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2024选举看台湾青年世代群体画像》一文中,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裕峯表示,2024年台湾选举产生新的政治格局,台湾民众党成为讨论焦点。本文梳理出柯文哲与民众党的主要支持者群体是青年世代,并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媒介接触、兵役经历、教育改革、人口结构、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到文化记忆共八个维度进行梳理。研究揭示,台湾青年世代成长于社会急剧转型期,受多重因素塑造,形成复杂多变的群体特性。政治上,他们立场的不稳定可能加剧分裂,对社会凝聚力构成挑战;在两岸关系层面,受媒体舆论影响,他们展现出矛盾的心理状态;心理上,虽享有医疗等福利, 但面临人口老龄化、医保赤字等问题,感到迷茫和焦虑。他们的行为逻辑反映出对现状的不满与探寻出路的想法。描绘台湾青年世代的群体画像,可为理解台湾社会的当下与未来提供参考。
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晓笛在《从2024选举看台湾世代交替与政治变迁》一文中表示,2024年的台湾选举反映了民意基础的世代交替、两大党的选举优势分层固化以及票仓空间移动三个政治变迁现象。具体而言,世代交替将民主世代推向政治前台,而这将推动台湾政治文化转变以及政党体系的局部变化。选举优势分层固化促使民进党“中央化”和国民党“地方化”,进而导致科层体系内部的纵向对立。票仓空间移动意味着两大党的票仓地理分布,由传统的“南北”划分转变为“东西”布局。三种政治变迁不仅深刻影响岛内政治生态,还会增加未来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应对上述变化,大陆应该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深化台青工作,创新政党交流机制以及加强两岸基层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温天鹏在《台湾政治板块“碎片化”及对岛内政治生态影响》一文中指出,近年来台湾政党政治生态呈现政党支持度游移、传统政治势力分化重组、蓝绿之外第三势力崛起的新趋势,台湾政治板块中出现了“碎片化”现象。2024年台湾选举结果显示,当前台湾社会民意相比以往已出现显着变化,由此引发台湾政治结构出现重大转变的迹象,深刻冲击到传统蓝绿二元政治结构。该文从政党主体、政治动员、价值诉求等三个维度剖析台湾政治板块“碎片化”现象,从而探寻由此引发对台湾政治结构及政党政治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台湾政治生态发展的趋势。
本期“两岸”栏目刊发了《民进党无法回避两岸统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伪命题带来的真问题:论“法理台独”现实危害》《两岸企业合作发展路径方式变化与前景》三篇文章。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夏佳慧、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讲师蔡礼辉联合发表了《民进党无法回避两岸统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文。该文表示,2024年民进党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其未来政策引人关注。民进党在制定两岸政策或提出政策诉求时需要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真实情况,包括:地理上台湾与大陆最近、历史上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政治上国际社会不承认台湾是国家、法理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完全享有和行使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的主权、经济上两岸统一有利于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上大陆民意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文化上中华民族向来有反对分裂国家的传统、逻辑上和平与分裂相矛盾、政策上“一国两制” 最具弹性、趋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国家完全统一。该文运用人文地理的视角,从十个方面阐述了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这也是民进党当局制定政策时无法忽略的真实情况。认清现实、回到国家统一方向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