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那近乎天界的美——弗吉尼亚·伍尔芙
今年的第78届奥斯卡电影颁奬典礼可说是3月份里最盛大的庆典了。这不禁让我们又回想起了第75届奥斯卡上的大赢家——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通过其中夺得最佳女主角的演员妮可·基德曼的精湛演技,我们领略了英国文坛上一代宗师的风采——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
20世纪上半叶,“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除了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和美国的福克纳外,就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小说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82年1月25日生于伦敦。1904年父亲辞世后,她的住所成为“布鲁斯伯里”文学团体的活动中心。1912年与小说家、出版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7年,夫妻创建霍加斯出版社。1919年发表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1941年3月28日投河自沉。终年59岁。
伍尔芙,心灵的一次艳遇
弗吉尼亚1882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亲莱斯利·斯提芬(1832—1904)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著名评论家和传记作家,曾主编《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他的原配夫人是小说家萨克雷之女。弗吉尼亚是他的续弦夫人袭丽亚·德克华斯所生。弗吉尼亚的家庭条件优裕,她从父母那里接受了关于拉丁文、法文、历史、数学等基础知识后,就在父亲的藏书丰厚的书房里自由自在地广泛阅读,形成瞭高度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为她一生的文学事业奠定了基础。此外,她父亲与当时许多著名学者、作家都有来往,哈代、梅瑞狄斯、亨利·詹姆斯、埃德蒙·戈斯等都是他家的座上客。弗吉尼亚自小耳濡目染,得益匪浅,她后来的卓然成家,也与家学渊源有相当关系。基于以上各种家庭原因,读弗吉尼亚的作品,首先,从内容上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的广泛兴趣和渊博学识。正如她的一部评传的作者所指出的:“从《帕斯顿信札》和乔叟一直谈到现代文学,《普通读者》(注:弗吉尼亚的散文集)一下子就使我们面对着伍尔芙文学兴趣的可惊的范围。从她父亲的藏书室里所培养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读书习惯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她——她是一个真正的读书种子,总是不停地、广泛地阅读。希腊作家,法国作家,俄国作家,英国作家,美国作家;小说,戏剧,诗歌;回忆録,传记,书信,还有历史——她统统贪心地阅读,提到拉德纳和纽卡塞公爵夫人就像她写到乔治·爱略特和索福克勒斯一样得心应手。”
同时需要补充的两点是:1.这个单子自然是不完全的;2.伍尔芙读希腊作家、罗马作家和法国作家的作品都是读原文。——从这里可以看出伍尔芙在青少年时期的“创作的准备”的底子是何等丰厚和坚实。
我将一头砸向你——不可
征服、不可撼动的死亡!
弗吉尼亚的母亲裘丽雅·达克沃思,祖上是法国贵族。这个家族素有两项令人艳羡不已的强势遗传:才干与美貌。弗吉尼亚,恰是这两者的完美体现,才华横溢,美貌絶伦。然而,不知是自古红颜多薄命,还是从来才命两相妨,这样一位冰清玉洁的才女,却不幸一生为疯癫之苦所困扰,并最终在病魔多个回合的攻击下,在生命第59个年头初春的一个早上,衣袋坠满石头,赴水自沉。在伍尔芙的人生历程中,在她自己的生命走向尽头之前,已先后经历过太多悲剧性的死亡事件,家中的亲人陆续离她而去。这些不幸曾让伍尔芙感到生活发生倾斜幷且显得不真实,一次又一次地使她意识到现实真相的无比凶险。在她的作品《到灯塔去》中“走进坐满送葬人的屋子,泪水因她的出现而流淌。”的情景,是这类打击降临时的写照。在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太太》中,伍尔芙这样写道:死亡就是反抗。死亡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努力,因为人们感觉要到达中心是不可能的,这中心神奇地躲着他们;亲近的分离了,狂喜消退了,只剩下孤单的一个人。死亡之中有拥抱,如果现在就死去,现在就是幸福。总有那一天,我们都在上帝手中。在小说《海浪》里,她写下后来镶嵌在她墓碑上的诗句:“哦,我将一头砸向你……不可征服、不可撼动的死亡!”
弗吉尼亚·伍尔芙天分极高,但身体不好,且有精神病的底子。1895年她母亲去世时,她的精神病第一次发作; 1904年父亲去世时再度发作,在痛苦中曾企图自杀。幸运的是,弗吉尼亚与一位毕业于剑桥的经济学家、政论家伦那德·伍尔芙相爱,并于1912年结婚。这位被她称为“身无分文的犹太人”的男人,性格善良忠诚,对妻子非常体贴,他看出她的文学天才,并尽一切力量鼓励支持她的创作活动,为弗吉尼亚的文学事业,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在弗吉尼亚精神病再次发作病愈后,开办了一个霍加斯出版社,用他的细心关怀小心地呵护脆弱的妻子。
如果生命有一个基地
它就是记忆
伍尔芙曾说,如果生命有一个基地,它就是记忆。在这个生命的基点上,她开始了写作。福斯特是这样认识伍尔芙的创作的:大多数作家写作时,常是四分之一的心思放在版税上,四分之一的心思放在批评家身上,四分之一的心思放在改造世界上面,四分之一的心思放在如何调集全部想象力的对象上面。而伍尔芙则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写作事业中去。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她一生孜孜不倦地在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索现代小说艺术的各种可能性。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小说代表作有:《夜与日》、《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此外还有《奥兰多》、《岁月》、《幕间》等小说。她的小说,“无疑想要发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有可能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而且,她还要表明这种现实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存在。”(法·莫洛亚语)这种探索的结果,使她在创作中抛开了传统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方法,最后采用了那种将散文和诗揉合在一起的、飘逸飞动、委婉多姿的散文诗笔法,它最适合于捕捉、描绘人物的浮想联翩、千变万化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我们常在弗吉尼亚小说中看到的意识流小说手法。
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她一生还写了总计三百五十余篇的文学评论、随笔和书评,她也是一个著名评论家。她是《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耶鲁评论》、《纽约先驱论坛报》、《大西洋月刊》等重要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她的这些文章,后来收入《普通读者》和《普通读者二集》。另外,她还着有传记《罗杰·弗莱伊》和有关女权问题的论著《一间自己的房子》、《三个基尼金币》等。伍尔芙用内部睿智的慧眼,去捕捉心灵所接纳的万千印象,再用令人眩晕的语言才华,最大限度地表现一个个瞬间,直到将它们打磨成拥有永恒质地的成品才能获得创造后的平静。在创作中给出整个灵魂的图像、重量、色彩和边界,包括它的混乱、多变和不完美。散珠无串的句子像电光石火般地急来骤去。心灵与人性像一种复杂的液体四处漫溢,而生活只是它们随物赋形的巨大容器。忧惧、幻象、病态的心理、天才内部的有害物质以及外部现实的杂质,仿佛生命过程币落在意味深长的心灵光芒之下的一片阴影,这无疑丰富和深化了吴尔关的小说创作。总之,弗吉尼亚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高等教育,却是一位少有的才华出众的多产作家。
读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如同眺望蓝天丽日下的巅峰雪线,视线遥远而深邃,那直扺人心的清凉,那超乎现实的静谧,那近乎天界的美,纯净得几乎显露造物的玄机,令读者最迟钝的神经也为之一震:令敏感心灵与复杂人性那非洲一般辽阔与鲜明的黑闇区域在天才人物文学光芒的映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