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国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2001年的“911事件”标志着美国霸权走下神坛,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美国衰落的进程。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经济将超越美国逐渐成为美国精英们的共识,使得他们产生了对美国失去霸权地位的焦虑。〔18〕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与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定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位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即确认中国大陆是美国霸主地位的主要威胁。为了维护在全球中的霸主地位,美国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大陆,大打“台湾牌”向中国大陆施压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16年12月2日,特朗普作为候任总统便打破美国几十年的外交惯例与蔡英文通电话,幷称呼其为“台湾总统”。就任后,特朗普政府更是频打“台湾牌”,从立法、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在立法方面,特朗普签署通过了一系列“友台法案”。比如,2018年1月9日、2月28日,美国众议院、参议院先后审议通过了“与台湾交往法案”。该法案旨在解除美国政府对于美台高层官员互访的限制,提升美台官员互访的层级。特朗普不顾大陆方面多次强烈反对,在3月16日该法案自动生效前签署该法案。该法案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首次以单一立法形式要求开展美台官方往来的文件,严重冲击了“一个中国原则”底线。在外交方面,提升美台官员互访层级。2020年9月17日,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创下1979年美台“断交”以来美国访台的现任官员最高级别。此外,美国还拉拢部分国家炒作“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的议题,这些无疑给“台独”势力释放了严重的错误信号。在军事方面,多次批准对台军售,协助台湾提升对抗中国大陆的能力,在台海制造紧张局势。特朗普任期累计对台军售11次,总计183.3亿美元,这个数字远超此前奥巴马8年执政的总和。拜登上台后,在台湾问题上延续“挺台”政策,继续打“台湾牌”。比如,2021年2月以来,美国军舰多次以“自由航行”的名义穿越台湾海峡,“武力挺台”;8月4日,拜登政府又批准了任内首次价值7.5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总的来看,拜登政府打“台湾牌”的具体手法仍以政治挺台、挺台“国际空间”、提升美台交往层级以及对台军售等戏码为主。〔19〕而美国大打“台湾牌”,积极主动地推进美台实质关系,一方面助长了“台独”势力操弄“反中”民粹的气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台湾社会“倚美抗中保台谋独”心理的滋长。
三、新形势下增强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对策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台湾青年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争取台湾青年的人心回归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增强台湾青年国家认同要结合台湾青年群体特征,采取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增强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挑战。
(一)加强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
岛内台湾青年面临着低薪资、高失业率等问题,同时,最高时有超过五成的台湾青年有赴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有鉴于此,可通过加强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来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工作、发展,进而在大陆这一场域重构他们的中国认同。
一是建立健全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协调整合政府各部门、各类涉台组织,建立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平台,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网站、APP,为台湾青年提供大陆惠台政策、实习就业岗位、就业创业政策等信息资源。同时,涉台工作部门应加强对在大陆就业、创业情况的信息采集,及时瞭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遇到的困难,以优化针对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二是鼓励大陆企业招收台湾青年就业。可组织有意招收台湾青年的大陆企业举办台湾青年专场招聘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两岸线下交流受限的情况下,可举办线上招聘会,以方便台湾青年求职。有条件的地方可出台优惠政策,对招收台湾青年的企业给予补助或者抵扣税优惠。三是加大对台湾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结合大陆各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状况,加快各地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其青年创业载体功能。同时,应做好各地青创基地的风险管控,以防止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盲目建设青创基地以及各个青创基地之间进行失序竞争。还应建立对于青创基地的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出台青创基地运营状况评估指导性文件,制定具体评估管理办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对各青创基地定期开展运营状况评估,以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此外,可采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式,扶持台湾青年培育的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四是改善大陆就业创业环境。要提升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改善大陆就业创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就业方面,可为台湾青年提供先期的实习岗位,在住宿和生活安排上为他们提供便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陆生活。在创业方面,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和孵化工程项目,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落实同等待遇政策,充实台湾青年的公民身份
台湾民众作为中国公民,他们在大陆理应享有和大陆居民同等的待遇。但在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台湾居民在大陆幷不能享有与大陆居民平等的公民权利。差别待遇使得台湾同胞产生感情上的疏离。〔20〕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为台湾居民提供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待遇逐渐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随着“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政策”、“惠台31条”、“惠台26条”等措施的出台,同等待遇政策不断完善。落实惠台政策,令台湾青年享有同大陆青年同等的待遇是增强他们中国认同的有效手段。〔21〕换句话说,在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对台湾青年作为中国公民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进行有效填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国家政治-法律共同体的一员,是推动台湾青年人心回归的重要途径。
