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4日电/踏青、赏花、品春茗,清明假期伊始,接棒“年味经济”的“春日经济”在中原大地持续升温,各地围绕“赏花+”创造更多春日消费新场景。
“快来这里看,不仅有花,还有古建,烟雾缭绕。”4月3日,在河南鄢陵唐韵生态旅游区,来自山东的游客唐女士招呼着同行的伙伴。
新华社报导,像唐女士这样专程从外地赶到河南鄢陵赏花的游客不在少数。景区门口,一辆辆旅游大巴整整齐齐地停放着;景区内,樱花、玉兰花等竞相绽放,如云似雪,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在河南地理版图中,许昌市鄢陵县是千里平原中最醒目的一片绿色。作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位于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是“南树北移、北树南迁”的理想驯化基地,花木种植历史悠久。
近年来,当地利用资源优势,聚焦“赏花+”,融合多种业态创造多种消费场景,也释放出更多经济活力。
“现在我们每天都能接待游客2万多人,和之前卖花木相比,收入翻了好几番。”鄢陵唐韵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红伟说。曾经的唐韵园林只是作为苗圃基地使用,靠卖盆景、承接绿化工程维持生计,借助当地“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的转型机遇,及时调整思路,改做生态旅游。
园子建好后,郑红伟每天都要去转转,想听听游客的评价。“有一次,我听到游客说,‘只有花有啥看的’。咋才能让园子的景观更丰富一些?”郑红伟说,“我就出去学习其他旅游城市的做法,决定在园子里复原古建,把文化融进去,再植入更多业态。”
“花经济”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当地不断深挖“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赏花游的基础上还加入田园采摘、特色农业、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多种元素,持续提升由花而生的附加值。
看花、簪花、赏古建、尝春菜……走进唐韵园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切融合、相互辉映。在这里,不仅有“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有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更有雾森系统营造出来的云雾缭绕,游客们穿上汉服、戴上簪花,置身于园子之中,别有一番感受。
过去以花造景、以景促销,把花卖到别处去;如今以花为媒、以文铸魂,把人引到自家来。春日“花经济”帮助这座中原小城释放了发展活力,也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今年3月,鄢陵县接待各地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