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唐诗故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一天早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士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约698—约756),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渐。

  昨夜的漫江寒雨现在渐渐停了,寒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两位朋友在这古代吴国的地方,俯视楼下滚滚流去的长江,望望西北面的楚山,互相交谈着。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了。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义长,你从江宁(今南京)送我到润州,昨晚已在这里为我饯行,今天又来送我,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谈得畅快,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进行无中生有的诽谤。封建社会里礼教严酷,他是豪放的诗人,不会死死地受礼教的约束,何况他的作品,无论边塞诗或宫体诗中,都常常隐含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有着讥讽的意味,因而动辄得咎也在意料之中。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岭南,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终是屈居在下级官吏的行列中。可是,王昌龄却用淡然处之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无理指责和贬谪生活。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心朋友。辛渐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谤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昂起头,目光炯炯地说:“有!昨夜为你饯行,我做了一首诗。现在再做一首,一方面为你送行,一方面表表我的心迹。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好比是玉壶里一片冰凌那样的洁白,决不会被功名利禄的欲念和别人的谤议所左右的!”于是,他对着浩浩江水,朗声吟了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感人的佳句打动了,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节操,多么高尚,令我钦佩!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我也很高兴,因为你的大作对我无疑是一件难得的珍宝哩!”两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而去。岸边的王昌龄,遥望远处矗立的楚山,觉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样孤零零的。

  王昌龄晚年时,又被贬到偏僻的龙标(今湖南黔阳)去当县尉。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他回乡途经毫州时,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

  这是唐玄宗在位时的一个故事:仲夏时节,长安东面的骊山上,林木葱茏,花艹繁茂,画栋雕梁的宫殿楼阁,在满山浓緑中错落隐现,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那座华清宫,更是雄伟壮丽,美不胜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寻欢作乐,浴温泉,赏美景,殿上歌舞百戏杂陈,席间山珍海味满眼,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在他们已是司空见惯。这天午后,杨贵妃懒懒地对高力士说:“那东西该来了罢!”高力士回禀道:“娘娘,奴才估摸今天就到了。这是限时限刻的,皇上的圣旨,岭南、蜀地的那些地方官怎么敢怠慢呢!他们不怕砍脑袋吗?”正在说着,一个宫女快步进来禀告:“娘娘,大道上已远远看到驿使的马来了!” 

  这时,从华清宫一直到山下的千百扇门户,全都先后打开了,太监和宫女们急切地注视着山下大道上的飞骑,在滚滚尘土中急急驰来。两个驿使和他们的坐骑,口里不断吐着白沫。来到山下,没等他们跨下马,就全都昏死过去,沉重地跌在地上。接着,那匹高大的马也倒了下去。从山上飞跑下来的几个太监,口里叫着:“娘娘的宝贝来了!”他们走过去卸下马背上驮着的几个金漆木箱,飞也似地抬到山上去了,全都不管驿使和马儿的死活。 

  金漆木箱里的是荔枝,那是杨贵妃最爱吃的东西。荔枝虽然滋味鲜美无比,却极容易变味。但既然贵妃娘娘非要吃新鲜的荔枝不可,皇帝便下令,特设驿骑一站站飞驰传送。为此,沿途不知跑死了多少人马,可是只要博得贵妃娘娘笑上一笑,这些人马的死活就没人去过问了。太监把木箱抬上华清宫,高力士早已在殿外等候。他打开木箱,抓起几颗鲜红的荔枝,剥开果皮尝了尝,哈哈笑道:“不错!几千里外传来的东西,味儿竟没有变!”赶紧吩咐宫女用金盘装起来,双手托着,飞奔送进宫去。…… 

  过了大约一百年后,有位著名诗人杜牧(803——852),一天经过华清宫,见到满山青翠依旧,山上宫殿辉煌不减当年,心中自然映出那时驿骑数千里飞送荔枝的情景来,想像着杨贵妃含笑剥吃白玉般鲜果的场面。可是,在这骊山上,春秋时期的周幽王,不是为了博得妃子一笑而点燃烽火,最后导致国破身亡吗?那么杨贵妃娘娘,当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大队叛军滚滚杀来时,也就只好在马嵬坡自尽了。 

  杜牧思绪万千,诗情勃发,当即写下了《过华清宫絶句》三首咏史诗,其中一首这样说: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檏素自然,但其中的寓意却明白而深刻。那从驿道上飞传到京的不是重要的国事、军情,而是供贵妃消闲的荔枝,难怪就“无人知”了。


  李白赐金还山

  唐朝天宝二年(742),大诗人李白奉唐玄宗诏令来到长安,被封为翰林待诏,成了皇帝的高级文学侍从。

  第二年春天,兴庆宫沉香亭畔的牡丹花逢时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摆起酒席,观赏名花。乐官李龟年拿起檀板刚要开腔歌唱,唐玄宗止住他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用旧词章呢!”命小太监赶快把李白学士召进宫来,写作新歌词。 

  李龟年和小太监到处去找,好不容易在长安的酒家里找到李白,那时他正和一些诗友饮酒谈天,已经醉了。李白被扶到沉香亭,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尚未告终。待到舞曲终了,唐玄宗笑着把刚才的意思告诉李白,他便执笔思索起来。一会儿,三首《清平调词》写出来了。第一首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说,杨贵妃的衣服真像霓裳羽衣那样的美丽,但究竟是由美丽的云彩联想到她的衣服呢?还是由她的衣服联想到美丽的云彩呢?杨贵妃的容貌真像牡丹花那样的娇艳,但究竟是由名花联想到她的容貌呢?还是由她的容貌想到名花呢?这些,连天才的诗人也觉得目乱情迷,难以断定了。而轻轻吹拂着栏杆的春风,这时已把含着晶莹露珠的牡丹花变得更加艳冶了。这样的花容,若不是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头才能见到,便只有在月夜里的西王母宫的宫殿——瑶台中才能相逢。 

  唐玄宗和杨贵妃读了都极口赞好,尤其是诗中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更加觉得高兴。他们继续读第二首: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是说,杨贵妃好比一支红艳带露的牡丹花,凝聚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从前楚襄王在巫山时梦中与神女相会,醒来之后为之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怎能比得上眼前贵妃的花容月貌?若问汉宫中谁能比得上,那么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虽美,也还是用新妆来增艳添妍,又哪里胜得过贵妃的天然絶色?

  最后一首,是正面写人又写花: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是说,名花和美女(倾国)都非常欢乐,使得君王总是倚着沉香亭北的栏杆含笑而赏,一切愁恨烦恼全都消释(解释)得无影无踪。

  杨贵妃天生丽姿,然而经过李白这三首诗的赞扬,就变成国色天香更加艳丽了。这使她非常快乐,常常吟哦着这三首诗。 

  可是有人却不快乐,近侍太监高力士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不久前李白起草一份重要文书时,曾经乘着酒兴命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心里一直恨死了李白。现在,高力士见贵妃娘娘这么喜爱李白的诗,更加火冒三丈,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毒辣的主意来。

  有一天,当杨贵妃又在吟诵《清平乐词》时,高力士阴险地说:“奴才本来以为娘娘读了这诗一定要恨死李白的,却没料到娘娘这样欢喜。娘娘上当了。”杨贵妃连忙追问:“为什么?”高力士便说:“李白第二首诗中把娘娘比作汉代轻贱的赵飞燕,这不是存心在讽刺、毁谤吗?”杨贵妃给高力士一挑拨,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怒火中烧。她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再加上高力士及某些权贵也用种种手段排挤他,这样,唐玄宗最后用“赐金还山”的名义,把李白赶出了长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