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学生稚如幼齿凸显中小学教育病诟


  电视剧“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狠狠奚落了社会改型后人与人之间诚信的沦落。今天《资讯时报》A20版“大学生出校莫与陌生人说话”,则揭示了由家长学校重重包裹起来的未来精英无力应付社会的悲哀。早晚回归大海、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大学生,为何到了出门要人叮咐的地步?此稿眉题回答得精妙:“因大学生屡次被不法分子诈骗北师大珠海分校向全校学生发出警示”。果然是笨伯之计:关起门来就不出去,或者出去了也絶不跟人搭理,不就没机会上当受骗了吗?近年来,有关高智商被低学历愚弄的新闻不絶于耳。什么女研究生火车上被农民拐卖为妻;博士、高工云集的跨国公司被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乾亲属”玩弄于股掌。末了,受骗当事人和我们的媒体总结经验教训时皆为一个腔调:自己过于善良,世道过于险恶。真是这样吗?我看应从更深层上查找原因。

  大学生的前段是小学和中学,知识的积累和身心的发育同步进行。家庭、学校占据了他们一天中最多的时间,社会只有上动物园或郊游时才朦胧其面,而且仍摆脱不了团队状态。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家长和师长,天生默契,不管他们自己的经历如何蹉跎、世界如何解释,但通过他们传给学生们的皆是正面的东西。比如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个世界还是好人比坏人多”、“正气压邪气”、“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关键是后天的努力”,云云。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人人这样做,孩子们就会学好;只要输出好的,就没理由接受坏的。然而现实又是怎样呢?几乎完全颠倒的事实!结果感觉上当受骗,进而变得愤世嫉俗,不相信世上有任何美好的东西。人不是天生空白的,人生下来就带着由父母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与他人相区别的东西!这种区别对后天教育的反应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它甚至左右了一个人将来的发展趋向。盲目夸大后天教育的力量,而且是充满病诟的教育,只会为现实所嘲弄。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灌输者的意志,经主观筛选后把“理想”强制给对方接受的模式。这种办法,对成人基本无效,但对尚处心智未熟阶段和半封闭环境里的学生却十分有效!且越是有效,同现实社会脱节就越远!故才导致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就成了十足的傻瓜! 毫无免疫力! 所以,彻底改善大学生高智弱能的情况,应从中小学教育模式入手,反省我们的意识形态;从第一天起就把天使和魔鬼共存的世界真实展现给学生入手,坚持唯物客观的立场。

2003年11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