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10式主战坦克 |
美国《防务新闻》统计的2022年度全球防务企业百强榜包括了两家日本企业——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单看规模,日本防务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相比并不起眼,但凭借发达的工业制造能力,日本有很强的战时军工转化能力。例如在造船领域,日本可以建造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从海洋工程船到豪华邮轮等所有民用船舶门类,保持着全球最高的造船业技术水平。日本造船企业曾多年占据全球交付吨位首位,最高年交付总量高达3000万吨,日本至今仍是全球造船业三强之一。再加上海上自卫队从轻型航母、驱逐舰到常规潜艇等先进作战舰艇基本都是由日本自行建造,这为日本在必要时大规模扩充舰队规模打下工业基础。不过受和平宪法约束,海上自卫队舰艇退役后大都拆解而不是像美国海军那样进行封存,使得海上自卫队快速补充舰艇的能力相对有限。
与造船业的情况类似,日本发达的汽车工业也为战时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军工装备打好工业化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二战时期拖拉机厂直接生产坦克不同,现代汽车装配线早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想让它们转产坦克等武器需要对整条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装并修改自动化控制程序,费时又费力。同时现代主战坦克、火炮等武器越来越复杂,通常还需要特殊加工设备和庞大的配套体系才能完成。因此日本的汽车工业能力并不能完全与军事潜力画等号。
全自主防卫产业链正在破碎
日本防务预算不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2023年度的防务费用约为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50亿元)。但日本媒体发现,近年来日本防务产业却日渐萧条,日本数十年来努力打造维系的武器产业链甚至有断裂破碎的危险。
日本政府长期以来的观点是,军工研发能力一旦中断,再要恢复就非常困难;如果一直保持,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立即扩大生产,随时满足自己装备的需要。因此在拥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同时,日本防卫省一直在维持独立的武器研发和生产能力,确保拥有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但日本自卫队本身规模有限,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数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日本防务企业多年来受制于“武器出口三原则”,难以像其他国家那样拓展国际市场,导致防卫省不得不以远超国际市场的价格采购国产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