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多我大约看了二、三十本人文历史书,一分钱没花。”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胡炳拿着他心爱的PDA(掌上电脑),开始制定春节的读书计画。
近年来开始流行的PDA是一种个人资讯管理、记事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掌上电脑"。不过,胡炳最看中的还是它的电子阅读功能。PDA的电子书经过数年的发展,形式已经十分成熟,既可以储存海量图书,又方便携带。
这两天,上海文化商厦的营业员张红琴也乐坏了。"这几款PDA卖得都很好,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去三、四个。"据悉,很多公司都把PDA作为年终奖励员工的礼品,家长们也乐意把它送给孩子。蓬勃的网路出版业让电子阅读成了新年的时尚。2015年电子图书100亿的预计销售额似乎也成了网路出版商趋之若鹜的动力。
"中国目前的网路出版业呈现出电子平台技术公司、电子内容网站主导的趋势,在出版业占有绝对优势的传统出版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路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说。也有人说,就像托夫勒预言的"第三次浪潮"一样,看看毛笔的今天,就知道纸书的明天。那么,网路出版真的能把纸书送到博物馆里么?
尽管PDA热销,锺情"纸张油墨"仍大有人在
春节前夕,上海福州路"文化一条街"并不是很热闹。记者走访了几个书店的电子产品柜台,发现"老"的电子产品销售情况较平淡,但新兴的PDA掌上电脑却有了走俏的迹象。
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上海音乐书店电子产品柜台的营业员唐丽妹告诉记者,她这里MP3等电子产品销售清淡,200元低价位的一天能卖出2个就已经是很好了。而上海文化商厦的张红琴则表示,最近来买PDA的人比较多,通常都是公司职员或者商务人士,PDA的"小书虫"功能是他们青睐的。而在不远处的上海书城,买购书者依然络绎不绝,每人手上都捧着两三本看中的书。张立国正在专心致志地挑选《论语》、《颜氏家训》等古籍。"上网看这些书?"张先生表示不解,"我上网就是查查资讯,看书么,还是摸着纸张有感觉。" 话音刚落,十岁的女儿却拉着他到别处去买"电子书"。传统的纸质书籍在中青年人群中还是大有市场。传统图书一年的销售额为1000多亿元,网路出版目前只是个零头。"纸质书籍为主体的传统出版还是要占主导地位。
寇晓伟说:不过,网路出版的"电子书"阅读方式却让"新新人类"尝到了甜头:查资料方便,做笔记方便,找书方便,价钱便宜,收藏方便……复旦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张陈琛一直想买一套《金庸全集》,可市场上好的版本最便宜的也要300元左右,而网上金庸的作品随处可得,她自然就乐得享用"免费午餐"。不过,她仍然想买一套纸质的《金庸全集》作为收藏:"喜欢纸质油墨的感觉,作收藏用还是纸质的书好呀。"
看来,网路出版尽管不能马上让纸书退出市场。但是,如果仅仅作为"收藏"之用,纸书还是避免不料进入"博物馆"的命运。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这个年过得恐怕不舒心。
传统出版社将称为网路出版业的下岗工人?
2005上海书展的一份研究报告恐怕会加剧出版社老总的担心:到2008年,中国50%以上的网上书店销售电子图书;到2010年,90%以上的出版社会出版电子图书;2015年,中国电子图书的销售会达到100亿,利润贡献将达到50%。"到那个时候,出版社就好像一个网路出版业的下岗工人,毫无主动权可言。"寇晓伟口中的"那个时候",是指新兴网路出版公司很可能会彻底甩开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合同的时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寇晓伟说:"现在网路出版技术公司与出版社的所谓合作大多就是直接用比较低的价格从出版社购买内容,而不是实质的、互为促进的合作。网路强大的检索功能,为内容的革命,为数位化革命创造了极其巨大的价值,解放了传统内容资源的生产力,也是互联网技术革新传统出版业最重要的优势。
"看来,粗放式的合作不可能给出版社带来什么好处。网路出版释放生产力的革命路线无疑击中了传统出版的软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韩正之表示,网路所拥有的巨大存储量和强大检索能力正是读者和出版社所梦寐以求的传统图书的拓展功能。成本低、传播广、存量大、形式多以及趣味性强都是网路出版的突出特点。而传统出版的管道,运输,分销等成本和风险在互联网出版中就不存在问题。他表示,互动性也是互联网出版和资讯服务的极大卖点。
网路对于那些成长在数位时代年轻人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解放传统阅读习惯,同时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也认为,工具书和专业期刊将是未来网路出版业发展的两大重点,荷兰作为专业期刊发行发达国家,已从2002年起停止发行平面纸质期刊,而全部采用网路出版的形式。未来人们也难以想像买一套《大英百科全书》放在家里,电子工具书储存和查询都要方便得多。一个一、两千元的PDA,插上网线就可以下载各种书籍,拔掉网线就可以随身携带、轻松阅读,这样"超级"的阅读方式难怪吸引了很多忙碌的上班一族。用2000元不到换取零碎而方便的阅读时间和今后无数免费阅读的书籍,这对于爱书之人就是极大的诱惑。
网路出版如何跳出"不安全"的阴影?
