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园丁之歌》封面 |
因为一部戏,他告别知青生涯,四处巡回报告,他写作的小说在全国发行300万册,一时风光无限;同样因为这部戏,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进监狱。
回忆起一次次戏剧性的起落,作家谭元亨说当初写小说只为了尽快回城。
●写小说为的是回城 1973年告别知青生涯进城当编剧
我还算幸运啦(笑)。
因为写了那部《新教师》,在农村当了四年知青就被招工回城了。那是1973年吧,当时我很红。
有多红呢?四处做报告,鲜花、掌声,被树成典型……这些就不说了。那时对知青而言,最风光的事莫过于——回城。
我是1968年到湖南湘潭炎陵县当知青的。我是广东人,父母都是工程师,上世纪60年代他们从广州到湖南支援内地工业,我们一家都迁到湖南。因为“文革”刚开始时帮老干部写过申诉信,知青们被敲锣打鼓送下乡时,我还被关在学校察看,后来被工宣队单独送下乡时,戴着白花挂着黑布,很惨澹。
刚到农村那会儿,知青们的命运都一样,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和谐。但从1971年招工回城开始,知青内部分化就很厉害。
那些家庭出身好的知青,或者当干部,或者进工厂,都纷纷想办法“跳出了农门”。而我呢,父母是知识份子,祖上又是广州十三行的后代,在当时就是“臭老九”。招工啊、当工农兵学员这样的好事是轮不到我的。可我不能一辈子留在农村吧,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说实话,我写那部戏,也就是为了回城。
当时我已经在湖南湘潭的农村当了整整4年知青。因为以前就喜欢写点东西,也小有名气了,在农村的大部分时间,我以知青的身份在农村学校代课。
1971年,因为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文革”风向向右转,教师的待遇地位有所提升,学校也开始注重抓教学品质。看着政治上的变化,我萌生了创作的灵感,拿起笔创作了小说《山花烂漫》,写了几位新教师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小说中也有了“这也怕,那也怕,就不怕工农子女没文化”这样的话。
当时想,就试一试吧,说不定能成。没想到,还真成了(低下头来无奈地笑了笑)。
后来《山花烂漫》里的相关情节被改成了剧本《新教师》,内容很简单,就是一部歌颂教师辛勤劳动的小戏。说的是两位新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发生了分歧,女主人公采用了启发式方法解决了教学难题。因为迎合了“批林整风”的政治潮流,剧本受到组织上表扬,随即被专业剧组改编为专业剧本。1972年底省里调演,刚好在湘潭市汇演,还拿了个第一。
我的运气就像跳龙门,因改编者说起我是原着者,1973年湘潭京剧团招工,我被招去当了剧团编剧。
●只风光一年 江青列出《园丁之歌》三大罪状
在剧团里的工作,就是跟着老编剧写些剧本,一个月工资有30多块,当时大学毕业的也才拿40多块的工资呢!比起呆在农村当知青,我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刚才我不是说了嘛,1973年的时候,我很红,不仅自己招工回城了,剧本被搬上舞台四处演出,在湘潭我成了榜样式的人物,到各个乡镇巡回作报告,大家都很羡慕我。
谁知,才风光了一年多就倒楣了。
政治风向又变了!《新教师》经过一些老编剧的修改,被拍为电影《园丁之歌》推荐到北京。没想到,江青当时就对这出戏提出了三大罪状:教师怎么是园丁,教师就是“臭老九”,党才是园丁。再一个,戏里的一句台词“没有文化怎能承担革命的重担”,老红军里大字不识的多的是,你这样说就是反对老革命;最后一条罪状就是,你写教师这样对学生,就是“管卡压”学生。
总之,按照江青的说法,歌颂老师就是歌颂“臭老九”,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唱反调,是一部反动戏剧。
三条罪状就足以把我打倒,当年我就被关进农场劳动改造。在当时高压的政治环境下,我只有认命。
其实湘潭市的市委书记还是支持我的,他曾经对我说,觉得这出戏没问题,但是上面压下来,实在无能为力。本来我的罪名是足够被关进监狱的,因为书记的理解,才被送去农场。可惜这位市委书记不久竟死于非命。
●毛泽东鼓掌 重拿笔杆,作品印了300万册
在农场过了大半年的劳改生活后,政治风向又变了。邓小平复出了。湖南省委又传出消息说毛泽东在长沙看了这出小戏还鼓了掌,言下之意就是:“这部戏没什么问题啊,不错!”
