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为家人做一道菜或参与做年夜饭。春节是百姓一年当中少有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时候。人们为此大费周章,通过一道道工序、一遍遍调理、一次次尝试,让普通的食物完成华丽的蝶变。年夜饭或许是一年当中需要准备最久的一餐,前期功夫下得越足,家人参与得越多,饭菜的滋味才越香,过年的喜悦才越浓。为美食而忙,即便劳心劳力,却也甘之如饴。美食融入了家庭劳动,这样的大餐远比饭店餐馆的佳肴珍馐更让人回味无穷。让学生为家人做一道菜或参与做年夜饭,既是一次技能教育、劳动教育,也是一次生动的感恩教育:让父母从一道道菜品中感受到孩子的孝心与成长,让学生们在一道道菜品中理解父母的不易与感恩的意义。
三是剪窗花、写对联。每年临近春节,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莫过于剪窗花、写对联,粘窗花、贴对联。在农村,全村男女老少会聚在广场、空地,围观乡贤挥毫泼墨,为求一副对联排着长队,满眼是对知识的崇敬和对劳动成果的欣赏;在城镇社区,非遗传承人、书法家剪窗花、写对联,忙得不亦乐乎,大人小孩络绎不绝,现场十分热闹。待到粘窗花、贴对联时,各家各户早早起床,一家人分工协作,你爬高我上低,你扶对联,我扯胶带,一派热闹欢乐的忙年景象。让学生学习剪窗花、亲手写对联,实际上也是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手的乐趣、感受年俗文化背后的付出与回报,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和文化,崇尚劳动与创造。
在年青一代中传承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年俗活动是一个生动的切入口。古往今来,过年一直深受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引导他们在年俗文化中寻味劳动意蕴是最好的寓教于乐。在全国落实“双减”的大背景下,今年春节前后,很多中小学把同学们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年俗”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吉林临江小学利用“扫尘日”组织年终大扫除,以劳动教育促成长;湖北武汉育才汉口小学带领学生“打糍粑”,感受年趣年味;山东栖霞翠屏中学定制了“和和美美过大年劳动清单”,开展胶东特色年俗活动。一些高校将年俗体验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北京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故宫等地组织年俗推介活动,利用寒假学习“燕京八绝”等非遗技艺,感悟工匠精神;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春节前后,组团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孤寡老人家,为老人除尘、浇花,完成各种家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老人送去新春祝福。
传承中华民俗和弘扬劳动精神可以相容相汇、相辅相成。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通过年俗活动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深植在青年人的心里,他们必将成长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善于劳动的新时代奋斗者。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