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研院出台新报告(图片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供) |
中评社香港9月15日电(记者 郭至君)9月13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中美关系与“第四次台海危机”研讨会——暨《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释放与“行动—反应”》报告发布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吴莼思在报告发布环节首先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吴莼思说,这次研究开始于2021年秋天。当时,中方学者已十分担忧美国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认为美国在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将把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引向非常危险的境地。然而,学者们也注意到,由于拜登政府顽固坚持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在对华遏制打压的同时,却要中国在符合美国利益的问题上、在美国需要时进行合作,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继续下降。
中美之间大部分的对话交流机制自特朗普政府时期起就处于停滞状态。拜登政府虽然自认为与特朗普政府不同,但其在与华交流磋商方面实际上仅有兴趣保留和推动气候变化、经贸等非常有限的议题。而对于管理中美关系非常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对话等机制则一直以美方自认为的理由进行冷处理。这样,在2021年年底时,中方学者实际上已经对中美之间缺乏对话交流,而美国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又不断踩踏中方红线感到十分担心。我们在报告中希望拜登政府纠正美国自特朗普政府时起就搁置中美机制性战略对话的做法,使中美重新找到以沟通、对话及时调节中美关系、管控危机的途径。
吴莼思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再次承受着巨大压力。因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导致了“第四次台海危机”。这一事件更让我们确信,我们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真实的、急迫的,我们报告中所展现的复杂局面需要立即着手找到处置方案。我们的报告展现了拜登政府上台十周内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行动和互动。中美之间的有些行动是相互关联的,而有些行动之间的关联性则不大。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行动和互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双方在释放、传递和接收政策信号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影响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客观因素,比如自媒体的影响,双方政治制度的不同,政府更替时期的忙乱,以及对方信号微弱或不清晰等;另一类则是内部主观因素,也就是说,作为传递方想要传递什么政策信号以及作为接收方是否有意愿接收对方的政策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