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淮安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淮上清风·数采智管”政府采购智能化监测平台相关情况。(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不仅是谢伟伟,采购中心评审科科员解强、交易中心审核督察部部长郑斯群也如法炮制,利用手中权力谋利。
“在这起系列违纪违法案中,舞弊方式多样。”办案人员介绍,有的提前获知标底,如解强向相关公司提前透露标底,向甲方推荐其设备,使招标条件向其倾斜,促成中标;有的私下串标围标,如在谢伟伟等人的帮助下,当地某科技有限公司多次组织串标围标,累计中标50余个项目;有的提前向甲方、专家评委“吹风”,如软件供应商石某请托郑斯群多次宴请相关专家评委,以便在评标环节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存在故意设置过高技术指标、违规调整价格评分占比等问题。
2013年至2021年间,谢伟伟与解强、郑斯群多次违规干预政府采购项目,累计收受87人财物、总金额100余万元。
2022年12月,谢伟伟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3年6月,解强被给予开除公职处分;2023年7月,郑斯群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3年,三人因犯受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8个月、2年9个月、3年。
深挖问题根源——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没有做到抓早抓小
“监管缺位,必然导致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高位运行。”淮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采购中心主管部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没有做到抓早抓小,特别是对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服务等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不到位,加之财政驻点监管和外部监督乏力,导致“定点”围猎频发。
除了负责招标文本编制的人员力量不足外,部分工作人员在重点岗位任职时间过长,也是滋生腐败的原因之一。如谢伟伟2006年至2019年一直担任政府采购文本编制部门的负责人,长达13年之久;解强2011年至2022年一直从事政府采购评审或文本编制工作,长达11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