当然,"免费午餐"仅仅是网路出版业"发迹"初期的短暂诱惑。目前比较正规的阅读网站和电子阅读软体都有一些收费措施,通常也是出于保护出版社版权的目的。目前,高校都会购买相当数量的电子图书馆,只要安装了"阅读软体",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学生才能够免费使用,而在互联网上,这些系统都是要注册收费的。
不过,这些措施对于传统出版业的版权保障还是杯水车薪。有25.1% 的人认为网上可供阅读的书籍太少。目前我国每年出版新书近10万种,加上再版书总共17万种,真正实现网路出版并在网上销售的,从种类上所占比例却小得可怜。
对此,韩正之认为,网路普遍存在资料的可靠性低的问题。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首唐诗好几个版本,一个事实好几种资料的现象,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网路出版业。
网路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同样困挠方兴未艾的中国网路出版业。出版社和作者对网路出版的安全性一直有顾虑,出版社害怕网上的电子书文档丢失、被篡改或被盗版,不敢轻易涉足。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出版社总要等纸质书卖得差不多了,才敢上网路版。而作者对网上普遍存在的抄袭现象存有顾虑,不愿签合同。"我在网上没有办法看刚上市的新书,这个比较郁闷。
胡炳说。喜欢电子书的人们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网路版的新书,折射出网路出版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读者对于网上付费的安全性没有保障,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网路的不稳定性,肆虐的病毒让读者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业内人士表示,网路出版挤走传统书业,只会两败俱伤。如果两者能有机结合,那网路出版就能跳出"不安全"的阴影。 "电子图书对于纸质图书来讲,更多的还是促进作用。网路资源的介入使得纸质图书得到更好的推广。"北大方正集团IT软体事业部华东区总经理魏国华说。。以四川大学出版社为例,2004年纸书出版数为450种,电子图书441种,比重为98%,事实表明,同时出电子图书并没有影响纸质图书的发行,反而令图书的销量有所提高。
盛大网路的吴文辉说得更加直白:"网路出版至少可以让读者找到需要的书,让出版社的书找到目标读者,纸质图书实际上借助网路资源推广,也有很多网路出版资源借助纸质书籍的热销得到延伸。" 清华同方中国网路期刊网主要做学术期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把学术期刊的整个资源,从创刊号到最新一期的资源全部整合到平台中。
这也就意味着他一家公司在中国网路期刊市场中就占到了大部分份额,保守估计就有60%到70%。网路出版快速结合传统出版资源,其潜力不可估量。寇晓伟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谁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平台,谁就拥有市场。
未来可能学校要专门教学生怎样阅读纸质图书
传统书业出版的市场影响力在未来5至10年会逐年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拿着一本书完完整整好好的读下来,阅读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了,坐在电脑前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了。
其次,新的市场目标群体涌现,现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资讯技术课已经变成必修课,而且现在的大、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线民。5到10年后,他们在中国阅读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他们汲取基本资讯的管道很大一部分是透过互联网。"寇晓伟的话似乎暗示了一场阅读革命的到来。最近,索尼改进了其电子阅览器。很多PDA的是设计更加符合"纸和笔"的形态,这也许会让一部分纸书的忠实爱好者也投奔到电子书的队伍中来,也许技术真的可以改变一切。人民网对一天中三大报纸和三大网站中有关新闻的点击率做了统计。
人民日报日发行量210万份、经济日报83万份、光明日报25万份,在国内都非常有影响力。但与网路统计的数位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新浪网日均新闻点击率4亿次、搜狐2亿次,网易3.15亿次。 不过,也有专家对阅读革命采取警惕的态度。"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超级文本,有扩展性、延伸性和跳跃性,它将破坏人们阅读线性文本时能够得到的逻辑思维的训练。网路出版高度发达也可能导致社会群体阅读能力下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学校有责任在网路出版发展的年代,教青少年如何阅读传统的书籍。"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