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两制”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民族认同的家族文化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4-11-21 00:23:43


 
  三、弘扬两岸家族文化良好效应,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闽台同宗同源,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优秀的家族文化传承,作为影响两岸民族认同的重要变数之一,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确立自我身份的关键所在,在历史和现实的社会联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效应。提取家族文化的优良基因,弘扬家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

  (一)深耕祖地文化,促进两岸融合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深入硏究和传承祖地文化,有助于唤醒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深入挖掘和传承家族文化传统,通过收集和对接两岸族谱、寻根祭祖、硏究姓氏源流、讲述家书故事等活动,可以帮助台湾同胞回忆起大陆民众开发、建设台湾以及台湾宗族聚落的历史进程,并进一步印证两岸血脉相连的亲属渊源;弘扬两岸家族共同价值标准“仁、义、礼、智、信”和共同行为规范“温、良、恭、俭、让”,特别是通过古圣先贤的家风表率和成功家族的家书教育示范,以物质载体和精神特性等关乎两岸民族认同的重要符号塑造家族成员的健全人格,养成行为作风,进而内在传承和凝结民族精神,增强两岸宗亲情感共鸣,唤醒两岸同胞共同民族和家族记忆,促进两岸深度融合。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开放和探亲政策的实施,闽台家族联系日益密切。通过各种形式的宗亲联谊、寻根谒祖以及返乡捐赠等活动,两岸同胞得以跨越海峡,重新建立血脉相连的联络,不仅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瞭解,也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共同的家族记忆和文化传承,两岸同胞在情感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推动两岸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活络文化同源,深化民间互动

  闽台同胞文缘相承,心灵契合。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进一步活络文化同源,鼓励两岸民众互访交流,体验对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促进心灵契合和情感交流。

  以文化搭桥梁,加强两岸同胞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两岸艺术家共同参与的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使两岸民众可以共同体验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上共鸣,加深民族认同感;筹办具有特色的两岸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展示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让民众在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体验和瞭解彼此的文化精髓;举办学术硏讨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纪念共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辛亥革命纪念日等,共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两岸关系,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通力合作,贡献两岸智慧

  通过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深两岸民众的经济利益联系,搭建两岸“宗亲贸易”,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市场,推动产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应对国际竞争,促进共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还能够在经济合作中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依赖和信任,从而在实践中强化民族认同。特别注重开展新形势下两岸靑年交流活动,帮助两岸靑年团队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让台湾团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推动两岸靑年团队在乡村建设规划、文创旅游、产业培育等方面深度交流,为两岸融合赋能。

  在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鼓励两岸共同参与一些国际组织和活动(如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等),共同应对国际挑战、参与国际事务(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幷携手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共同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通过合作,两岸民众可以共同体验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和荣耀,在情感上、文化上、经济上和国际舞台上逐步构建和巩固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四)搭建智慧平台,唤醒共同记忆

  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的平台,将两岸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紧密相连,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瞭解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通过建立和维护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为两岸民众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沟通管道。综合运用云计算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VR)体验等前沿科技手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加大对特色迁台记忆馆、云上台湾等项目的开发力度,将祖籍地的文化遗产与台湾的文化景观相互串联,实现同步上线展示。这不仅能够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化体验,还能进一步开拓两岸的视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加强两岸媒体之间的合作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同制作电视节目、专题纪录片、新闻报导等多种形式,两岸媒体可以向公众展示两岸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相互瞭解,还能培养和强化积极的民族认同感,塑造两岸同胞共同的形象。

  四、结语

  回顾历史,旨在更深刻地洞察现实。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弘扬优秀家族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亲情和归属感,增强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更有助于深化两岸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增加两岸完全统一的动力。

  基金项目: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SZM2021043;国家战略需求和多学科融合导向下“闽南文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闽教高[2020]4号;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教高厅函[2021]31号。

  注释:

  ①习近平,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EB/OL],中国政府网,2024-04-10,www.gov.cn。

  ②④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EB/OL],新华社,2019-01-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533296238730411&wfr=spider&for=pc。

  ③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108。

  ⑤Tu W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J].CHINA QUARTERLY -LONDON-,1996, 1(148):1115-1140.

  ⑥阮莉、李顺兴,“两制”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文化认同的挑战[J],《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总319期P25,http://hk.crntt.com/doc/5_110_106949183_1.html。

  ⑦罗鼎钧,从这三份两岸民调看见台湾民众内心眞实的想法[EB/OL],华夏经纬网,2020-10-10,www.weibo.com。

  ⑧林华东,闽南文化的双重性特征[EB/OL],光明日报理论版,2011-04-21,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1-04/21/nw.D110000gmrb_20110421_1-11.htm。

  ⑨陈支平,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⑩洪安全等编,清宫月擢档台史料[M],台北:“故宫博物院”,1994:3994-3995.

  ⑪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第027种[M],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硏究室,1958:342。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1月号,总第323期,P27-35)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