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从文化的视角探索现代出版的新著

http://www.CRNTT.com 2006-09-25 04:15:50 沈东山

  
  出版是人类文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创造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出版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出版,是谋义而非谋利,追求的主要是与当时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文化性。中国近代出版,一个显着特征是既讲义又讲利,用邹韬奋的话说是既讲文化性又讲商业性。现代出版是近代出版的延续和发展,是高新技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化的文化成为商品,出版发展成为产业,现代出版的商业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出版业是否仍需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是否可以用商业性取代文化性?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现代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工作与固有的文化特性又有什么关系?出版业应当如何进行文化运作与品牌营销?这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出版人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基于出版人的职业责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董中锋先生,从文化关怀的角度对现代出版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撰就了《文化关怀中的现代出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该书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阐述现代出版的诸多层面,同时又把现代出版与其内在的文化特质联系在一起,探讨现代出版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动作。“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某些出版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注重现代出版的文化性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出版问题,是这部专著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之所在。

  文化与出版之间的内在主从关系,既表现在宏观层面,也表现在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看,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物化为商品,商品化的出版物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出版业属于以内容为主的文化产业,出版单位成为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济实体,兼具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出版人既是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组织者,也是人类文化创造与积累的积极参与者,其职业精神能否与先进文化协同发展,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的优劣。从宏观层面对文化与出版的关系进行研究,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文化与产业论”和“宏观出版论”两个专题中,作者概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阐发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维度”,论述了“出版职业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内在协同性”,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图书市场的嬗变与态势”,强调出版转制“离不开固有的文化特性”,指出大学出版社要“依托学府办出版”。作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宏观出版问题,多有真知灼见,对发展我国的现代出版业,尤其是办好新时期的大学出版社,极富建设意义。

  从微观层面看,文化与出版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出版物再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内化为出版活动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素养、文化责任、文化运作能力和学术品评能力。出版物再生产过程可以划分为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等环节,出版物的品评是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可以体现编辑的学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出版品牌则形成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和营销推广诸环节之中。作者据此分四个专题,即“选题策划论”、“编辑实务论”、“出版品牌论”、“图书品评论”,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作者认为,图书选题策划应当“考虑文化产业的背景”,注重选题的“文化价值取向”,“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复合中显现选题的文化品格”;在编辑工作中,要重视“编辑的人文关怀”,强化“责任编辑的文化责任”,“编辑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本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编辑的文化责任应具化为文字上的语言规范、内容上的文化先进性、民族责任上的文化安全意识;在打造出版品牌时,要注意“文化运作与品牌营销的关系”。如此等等。这些研究和探索,对出版单位的选题策划、编辑实务和出版品牌的打造等,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出版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个理论范畴。作为理论,现代出版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探索现代出版的相关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出版学科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出版实务也具有指导作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