一句话,我又幸运地被放出来了。
重新回到剧团,拿起笔杆子,我又开始激情万丈。当年就创作了长篇小说《鼓角相闻》,都是对知青运动歌功颂德的内容,现在看来太理想主义了,但在当时却很受欢迎。
这本小说与《分界线》、《剑河浪》等书一起,作为当年第一批的知青小说推出,在八个省陆续翻印了将近300万册。300万册啊,你说在今天,有哪本小说可以印这么多?300万册的印数,在今天我可是要发大财了,不过当时出版社也给了我800块补助,在1975年也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因为《鼓角相闻》,我又红得不得了。那时随便到哪个书店,这本书都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排排的。到哪里演讲,都有读者拿著书过来找我签名,连我的弟弟,都沾了我的光被招工回城……当时的市委宣传部长曾经拍着我的肩说:“谭元亨不能入党,谁能入党!”
●一句“小道消息” 从风光顶峰被送进监狱
好运不长。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来爆发的“四五运动”使得政治空气骤然紧张。但我正在风光顶峰,并没有意识到。
有一次在剧团和其他人聊天时,我无意中提到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打垮了蒋介石,把他赶到一个小岛去,第二件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是支持的不多,反对的不少,我现在还没死,不过也可以盖棺论定了。”
当时这段话还没有公开发表过,只是“小道消息”。剧团里有个演员因此跑去告发我,说我散布政治谣言。
我再次被打倒。
1976年8月28日,我被正式立案审查。一句无心话,加上那部小戏,我和湘钢的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职工,被划为反革命集团,送去湘潭附近的一个防空洞隔离。专案组每天都有人找我谈话,要我交代问题。
整个防空洞除了我,就是一名看管我的公安局政治部主任。这人没什么文化,但是整天都捧着本毛主席语录,每天都在写学习心得,我看见了都哭笑不得,据说后来他还评上了学习毛主席语录积极分子。(笑)
1977年,我被关进监狱。
刚进去时,我真想自杀。觉得自己冤啊,所谓罪行都是子虚乌有的。除了心理打击外,在里面承受的折磨,也简直让人没勇气活下去。
湖南的冬天多冷啊!外面还下着大雪,我刚刚被毒打了一顿后,又被扒光了衣服带到冰天雪地里,一跪就是一整晚。
经常,只要专案组一句话,甚至一个暗示,就会有皮肉之苦。有一次,看守莫名其妙跑进牢房把我毒打一顿,那枪托砸得狠,我的脑袋肿了一圈,眼睛都睁不开。后来其他单位的人来调查我,根本连人都认不出。现在我大腿上一块肌肉萎缩,就是那时的后遗症。
●挨批“好时光” 厕所里捡烟头回牢里换饭吃
坐牢期间,我被拉去批斗大会不下上百次。
给我戴的帽子是“现行反革命犯”,而不是“反革命分子”。你们现在不能理解吧,“犯”字在当时表示你有可能是反革命,也有可能不是,就是不置可否。而分子就是定性你一定就是反革命。而我呢,算还没定性,称之为“犯”。
日复一日的批斗会,在自己的学校、在厂矿、在礼堂、在农场……那些批斗的地方往往都是我以前作报告的地方,辛酸吧?
有一次,我被拉去新华书店的门口前批斗,书架上还放着一排排《鼓角相闻》。因为专案组对我的调查还没有结束,所以我的小说他们还不敢撤下。
一边是被打成反革命,一边反革命作家写的书还在卖,好笑吧?
