,是大致相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又各有特色,和而不同。珠江文化的共性特质是什么呢?我看就是与时俱进,开放相容,具有特强的海洋性、重商性、平民性、实用性,是以江海一体为主而又包含山地文化的杂色文化共同体。如果说,黄河文化有似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写的神圣、庄严,长江文化有似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写的洒脱、气派,那么,珠江文化则正如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写的开阔、宽容、共时的风度和气度。

  珠江文化之所以具有这些特质,在于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条件:珠江流域地区的海岸线最长,占全国海岸线一半以上;仅珠江在珠江三角洲的出海口即有八个门,在其他地区濒海江河的出海口更是不胜枚举。所以从地理上说是江海一体的;从人文历史上说,作为海洋文化重要标志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最早的始发港在雷州半岛的徐闻和北部湾的合浦;整个珠江流域地带遍布有许多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中国近现代文明第一港在珠江口的珠海市,广西的北海市、梧州市也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早期港口。这些条件和历史事实,说明珠江文化具有江海一体之特质不是偶然的,也说明有学者提出“黄河文化代表农业文明,长江文化代表工业文明;而珠江文化则代表后工业文明”的看法不无道理。    

  前些年,我在广东的报刊上提出以珠江文化的概念,扩大、包括、最后取代岭南文化的概念,引起强烈反响。我的理由是:岭南是指五岭(越城岭、大庾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以南,是山文化概念。岭南一词,始自唐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个道,广东、广西共属岭南道。可见岭南文化本属两广文化之共称,可是近些年来已变成了仅指广东文化,显然是不当的。如果通之以珠江文化称谓,既包括两广,还包括西江源头的云南和上游的贵州,北江源头湖南,东江源头江西,韩江源头福建,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南,以及珠江三角洲水网中的香港、澳门等泛珠三角地区的文化,既是扩大、包括了岭南文化的概念,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可以由此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对接和并列,与国际接轨。

  弄清泛珠三角、珠江文化、岭南文化等概念及其特质,也是为了从这些文化范畴的角度或高度去看现在我们要研讨的西江文化。在总体上说,无论是指珠江水系中的整条西江水域,或是指纵横广西全境的水网的大西江水系,亦或是指以梧州为中心的小西江文化,都是与珠江文化(或泛珠三角文化,含岭南文化)的共性特质相通的,其独特之处,我看是海洋性相对较轻、山地性相对较重,特别是在保持古文化(包括百越文化、苍梧文化、广信文化)的遗产或遗风上相对较多,所以在文化特质上有较重的山河一体的特色,具有淳朴敦厚、勤劳勇敢、刚毅顽强、乐观开朗、多姿多彩的风格和气度。这是极其可贵的文化精华和文化优势,应当永远弘扬光大。

  四、百越文化、苍梧文化、广信文化、壮族文化、八桂文化和桂东文化

  岭南地区最早的文化是百越文化。百越,是多种少数民族之统称。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岭南地区居住着多种民族部落,从未统一过,故称百越。凡有人群的地方即有文化,尽管其很原始、很松散,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所以称百越族的文化为百越文化名正言顺。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文化一直称岭南的百越族为“南蛮”,而且屡屡采取血腥的手段镇压消灭百越族及其文化,经千百年的折磨,不仅这些民族的人所剩寥寥,其原始文化也几乎荡然无存,幸存者也被程度不同的同化,或者有所变形或变异。可悲的是多年来研究岭南文化的学者一直不敢称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最早的文化,百越族人是岭南地区文化之祖先,即使有所言及,也吞吞吐吐,不敢旗帜鲜明。为什么河南以殷周文化为自豪,陕西以轩辕文化为荣耀,黑龙江以女真文化为亮点,而岭南却不敢打出自己祖先的旗号呢?显然这是大汉族主义余毒末清所致,应当彻底纠正过来,理直气壮地研究开发百越文化!这样做,才能更深看到珠江文化的源远流长,才能找到岭南文化多元性和深远性的根蒂。尽管百越文化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但它仍是顽强地存在着、发展着,至今在岭南地区的粤西南和桂东南地带有较多遗留,在西江和南江水域保持较为丰富完整。如从广西岑溪、藤县、梧州,到广东封开、德庆、肇庆,都有龙母的传说和祭祀习俗,就是典型的百越文化之遗留。所以,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文化的祖先和至今仍存的有机成分,也是我们西江文化的祖先和至今仍在的有机组成部分。

