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曾如斯赞美:“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今天,为着细细观赏剑河(康河)的灵性,我特地来到春潮泻溢的剑桥河畔,租赁了特有的长形撑篙船,“游河”去也。
二丈来长的撑篙,并不是好对付的,而且专门欺负像我这样的生手。省事的游客会连船夫也借用了,但我不想假手于人,还是靠自己,好一寸一寸地亲近剑河。
澄澈的河水,有如一方魔力无比的神镜,两岸的春色一览无遗,反映在河水的倒影里。夹岸的垂柳,就像灵巧的梭子,牵动着长长而柔软的柳丝,交织出美丽的春缎来:緑茵草地,散满了星星白菊,淡黄的水仙,深紫的铃兰,橙红的郁金香,叫人目不暇给。春天和青春不可分解剑河上下,但见一群群的青年学生。男男女女,亲密无间,令人难以分出是学侣还是情侣,人人都沉浸在春潮的浪漫之中。难怪徐志摩说:“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除了剑桥的河,我还挺喜欢剑桥的桥。这里的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趣味历史、匠心独运的设计,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桥梁博物馆。像克莱亚三环洞桥(Clare Bridge)有如白玉般的桥身,衬上剔透玲珑的桥栏,配以一个个白色的小石球,十分别致。其次是朴质的牛顿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用深色原木构成,据说原来由大数学家牛顿设计,不用一钉一铆,后来被拆开重装,却无论如何也恢复不了当初的样子,非用钉铆不成。
最别具一格的,是圣佐治学院的“叹气桥”(Bridge of Sight),建于1709至1712年间,其实是一道走廊,每逢学生下课或应考之后,步过这桥,可以大大地叹出心中闷气,呼吸新鲜的、带有剑河灵秀之气,所以特称之为“叹气桥”,这是多么有意思的桥名啊!
当我撑着轻舟穿桥而过,只见一河碧水,满园春色,处身此境,应晓得珍惜春光,不负春光吧。
【作家小传】
周蜜蜜,女,1953年生于广西南宁市,1955年南下广州定居。父亲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母亲是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自小受到文学熏陶,“文革”期间开始写诗、散文。1978年移居香港,为电视台、电台编写儿童节目、儿童广播剧,后加入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为香港作家联会理事。
她从不间断为儿童写作,曾多次获奬,出版儿童文学个人专集、合集约20余本。
【赏析】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写了一首诗《再别康桥》,诗里他敏鋭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柔波”等具体形象,描绘出了康河的美丽晚景。周蜜蜜的散文也写康河,但她着重写剑河(康河)两岸的春色,写了緑茵茵的草地,剑桥的桥。由于两人的心境不同,因而情调各异。徐志摩因“康桥理想”的幻灭,愧对母校,此次重游,无限依恋,依依惜别,流露出哀伤的情怀,其格调缠绵凄惋。而本文作者,则没有任何负疚,满怀着新鲜感和对剑桥的倾慕之情,对其一景一物尽情渲染。从河写到人,从人写到桥,笔触轻盈率真。剑桥河畔春色满园,作者的心潮泻溢,情景相融,相互辉映,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剑桥河畔绮丽动人的春光图。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剑河的桥,不多花笔墨于外在形态,而着重于桥的历史、桥的设计,特别是牛顿数学桥和别具一格的“叹气桥”的描写,突出表现剑桥大学的学习环境、学术氛围,赞颂学府出类拔萃的灵秀之气,这是作者心中的情结。
周蜜蜜在英国留学,她是读了徐志摩赞美剑桥的一句话而游览剑桥的,所以看得很细,也写得很细。作者把倾慕之情,浓烈的游兴和探奇的心理融为一体,文字优美,中间还安插了徐氏名诗《再别康桥》的名句,使散文更富诗情画意。
(作者:周蜜蜜)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