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云’上健身的体育课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喜爱与欢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形态。
9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项共识在实践中日渐凝练: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们每天相约“云端”、漫步学海,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齐上阵,在直播、慕课、翻转课堂、微信互动中自由切换。
教师们创新教学模式,将原有慕课资源重新组织,将直播课回放视频、电子版教材、授课教案、PPT等资料上传至SPOC(小规模定制课程),形成全新的线上学习库;将原有的纸质作业转移至SPOC形成电子作业,通过学生互评检验学习成效;有的教师还开通了B站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将集成讲义、笔记、视频链接等全部直播课资源一键推送给订阅的学生。
放眼全国,2019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广大教师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日益高涨,依托慕课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跨校跨区域在线教学、“1(门慕课)+M(所大学)+N(个学生)”协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MOOC+SPOCs(大规模在线和小规模定制)+翻转课堂”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高校课堂。目前,教育部已认定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22年3月,智慧高教平台的上线,对高校学生来说,平台打破高校的物理围墙,实现了“一个平台在手,网罗天下好课”;对于广大社会学习者来说,平台让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愿景梦想成真;对大学教师来说,平台提供的全方位大数据分析和互动服务,给教师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