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北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着力从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协作、提高科技创新转移转化效率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通过鼓励和支持在京增设国际科技组织,吸引外籍科学家、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来京科技学术组织任职和工作。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工资制度、奖励制度、住房制度、福利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保障首都对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的可持续性。要依托大学联盟、科研机构联盟,着力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首都科技创新不断输送人才。
其次,要增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在京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等,积极“筑巢”“搭台”。还应布局海外独立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和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海外代表处和分支机构,增强本土学者、研究人员与国外交流的范围、比例、规模、期限。同时,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国际会展、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展示方面的国际活动,强化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在全球的地位。
再次,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强化政府对产学研协同的引导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统筹京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实验室、中介和市场链接有效,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业环境和试错空间。要强化创新主体对产学研协同的支撑力度,支持在京重点领域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承载能力;加强与相关领域核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广泛对接,增强创新联合体的资源组织集聚能力,丰富应用场景供给,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通过系统发力,不断打造优良的科研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取得产出最大化,增强首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可以说,抢收“科技红利”是现阶段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时代10年,北京在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方面成果斐然;新征程上,北京当有更大探索、更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