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槛人虚花写影,画楼天远燕销魂。已疑真向江湖老,欲往难捐骨肉恩。”
这是先君一首七律中的两联,题目是:《从梅园望太湖,乱后重写,益增光景之思。》
我儿时和童年时代住在西湖,家慈有山水癖,曾游太湖,归来告我:太湖烟波缥缈,西湖远非其匹。因而我从小就对太湖心向往之。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汝淡抹总相宜”,此写实之诗。西湖秀丽有余,浩荡不足,即使站在葛岭初阳台畔望日出,也难吐胸中抑郁之气。
陈苍虬老人久居杭洲,管领湖山,深得静趣,有词云:“修到南屏山下住,四时烟雨迷蒙。溪山幽絶梦谁同。人间闲夕照,销得一雷峰。寂寞寥天沉雁影,魂断凭证疏钟。淡云来往月朦胧。藕花风不动,三界佛香中。”
另一首词有句云:“四围飞冷翠,都落玉盘心”。皆能曲尽西湖之致。
等到后来我游历名山大川多了,才悟出家慈当年的评语。西湖,丽人也,涵盖面也就如此而已。一九四○年,我出汉中,过秦岭,始领略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况味。那种苍茫之境,和淡汝浓抹无缘,然而它更能代表几千年的历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虽金樽檀板,引人入胜,但究竟经不起大阵仗,软骨头无法书写雄厚的历史篇章。
若在承平之际,文学艺术自然也会反映时代的风貌,北宋宰相晏殊就是代表人物之一,那种闲适的富贵气甚重的情调也颇有感染力。人类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同样可以使人击节称赏。
因此,“曲槛人虚花写影,画楼天远燕销魂”一联就时时在我心中盘旋。往事如烟,不复记忆,但若有若无,更易使人飘起淡淡的忧愁,如果造物主真能使时光倒流,让我重新走一遍生活道路,我是否能控制客观环境,由我自己按照主观愿望来创造呢?
这是一个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存在过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十年代初期,在“大跃进”造成的大灾难之时,我重游太湖,在鼋头渚万方楼宿一宵,此楼之名取自杜工部,“万方多难此登临”之意,夜深人静,思绪纷起,愁肠百结,不能成寐。翌日,阳光遍布,春意盎然,回首平生,“画楼天远燕销魂”这句倏然飞来,惆怅中却也有慰安在。
人生如梦,梦犹未醒。
【作家小传】
张文达,笔名林洵,湖南长沙人,1921年生,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1945年入新闻界,1980年赴港定居,先后在《中报》、《中报月刊》、《百姓》半月刊、《信报》、《明报》、《东方日报》、《文汇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写专栏文章,并任《星岛日报》主笔。已出版散文集《倒影》等。
【赏析】
美在生活里有多种形态,无论是优美,抑或壮美,只要能赏心悦目、寄托遥深,那就不管是西湖的秀丽清幽、花间晚照,还是太湖的烟波浩渺、金戈铁马,都会使人神思绵邈、感慨万千。作者家父当年“曲槛人虚花写影,画楼天远燕销魂”的人生风雨体悟竟然也要让作者本人去花费大半的生命光阴细细感触和最终警悟。历史也罢,艺术也罢,人生也罢,它们总会从生活的各个侧面对人类进行试验和磨炼。不管人类竭尽所能抗争历史、人生、艺术的不合理,结局或悲或喜,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场永不停息的冲击所留下的或显或淡的足迹里辨认出未来人生的走向。因此,时光不必倒流,人生不能太多遗憾与眷恋,只要人们还在努力地真诚地做着他们各自的美梦,就足以能从毕竟曾经奋斗过的自豪中得到慰安和宽释。
本文的语言艺术比较突出,既有典雅诗词的点缀,又有自由性灵的抒写。全文主体氛围就被这难解人生百般愁的淡淡忧伤所笼罩,骨子里还是透射出作者对世事沧桑进行超拔的一种明智而睿哲的理性之光。此外,文学性浓郁的叙述中时有感兴式的点评,尤其结末对题意阐释和生发,起到了较好的收束全文又启示人生的作用。
(作者:张文达)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