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陈水扁扭转不了民意的演进
如何评价陈水扁当前的地位,是对两岸的一种考验。陈水扁是继续处在政治下风?抑或是已经站稳脚跟?陈水扁是继续受困于自保?抑或是已经具有足够的反扑能力?相信很多观察者都相信,目前是陈水扁危机事件的一个重要转捩点。
如果仅仅受囿于蓝緑斗争的思维格局,很可能所下的判断就是:陈水扁已经成功地扺御了泛蓝的进攻,从节节败退,到站稳脚跟,国亲已经无可奈何。这是简单的思维逻辑,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直线思维。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对于台湾政局来说,是过于简单了,简单且未能把握规律,就有错的可能性。
今次的斗争,从表面看来,似乎又回归到了蓝緑政争,至少目前陈水扁与民进党最大的努力就是往这个方面驱赶。只要双方把战场摆在这样的高地,緑军就能占据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蓝军必处在低洼之处,极大被动。日前,马英九拜会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希望找到民进党的良心,说明马英九已经明了当前处境的危险性,开始极力摆脱蓝緑对峙的不利作战地形。
如果不深入分析把握今次的政治运动的实质,要预测今后台湾政局的发展变化,准确性可能大打折扣。
今次的政治运动,与过去的完全不同,尤其是与2004年选举后的运动不同,主要特征在于:一,是自发的群众运动。运动的起源、发展、最后形成不分蓝緑的社会共识,在这一过程之中,运动的主力军是大众媒体,而非哪一个政党。二,是以反贪污、反陈水扁、反腐败政治为主诉求的运动。运动的本质与两岸关系、省籍矛盾等是无关的。三,具有新民主运动的前期特点。人民最根本的期望,不在于陈水扁是否垮台,而是希望在于重建台湾的民主秩序。
这样的特征,显示出几个方面的不可改变性:一,蓝緑政争改变不了新民主运动的发展方向,反而,蓝緑政党最终都必须服从这一方向。二,三反运动实际上已经为民意的巨变奠定了基础,民意之强大,已非昔日可比。三,台湾媒体的政治作用,已经跨越政党,形成了不可动摇的力量。
台湾主流民意的演进,恐怕不是陈水扁能够扭转的。
近来陈水扁以及支持力量力图阻挡这种发展趋势,打破已经形成的格局,为此无所不用其极,最简单同时又是最粗暴的方式之一就是重新撕裂族群意识。这种代价是沉重的。或许可以在一时阻挡反对力量的速度,但是我们肯定,改变不了角度,当人民的共识形成后,任何违逆之举措都是徒劳的。
当前陈水扁及民进党所采取的反击措施,只是针对国民党的,他们没有办法面对人民。在这三个方面,他们至今无法推出有效措施:一,无法呼应新民主运动,无法夺得领道权;二,无法彻底从三反运动中脱困,陈水扁个人威信无法恢复;三,陈水扁在今后难于获得大众媒体的信任与支持。陈水扁及支持者越是用蓝緑政争及族群撕裂手段来处理问题,就意味着与人民的期望越来越对立。
一言以蔽之,陈水扁面对的矛盾是以陈水扁为核心的腐败政治与台湾人民追求新民主前途的深层矛盾。
中国时报及中天电视日前的一份民调的结论很重要:虽然罢免案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赞成与反对者的考虑面向也各不相同,但是就陈水扁的适任性来说,过半数的民众已经有了共识。调查发现,五成三的受访者表示,阿扁已经不适合担任「总统」职务。三成一的民众觉得阿扁仍适任。一成六未表示意见。这样的结论表明,即使陈水扁竭尽全力,适度扭转了局面,但是无法根本改变主流民意的不信任。这样的深度困扰,将一直伴随着陈水扁仅剩不多的政治生涯。
200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