批斗多了,也就慢慢麻木了。
站在台上时,我已经学会不去听他们在讲些什么了,常常走神。有次在中学开批斗会,我站在一张乒乓球台上,刚好看到一个小孩在台下画画,画的就是我在台上挨批的样子。当时我就忍不出笑出声来。台上那些正在批我的人正讲得慷慨激昂呢,突然听到我笑,都觉得莫名其妙,他们肯定心想:“这人肯定疯了,挨批斗还能笑得出来。”
再后来,我还觉得挨批斗也蛮好玩。(笑)
因为每次挨批斗不仅可以到外面透透气,还可以赚点饭钱。监狱里没烟可抽,我就可以趁在外面挨批时帮牢里的人捡烟头,回来跟他们换饭吃。捡烟头收获最丰富的一次,是在市委的招待所里挨批,我在厕所里面捡了一大捧烟头,藏在衣领里带回去,在牢里换了好几天的饭吃呢。
●白坐20天牢 获释后提笔反思知青历史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虽然在牢里,也意识到风向变了。
我想自己可能有平反的机会了,不再想着寻死,我要申诉!
有一天,我在监狱里看报纸,刚好看到上面用黑体字引着毛泽东那段话,就是他们用来作为罪证的话。我马上就闹起来,我说你们看,现在报纸都登出来了,这千真万确是毛主席说的,不是我在造谣。但是他们当时的回答蛮横无理,“你不要闹,这不算问题,你还有别的问题。”没多久,他们却作为“三种人”被揪了出来。
那时候整人就是这样,不过我没有放弃,开始写申诉书。后来周扬复出,我马上给他写申诉书,他也发了批复,就是说谭元亨不应该因为写作而获罪受批。省委书记对周立波的大儿子周健明(省文联执行主席)说湘潭关了个作家,周说作家是关不得的,快放人。
我真正获得释放,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
公安局正式下达的释放命令是1979年3月26日,而我离开监狱已经是4月14日。平白无故地多坐了将近20天的牢。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单位没人肯接我出狱。剧团说没有将我送去监狱,是你们公安局来抓的人,剧团没权力把我接出来。湘潭市文化局也说人不是他们抓的,他们也不肯接,而公安局也没人接,我也不能放,最后还是市委宣传部来人把我接走的。三家单位打太极,害我白坐20天牢。
从牢里出来后,我陆续创作了《我的神女》、《我的圣女》和《我的倩女》三部批判反省知青运动的小说。
当时所有朋友都劝我不要再写了。他们说:“谭元亨,你就是因为写东西被整得身败名裂,还写呢!”
可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全国1/10的人,最好的光阴都在那场运动中度过。
那个时代是应该被记录的,那场运动也应该被反思。
我自始至终没想过放弃手中的笔。
■讲述人•谭元亨
1948年生,广东顺德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赴农村插队务农,1973年后历任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湘潭市文联文学干部,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曾多次应邀赴美、法、英、加拿大等国讲学。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电影《园丁之歌》
剧情简介:在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的指引下,教师俞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按照毛主席关于“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的教导,她走出校门,虚心听取工人群众对教改的意见;她对后进同学,怀着无产阶级感情,遵照毛主席历来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耐心地做好陶利的思想转变工作。在俞英身上,鲜明地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教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培育新苗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
《园丁之歌》,围绕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展开了两条路线、两种教育方法的激烈斗争,鲜明、形象地阐明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主题,热情歌颂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谭元亨与《园丁之歌》
1971年,谭元亨创作了小说《山花烂漫》。《山花烂漫》里的相关情节被改成了剧本《新教师》。剧本受到表扬,1972年底省里调演,后来还获了奖。
1973年湘潭京剧团招工,谭元亨被招去当了剧团编剧。
《新教师》经人修改,拍成电影《园丁之歌》,被推荐到北京。江青对《园丁之歌》提出批评。
1974年谭元亨被送去农场。
在农场过了大半年的劳改生活后,湖南省委又传出消息说毛泽东在长沙看了这出小戏还鼓了掌,言下之意就是:“这部戏没什么问题啊,不错!”谭元亨重新回到剧团。
1975年谭元亨创作的长篇小说《鼓角相闻》,与《分界线》等书作为当年第一批的知青小说推出,在八个省陆续翻印了将近300万册。
1976年在剧团和其他人聊天时,谭元亨被诬“散布政治谣言”,再次被打倒。
1976年8月28日,谭元亨被正式立案审查。
1977年,谭元亨被关进监狱。
1979年3月26日公安局正式下达释放谭元亨的命令。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