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应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的财政金融政策力度
http://www.CRNTT.com   2022-12-15 22:10:30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据21世纪经济网报道,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2年全国工业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此次调查评估涉及工业企业近8000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55%,民营企业占比达82%。该调查显示,随着国家出台的多项惠企政策以及减负举措逐步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改善,市场活力正加快恢复。

  该报告是防疫政策调整之后第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现状发布的报告。虽然从报告内容看,地方不断发布惠企措施,特别针对中小企业有专门措施,如重庆,云南,广东,浙江近日都发布了系列措施。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需要中央层面发力,有专项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政策。

  经过三年的新冠疫情,目前中小企业存在存活难、就业少、后劲弱三个问题。就中国目前采取的政策而言,保就业还有很大的增量政策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流动性可及保生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建议推出1000亿规模的“助力毕业生就业过渡计划”和中小微企业“紧急状态下失业减缓援助”项目保就业。启动“疫情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将中小微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纳入其中,额外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组建1000亿级别的中国服务业转型升级和重组基金,提供股权融资,幷明确规定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最低资金预算比例。

  疫情三年来须长远考虑的主要后果之一是要防止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成为持久的经济创伤。要面对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中小企业存活问题。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90%以上的经营主体,是经济主战场。但是,2022年我国小微企业主体退出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孙文凯等的研究,2022年上半年,注销小微企业达430,8224户,同比分别超过了2021年、2020年和2019年同期的9.44%、64.16%和8.38%。第二,就业问题。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就业蓄水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城市青年失业率接近18%,几乎是2018年的两倍。今年上半年16到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的欧洲可比数据为13.9%,美国为8.6%,都远低于中国。同时,我国今年还面临创纪录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三,中小企业发展后劲问题。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创新源泉和产业链关节。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之前中国仅有8%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疫情暴发后,微软和IDC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63%的被调查企业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应对疫情冲击。腾讯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22版)》表明,超过40%的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营销数字化方面进入实践阶段,SaaS模式已成为数字化应用主流。目前,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财政金融政策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nextpage>

  先前,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应对上述三个问题。为了稳就业,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围绕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降费率”+“返保险金”的存量政策。重点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不超过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在2022年度提升至90%)返还中小微企业。其他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展“以工代训”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岗位;一些地区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或招录补贴政策(如重庆、上海);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等。但是,就目前我国保就业的政策来看,直接拿出真金白银来对冲失业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欧盟、英国,以及包括美国的现实经验都表明,在应对新冠疫情诸多财政金融政策中,最见成效的可能就是直接发钱保就业。因此,要加大保就业的增量支持政策力度。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存活率,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降费、减税、降准、加大普惠信贷等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仅仅降税费就达到5000亿元规模。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目标规模为1.6万亿元。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流动性,以更大的力度稳住中小企业这个主盘。

  在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已出台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一系列支持“专精特新”的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幷加大中小企业研发补贴。但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双化”转型(绿色化、数字化)尚未构建成体系的支持政策。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贡献大,但是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远远低于中国制造业。在我们看来,疫情反复期也是我国服务业彻底转型升级的历史性转机时期。这就需要系统地构建服务业转型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大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给中小企业纾困的力度。只要能稳住中小企业,就能稳住增长、就业、收入,就能持续地产生“专精特新”,就有望打通产业链堵点、接通产业链断点、出其不意地突围“卡脖子”难点。稳住中小企业能产生由点带面、由近及远、由一生三的功效。

  我们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聚焦中小企业劳动力市场,极力加大综合政策力度稳定就业。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在央、地两级财政联动下,通过特别货币政策工具或特别债券发行等多种金融创新方式相结合,推出1000亿规模的“助力毕业生就业过渡计划”和中小微企业“紧急状态下失业减缓援助”项目。前者直接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各类招聘毕业生企业的工资支出,预计可以明显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后者直接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受疫情影响被迫休假员工工资成本(如,50%的比例);中小企业法定病假工资退还;工作岗位保留奖励(如,每个岗位12000元/年);对餐饮、旅游、交通物流三个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实施振兴补贴;实施短时工作制津贴补助鼓励企业创新就业方式。

  第二,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存活问题,进一步采取积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我们认为除了已有政策之外,可以考虑进一步结合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额外释放1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央行可以考虑扩大定向融资操作规模、启动“疫情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将中小微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纳入其中,降低了银行和政府的再融资成本,增加银行可贷资金。可以考虑过桥贷款、付款假期、贷款展期、实施政府性担保贷款新措施,增加中小企业中央担保基金拨款等供给端政策。在需求端,可以考虑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团结基金”,一方面按照营业额损失的一定比例,对申请企业发放经济补贴;另一方面,精准补贴固定成本,用于租金、贷款利息、固定资产维护等,加强资产负债表,提高中小企业偿付能力。

  第三,抓住疫情倒逼中小企业转型的机会,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我们认为,在现有政策之外,可以考虑实施年度投资津贴鼓励企业加大“双化”转型资本品投资;组建1000亿级别的中国服务业转型升级基金;同时对直达实体的信贷计划进行进一步细化,鼓励服务于转型升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鼓励有利于增进效率提高社会福利的兼幷重组。地方政府主导的基金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出来尽量撬动社会资本,组建服务业转型升级和重组基金。一方面,为服务业中小企业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复原活力三重目标的实现提供股权融资,幷明确规定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最低资金预算比例;另一方面,对符合一定规模、技术和重要性条件的、受新冠疫情冲击严重的地方服务业企业进行资本重组,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还可以灵活运用“揭榜挂帅”等政策工具加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R&I)的赠款和金融支持。加大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数字技能培训和专业咨询服务,提高服务业中小企业参与当地创新生态系统的机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