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http://www.CRNTT.com   2023-09-13 09:01:09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核心问题,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新时代重点用才领域,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
  
  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形势复杂,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着眼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对于实现到2035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同时,要进行战略布局,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中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着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系统推进基础研究。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最大程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文章称,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融通的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推进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基础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点在于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等。要坚持思想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科学建构思政课程体系,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优化重塑核心知识体系,适应全球科技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厚基础、宽口径打造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教育教学成果转化,打造有利于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专业、课程、教材等质量标准,建强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督导组等队伍,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
  
  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各类卓越人才的高度聚集地,高水平大学尤其是“双一流”高校要发挥自身特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让更多人才从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培养造就一批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支持他们在参与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厚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高校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加快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注重发挥学术领军人才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带动作用,打造“头雁效应”;注重依托大平台,汇集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打造“倍增效应”;注重引进海外战略科学家,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打造“集聚效应”;注重学术传承和梯队建设,形成师徒型人才链,打造“师承效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筑人才快速成长平台。
  
  勇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要让高校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核心力量,就要求高水平大学聚焦“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完善组织动员体系和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加快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着力打造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要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强化长周期培养和稳定性支持,加大“强基计划”实施力度,同时一体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高水平大学持续推动基础研究的定力和能力。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持续推动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下的科技创新,构建从基础原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学研用链条。要在培育打造一流产业集群上重点发力,提升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