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研院召开中美关系与台海问题的报告发布会(图片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供) |
中评社香港9月15日电(记者 郭至君 助理记者徐媛、邵黛琳)9月13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中美关系与“第四次台海危机”研讨会暨《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释放与“行动—反应”》报告发布会,多位学者就此报告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参与研讨的嘉宾们指出,此次佩洛西窜访台湾,就是因为美方没有对中方释放的台湾政策信号做出正确的解读,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的内涵已经不同以往,面对“第四次台海危机”,亚太国家的诉求是整个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针对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释放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信号源问题。虽然美国国会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拥有一定的外交决策权,但是传统上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然而,近年来美国相对一元性的外交政策信号源正在慢慢地向二元甚至多元性演变,尤其是在对华和涉台决策领域,我行我素的国会发挥了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这导致美方很多政策信号相互抵触,前后矛盾。更有甚者,即便是白宫也频频释放混乱的政策信号,无论是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抑或是拜登的三次所谓“口误”,均严重削弱了美方政策的信誉、连续性和一贯性。第二,信号权威度问题。中美双方对于信号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存在很大分歧,甚至对于哪些是应该予以严肃对待的政策信号也看法不一,意味着双方在解读彼此政策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重大误差,由此导致安全和外交政策出现始料未及的变化。第三,信号解读能力。能否准确解读对方的政策信号直接影响到外交决策的质量,以及随之产生的政策后果。此前美方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但是自特朗普执政以来,这种专业性出现了明显下降。此次佩洛西不顾中国发出的严正警告依然执意窜访台湾,而拜登政府也并没有努力予以劝阻和反对,由此表明美方并未对中方的政策信号做出正确的解读,从而导致中美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便可谓是一个明显的反面例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汪曙申指出,美国政府虽然一直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但是实际上其承诺的内涵已经不同以往。从美国的角度来讲,过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意味着美国不支持台独,不与台湾发展和提升官方关系。然而近年来美国在上述层面的表述发生了调整,现在更多地凸显中美两国关于一中政策的差异性,用这种差异性去排除、掩盖甚至压制共同性。在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局面下,中美双方自然会发出各种战略和政策信号,重要信号能否被及时捕捉,被准确地理解,并反映在政策上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童立群分析指出,大部分亚太国家对“第四次台海危机”的反应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亚太国家都支持并强调一个中国的政策。第二,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声明中读出,他们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第三,东盟或者是整个亚太国家都希望在这个地区保持平衡的状态,包括美国的盟国在内,他们最大的这个诉求是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最基础的解决的办法是中美双方要承认有共同的利益,美国应该首先承诺、并真正落实不支持“台独”,这才是对地区稳定和平的最大保障。”她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强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的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的总体方略。严安林用三句话概括了体现总体方略的白皮书。第一,它是关于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的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第二,它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的行动纲领;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统一大业的路线图。简单来说,白皮书也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就是以国家统一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反对“台独”、反对外来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