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4日电/据中国文化报报导,催人奋进的铜鼓声震撼大地、响彻人寰。随着铜鼓声,成群结队的人从远古走来,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3月28日、29日晚,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在广西南宁剧场上演。故事、舞台、道具、舞蹈和音乐释放出一种丰富、神秘而温馨的美,充满情感和张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扁担舞造型之美,斗鸡舞之形象,音乐之动听,令人惊叹,不愧为经典剧目,久演不衰。”南宁市民周秀秀说,演员对壮族信仰和文化的演绎很充分,这台复排的老剧触动人心。
《妈勒访天边》是壮族四大古老传说之一,已有近3000年历史。传说在很久以前,壮族先民在寒冷和阴暗的山谷中期盼寻找天边的太阳,渴望拥有光明和温暖。一位美丽的壮族孕妇挺身而出,愿意去寻找太阳。一路上,母亲产下勒(壮语“儿子”之意),并教育他去战胜艰难险阻完成使命。母亲去世了,勒继续前进,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乡亲的期望到达天边。
1999年,南宁市艺术剧院以《妈勒访天边》为题材推出同名舞剧。全剧将史诗般的雄浑、丝丝入扣的细腻情感和独具民族色彩的欢快情绪融为一体,运用现代的编舞、舞美、灯光、服装等艺术表现手段,充分展示了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壮族人民追求光明、勇敢坚定的民族性格,以优美的舞姿,向观众诠释了亲情和爱情。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是艺术创作的富矿。” 《妈勒访天边》导演丁伟表示,壮族的歌、侗族的楼、瑶族的舞、苗族的节等,每一种元素对广大观众而言都是新鲜的,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舞剧《妈勒访天边》将斗鸡舞、绣球舞、板鞋舞、芦笙舞等在八桂大地上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与现代舞相融合,并紧扣故事展开,让人耳目一新。歌圩、铜鼓、芦笙、绣球、花山壁画等壮族代表性元素的呈现,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从1997年开始创作,历时近两年,《妈勒访天边》在1999年首次公演后获得满堂喝彩。2000年,《妈勒访天边》荣获第二届“荷花奖”舞剧金奖。此后,该剧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文华表演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剧目”。演出足迹遍布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成为继《刘三姐》《八桂大歌》后广西舞台艺术精品的又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