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把握经济大势坚持稳中求进
http://www.CRNTT.com   2019-02-22 08:24:30


坚持稳中求进,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1月份的PMI、CPI和外贸进出口等数据陆续公布。从这几项数据看,一方面,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国民经济也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文章分析,1月份,制造业PMI为49.5%,仍低于50%的临界点,但是在连续4个月回落后,比去年12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延续扩张态势,增速略有加快;而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等比上月都有不同程度回落,且都位于临界点之下。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高于2018年均值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开局向好。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2%,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回升,反映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增速加快。

  PMI是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1月份制造业PMI尽管有回升,但仍处于临界点之下,表明经济运行依然受到下行压力的困扰。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在临界点之上,且都比上月有所上升,则表明非制造业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增速有加快趋势。

  1月份,CPI与PPI同比均上涨,但涨幅都有回落。在CPI方面,1月份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1”时代,是2018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在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在PPI方面,1月份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连续第七个月增速放缓,为2016年9月以来的新低。在1月份0.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需求状况。1月份CPI与PPI涨幅双回落,且涨幅中相当部分来自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而PPI环比下降0.6%,又会对CPI涨幅产生一定的压制效应。这种情形,在显示今年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减轻的同时,也意味着需求呈现疲弱态势。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当需求处于低位时,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自然会随之减弱。

  1月份,外贸进出口实现良好开局,超出市场预期。1月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贸易顺差2711.6亿元,扩大1.2倍。在贸易摩擦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出口超预期大幅回升,说明中国出口结构改善,韧性逐渐增强;而贸易顺差的扩大,将有助于以外需的增长来弥补内需的不足,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文章认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除了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也是重要的一面,受融资环境收紧、贸易不确定性、英国“硬脱欧”等风险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将2019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至3.5%和3.6%,这是继去年10月该组织两年内首次调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之后的再度下调。可见,世界经济也面临下行风险。

  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像PMI这种先行指标的回升态势、外贸进出口开局良好,以及全国人大已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1.39万亿元地方债,也体现了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一面,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性改变。

  文章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如何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将是今年“两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重要的是,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同时,积极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从而,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既重当前,也重长远,进一步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