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力供求匹配看,信息过载导致工作搜寻成本过大,专业化主动精准匹配能力不足,供求匹配效率效果不好
劳动力供求匹配的问题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信息不足变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过载,但是供求匹配技术和手段没有同步进化适应,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匹配从一种低效走向另一种低效。需要更好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构建能够开展供求信息精准匹配而且能够主动向供求双方推送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新一代智能化就业服务系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业雇主组织)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使用方面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机制设计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匹配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时间结构,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应该尽可能提前开展。
从就业总体形势看,不仅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就业状况,也需要关注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收入、社会保障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自2018年以来,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上升,2022年7月冲上接近20%的创纪录水平,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特别关注。自2022年2月起,全国外来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跨省流动农民工规模自2016年(7666万人)起逐年减少,到2020年下降到7052万人。自2020年6月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力量的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上都超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从收入方面看,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大体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持平,平均而言,就业所带来的收入主要是维持生计所需。收入差距仍然需改进。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关注从更多基于国民身份向更多基于工作本身转变,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定位与体系设计仍缺乏成型的方案。城镇化带来就业缓冲区弱化,新农民工不会再回到农村地区生活,就业硬着陆风险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