  苍梧文化所说的苍梧,不仅仅是指现在梧州的苍梧县,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岭南地区划为三郡,其中的桂林郡范围大体是现在广西范围。其余两郡是:南海郡(今广东全境)、象郡(今北部湾、雷州半岛、海南岛、越南)。到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设 13个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治广信,统领南海、苍梧等九郡。其中苍梧郡辖广信、端溪、临贺等十县,只包括湖南永州、广西梧州、广东信宜和肇庆一带。前些年,我从《尚书》、《山海经》、《史记》等典籍中查找到丰富的史料,发现在开创华夏文化的“三皇五帝”中,只有最后一位舜帝到过南方,舜帝时才有中国的称号,才正式将当时称为交趾的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是舜帝将中原文化传入岭南;舜帝每年都到南方“巡狩”,最后死于“苍梧之野”,由此我撰专文称舜帝是“珠江文化始祖”。汉武帝封苍梧郡,显然是舜帝归化交趾和苍梧的继续;也就是说,从舜帝到汉武帝在岭南造就了一种苍梧文化。这种文化,开始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对撞与结合,但尚在初期阶段,尚未构成为一种成形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以梧州为中心的桂湘粤三省交界地区是尚存的,史载梧州白云山麓曾有舜帝庙就是明证。苍梧文化也应当是西江文化的缘起和有机成分之一。

  广信文化是西汉时在岭南形成的一种古文化。广信是汉武帝于西元前111年平定岭南时所设交趾部的首府所在地,以汉武帝诏书“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取出“广信”二字得名,是今广西梧州与广东封开交接地带。由于这是岭南首府所在,是中原文化南下与土著百越文化的交汇点,两者相撞交融,便逐步形成了广信文化,进而发展为广府文化、岭南文化。古广信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的依据;一是这里发现了距今12万8000年的岭南地区最早原始人牙化石;二是中原文化的儒学、海外文化的佛学最早在此传入,在汉代涌现了影响全国的岭南地区最早的陈钦、陈元父子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以士燮兄弟为代表的经学世家,以中国首部佛学著作《理惑论》的作者牟子为代表的岭南最早的佛学家;三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最主要的对接点;四是中原的古汉语与百越族土语最早在此交融,形成一种新型地方语言——粤语,也以此为沟通,同时逐步形成了一种地域性的新型文化——广府文化。这些既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史实,也是古广信文化的贡献。梧州是古广信的所在地,是古苍梧文化的中心地,自然也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所以,古广信文化既是西江文化的渊源,又是其至今仍在的有机成分。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在广西全境从古至今都有重要地位,同样在西江具有重要影响力,是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桂文化概念,近年有被接受为广西全境文化称谓之趋势。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是指广西一带多桂树(八,是多的意思)。桂树,包括药用的肉桂和八月飘香的桂花树。这两种树自古以来都以广西最多出产,是标志性的土特产。广西简称为桂,解放前广西历代首府均在以桂树成林之意而命名之桂林,秦代将广西划为桂林郡,从桂林至梧州与西江汇合之水称桂江等等,都是以桂命名的。虽然迄今以土特产为地方文化命名者不多,但在广西,以桂树命名已经地域化、地名化,已经约定俗成、历史悠久,而且又能较贴切地体现本地的经济和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文化特质等等,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认为将八桂文化作为广西全境文化概念的一种选择或一种称谓,是完全可以的。以桂为广西文化之标志和总称,除有承传历史、尊重俗成之好处外,尚可较形象而充分地寓现广西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质,较能寓现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真诚淳朴、敢爱敢恨、聪明机智、有自然美又有山野气之广西人气质;其性能也较能形象地体现广西的山、河、海文化和多民族、多传统文化杂色一体之特质和优势。

  如果这个建议可以接受,以这样的思路去为广西各地的文化定位,则可以分为:以桂林为中心的地带称桂北文化,以百色为中心的地带称桂西文化,以南宁为中心的地带称桂南文化,以柳州为中心的地带称桂中文化,以北海为中心的地带称桂海文化,以梧州为中心的地带称桂东文化。从这样的视点上而言,我们现在研讨的以梧州为代表的小西江文化,亦可称之为桂东文化。这就可以克服当今一些地市由于文化定位的视点不同而使相互之间的称谓不够搭配的现象,进而解决在全区的文化整体上的称谓之难题。

  我用《以现代水文化理论,研究开发西江文化》为题作这个发言,并且在发言中分别从世界、中国和泛珠三角的文化视野,从珠江文化、岭南文化、八桂文化,以及百越文化、苍梧文化、广信文化等古文化和壮族文化等来看西江文化,目的是为家乡的领导和学者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视点而进行文化定位的选择,也是为西江文化从古至今的文化结构与成分及其历史与现实提供些情况,也借此为西江以至整个广西的文化定位提出个人意见。概括地说,从现代水文化的视点看,广西全区的文化定位应当明确地纳入珠江水系的文化系统,以大西江文化之概念和称谓,自树一帜,又作为泛珠三角的一个重要成员,与9+2群体共同整合发展珠江文化,并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对接,与国际接轨。而以梧州为中心的西江文化带则可相应地称为小西江文化或浔江文化。从两广共有的文化资源上说,百越文化、苍梧文化、广信文化、岭南文化都属广东、广西,两广都可称这些古文化为自己的文化渊源、成分和有机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概念已被广东用成习惯,为避免混乱,我们广西可自称为岭西文化,但我认为称八桂文化为好。如果要与从水文化视点而称谓的大西江文化协调,我看亦可将现有桂江的概念扩大,并可称广西为桂江文化或大桂江文化。    

 

  注:这是作者2004年8月24日在广西“西江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