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新加坡各有分工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取决于其所服务经济体
中评社记者: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赛跑道上,新加坡一直处于“作战状态”,频频出招吸引人才、企业及资金落户,日前更是宣布放宽防疫限制并果断迈向“与病毒共存”。有外媒报道,有一些国际企业也考虑减少在港人员,把经营重心移往新加坡等。您如何看待来自新加坡的竞争?您认为,应该如何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王春新: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四小龙,这两个城市特别相像,所以一直有“双城记”一说。然而,香港和新加坡虽然都同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它们的情况和特点却不一样,面对的市场也不一样,各有分工。
第一是规模不一样,香港金融规模比新加坡大很多。2020年新加坡金融业附加值是450亿美元,而香港大概是767亿美元。在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上,金融规模越大意味着影响力越大。第二是金融行业结构不同且区位优势影响不一样。第三是金融市场功能不一样,香港以资本市场为主,新加坡以外汇市场为主。香港的资本市场要比新加坡大很多,特别是股票市场。新加坡的外汇市场则比香港的规模要大一些,尤其是家族办公室差不多超过500家,当然家族办公室占整个金融比重不大,主要和理财有关系。其次,香港人民币市场比新加坡要大很多,香港是境外人民币最大枢纽,而新加坡排名第三。再者,各自服务的对象不一样,香港以中国内地为主,新加坡主要面向东盟市场。香港三元经济中的金融业一直发展特别好,受香港本地经济影响不大,因为它主要是为内地企业服务,之前提到过股票市场80%市值来自内地。所以,香港股市是中国内地企业的晴雨表,而不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另外,香港的银行业中差不多超过45%的贷款和中资企业有关,中资企业的贷款越来越多,且这批中资企业和香港本地经济关系不是非常大。因此,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可以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对于未来发展,金融市场的要素很重要,比如是否自由开放。其实,香港的自由开放程度比新加坡要高,因为新加坡现在对一些金融活动还是有一些限制的,香港其实是全球金融体系在亚洲的重要节点。虽然亚洲美元市场在新加坡,但港币其实就是小美元,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交易中心,而新加坡却排在其后。在法制和税收则是二者差不多。当然,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除了法治和自由开放非常重要外,它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体,也就是为谁服务。香港服务的是整个中国内地,而且总量越来越大,去年我们的GDP超过17万亿美元,空间是很大的,这也是新加坡很羡慕香港的地方。从历史上看,美国纽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除了其自由开放和法制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美国经济总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提供了很多的金融资源。伦敦之所为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也是因为英国早期是第一强国,后来虽然被美国取代了,但美国将它作为在欧洲的重要金融据点,比如美国债券首先在美国发行,然后在伦敦进行第二次交易,因此伦敦占到美国国债第二次交易量的70%,这也奠定了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如果中国未来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我们对金融的需求将会更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