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20-05-21 07:33:28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再度延长对华为临时许可的同时,要求即使芯片本身不是美国开发设计,但只要外国公司使用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就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向华为及其附属公司提供芯片。此举再次引发市场投资者对于全球供应链问题的关注。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回顾过去,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何在?环顾四周,中国当前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反躬自省,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下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目标是什么,路在何方?

  一、回望来时路:中国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

  我们在《正确评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系列报告四》中提出,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中,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由初级制造国升级到先进制造和服务国。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三大中心之中位居其一,是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高达25%。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前向和后向参与度都比较高,居于产业链的枢纽位置。我们强调,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今日的成就,坚定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产业链及分工体系至关重要。未来,中国经济要想进一步成功转型升级,仍应将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作为突破口,这一点不应动摇。

  二、环顾四野: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危也有机

  我们在《中国全球产业链地位所面临的八个挑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系列报告二》中分析,中国全球产业链地位所处的国际环境目前面临以下危险:一是,本次新冠疫情引发产业链从中国外迁的忧思;二是,政治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加剧产业链从中国外迁的风险;三是,印度和越南等邻近国家积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际投资者;四是,2016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陷入低迷期,我们面临不利的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国际金融环境。

  不过,危中有机,也应看到当前全球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以下机遇:

  1、全球产业链中断恐慌带来的备份需求。新冠疫情导致部分全球产业链短期中断,造成严重损失。可以预期,疫情过后,为避免此类损失,各个产业链条将更重视供应链的弹性,将选择更多的供应商作为备份。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可能对中国现有的产业链带来一定分流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做好迎接原本主要在欧洲产业链中心和北美中心布局的部分产业的转移需求,例如汽车整车、医疗器械等精密仪器、药品为代表的化工制剂等高端制造产业乃至一部分先进服务业。这些产业恰恰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2、全球最终需求来源地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迁移带来的机会。据麦肯锡估计,到2025年,新兴市场将消耗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制成品,其中汽车,建筑产品和机械等产品将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是全球主要的消费群体之一。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除中国外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将占全球消费量的35%。未来,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加强与重要新兴市场的经济、贸易和对外投资联系尤为重要。

  3、货物贸易全球产业链的停滞和服务贸易全球产业链的兴起。麦肯锡的统计表明,过去10年服务贸易的增速比货物贸易快60%以上,一些子行业比如电信和IT服务,商业服务和知识产权收费等的增速更是快2到3倍。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使用,解放了更多劳动力。同时,服务流程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AI)和虚拟代理实现自动化,为服务贸易在全球的扩展提供可能。2005年至2017年,跨境带宽量增长148倍,即时和低成本的数字通信降低了交易成本,带来更多货物贸易机会,也使得国际服务贸易得到发展。例如,5G的应用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医疗,远程手术成为现实。

  4、全球产业链知识密集度上升和劳动力密集度下降趋势带来的机遇。当前,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简单重复的低端劳动力是一种替代,削弱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降低劳动力套利贸易的必要性。同时,全球产业链的知识密集度越来越高。研发和无形资产的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5%上升到2016年的13%,制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这一比重甚至高达80%。由于虚拟制造企业(专注于开发商品并将实际生产外包给合约商的企业)的崛起,商品生产的增加值占比下降,相应的,研发和设计等上游活动以及分销、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下游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占比上升。全球服务贸易产业链兴起和知识密集度上升的大趋势,恰与中国经济当前的创新驱动转型契合,实在是难得的机遇期,应牢牢抓住。

  5、全球产业链变“短”,全球性减弱,区域性增强。麦肯锡研究认为,自2013年以来,区域内商品贸易份额增加2.7个百分点,尤其是亚洲和欧盟国家。不过,在全球三大产业链中心中,亚洲区和欧盟区本身的区内贸易就非常强,过去数年只是强化了这一趋势。未来中国应更为重视加强与亚洲区域内各国的经贸及投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仍应重视加强与北美产业链中心之间的生产、最终消费联系,并密切关注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性服务贸易机会。

  6、逆全球化未成主流,日本和欧洲国家更支持全球化的主张。“德不孤,必有邻”。在全球化的问题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更为支持全球化,反对逆全球化。中国应抓住时机,广结善缘。

  三、反躬自省: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和不足

  近期全球产业链问题是热门话题,但我们认为有部分对中国优势和不足的分析未跟上时代,未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造成一定的误读。仅举一例,当我们在谈论中国劳动力成本“偏高”时,其实这一事实本身是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实现小康社会的结果,是同一个事实的两面。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失去简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同时,我们在获得全球最大市场的新优势。

  回顾过去,中国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保持一席之地,1990年代依靠的是低的劳动力和资金成本,2000年代依靠的是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2010年代则主要依靠工程师红利、科技创新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所产生的吸引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所具有的真正优势包括:

  1、工程师红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工程师在各个技术领域攻克诸多工程科技难题,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协于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我国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得到国际认可,目前每年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140万人,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具备大量高素质和有秩序的工程师队伍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2、积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截止2018年,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135个,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19个。其中,全国156家国家级高新区分布在29省市,其中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高新区数量最多,分别为17家、13家和12家,合计占比26.92%。各种类型的开发区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在集聚创新资源、深化产业协同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挥引擎作用。

  3、市场规模优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逐步由低劳动力和资金乃至环境成本转换到积聚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现在看,巨大的市场规模应该是我们重要的一个优势。例如,美国中国商会的调查显示,企业一致认为中国消费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是最重要的商业机会。应扬长避短,以市场吸引国际人才、技术和投资。

  4、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庞大人口数量带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优势和数字经济优势。

  5、中国的整体竞争力比较均衡,金融体系的效率有所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年至2019年中国整体的竞争力排名有34位上升到28位,主要的改善是在金融系统的效率,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应用、商业活力和制度层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