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认为,中国经历了四十余年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型开放新阶段,将极大促进深层次制度性创新,实现高标准国内规则和高标准国际规则的两种规则整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资源与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实现联动发展效应。《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敏俊卿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原副会长洪长有认为,应将小我完全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既在理论层面阐释爱国思想,又在实践层面为祖国鞠躬尽瘁,推进新时代伊斯兰教中国化。北京艺陆纵横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希胜认为,文化自信、文化复兴,应该是源自于骨子里对中华文化的真正理解。同时,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有所汰取。“丛林法则,后学秉承”。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彭丹宇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和平基因和和合智慧不仅彰显了中国现代化的和平性,也突出地显示出中国现代化道路之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和合共生”“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华文明“和合共生”“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和合共生”发展理念的新型文明现代化。燕京理工学院台籍副教授刘英纯认为,在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藉由各种媒体的特质和传播渠道来发扬中华文化,无论是直接宣扬或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说好中华文化内涵的故事,奖励中华文化元素的创作,采用多种媒介的创作题材,整合全媒体平台做横向沟通,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中国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项国就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遵循时空统一、传承与创新统一、自觉与自信统一、交流与互鉴统一等原则,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梳理,构建起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大叙事,明确文化使命,坚持多元一体,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同时,需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共同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邵宝明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蒙和开端。孙中山先生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对外开放;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建设中国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宏伟蓝图,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卫如珍认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新形式。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琳认为,文化统战以始于文化且归于文化来寻求共识,目标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文化统战之中,也要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
著名导演和演员、电影《集结号》主演应强认为,在市场化和多媒介化的大环境中,中国影视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写照。其表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度的文化凝聚和文化认同,其二则是对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不断提高。影视在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影视在创作、传播时候将更注重民族文化与共同价值的结合,在逐渐形成的主流影视文化中形成多样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小鸥认为,荆州王家嘴战国楚墓出土乐简所载古乐谱,是中国音乐史上前所未见的重大发现。对它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明体系中音乐文明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及中国历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并由此而凸显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突出特征。湖北经济学院台籍副教授陈世昀认为,古代小说最大的价值,莫过于保存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化知识以及伦常规范,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伦常规范上,也能给大学生一定的感悟。古代小说的学习,对于传承中华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建构中国式的小说概念,结合思政教育以文化育人,创意发展结合时代特色,实现古代小说在高校国学教育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