为此,首先可按照权利增量原则,保障台湾居民在宪法层面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比如,可以尽可能扩大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适用范围,让港澳台居住证享有和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的效力与功能,促使台湾青年未来能够更好地在大陆扎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当然,赋予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同等待遇幷不是完全相同的待遇。落实台湾居民同等待遇,应与大陆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相适应,各地方政府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执行差异化的同等待遇措施。〔22〕其次,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升这些同等待遇政策的知晓度。在高校也应大力宣传这些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让更多的高校台湾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陆就业创业。可将传统的宣传方式与新媒体结合起来,通过文字、图片或者小视频的方式来宣传惠及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政策。最后,要构建有效的政策执行部门联合行动机制,制定在大陆台湾居民同等待遇政策落实的责任清单,理清纵向和横向政策执行权力结构,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执行责任主体,形成事事有人管的责任机制。
(三)改进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两岸青年交流渐成规模,已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两岸青年的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但当前两岸青年交流仍存在影响范围有限、交流偏重形式、缺乏持续性、交流不对称等问题。〔23〕有鉴于此,就需要不断改进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式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其实效。
首先,扩大两岸青年交流对象。2008年以来,两岸青年交流热络,但交流对象较为集中,交流范围不足,有大量台湾青年幷未参与到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来。“台湾民众未去过大陆的比例占50%以上,包括年轻人去过大陆的比例不高,我们应该要认识到,这种情形在台湾才是正常的情况”。〔24〕有调查也显示,41%的台湾青年表示从未参加过两岸交流活动。〔25〕因此,应扩大交流对象,将重点放在从未来过大陆及中南部基层台湾青年上,采用多元的渠道,让更多不同背景的台湾青年参与到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来。其次,创新交流形式。要改变当前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形式多于内容、交流有待深入的状况,比如活动以参观走访为主、追求活动的人数与规模而忽视质量与效果、青年亲身参与少、互动性不强等,推动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与传统的交流方式重在通过交流增强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认知与瞭解不同,“体验式交流”重在情感的体验,通过实地探访、互换生活体验等形式实现两岸青年心与心的沟通,最终达到相互理解、形成共识。比如,不仅要让台湾青年看到北京、上海等繁华的地方,也要让他们实地探访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以形成他们对大陆全面、客观的认识。最后,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当前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存在交流时间短、持续性不强的问题,这也导致活动的效果延续差,难以对两岸青年的认知与情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因此,需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做好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统筹设计、效果反馈、总结反思以及经验推广,增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台湾青年的人心所向与政治心理不仅关乎台湾地区的未来发展,也关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受“台独”分子所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台湾青年在国家认同的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对祖国大陆怀有很强的疏离感,这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陆方面应基于台湾青年的群体特征,结合当前增强台湾青年国家认同所面临的挑战与自身实际,不断充实台湾青年作为中国人的公民身份,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做中国人的利好。台湾青年也应抓住大陆发展机遇,积极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与大陆同胞一道,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幷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9-01/02/content_5354209.htm,2019年1月2日。
〔2〕邓小冬、沈惠平:《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台湾研究集刊》,2017年第2期。
〔3〕《联合报民调/73%自认为是台湾人46%要永远维持现状》,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9534/1554314,2016年3月14日。
〔4〕〔6〕《天下2020独家“国情”调查:台湾vs.“中华民国”世代冲突,更胜南北》,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3,2019年12月30日。
〔5〕《公视调查青少年国家认同8成学生自认台湾人》,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090350.aspx,2019年10月9日。
〔7〕《调查显示:九成多台湾青年不满目前“职场生态”》,http://www.xinhuanet.com//tw/2017-04/10/c_1120782079.htm,2017年4月10日。
〔8〕吴宜:《近年来台湾青年参与社会运动深层原因探析》,《台湾研究》,2015年第2期。
〔9〕《台湾民众对五大媒体之评价》,https://www.crctaiwan.nctu.edu.tw/epaper/%E7%AC%AC148%E6%9C%9F20200629.htm。
〔10〕尚红娟:《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之实证研究》,《青年探索》,2018年第1期。
〔11〕陈婉琪:《谁来“学运”?太阳花学运参与者的基本人口图象》,http://news.msn.com.tw/news3777463.aspx,2014年7月7日。
〔12〕《51%盼“台湾前途”维持现状西进意愿溜滑梯》,https://udn.com/news/story/8625/4893719,2020年9月28日。
〔13〕王琼:《浅析当前台湾青年对待两岸关系的基本心态》,http://hk.crntt.com/doc/1039/0/5/9/103905959.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3905959&mdate=0827154019,2015年8月27日。
〔14〕《对大陆民众、政府印象好坏两极》,https://udn.com/news/story/8625/4893615,2020年9月28日。
〔15〕《108课纲高中历史采单元编书 师批:断烂朝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728003204-260405?chdtv,2020年7月8日。
〔16〕《看清历史大势,担当民族大义》,《人民政协》,2021年7月31日。
〔17〕《陆委会新闻稿》,https://ws.mac.gov.tw/001/Upload/295/relfile/7681/5875/59282b2b-f6b4-4eda-bd7c2e7cf968e2f8.pdf,2020年3月26日。
〔18〕刘建江:《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三维成因》,《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19〕李义虎:《拜登对华战略中的对台政策:战略定位与战略竞争》,《台湾研究》,2021年第3期。
〔20〕刘震涛、窦勇:《从“比照外资”到“同等待遇”大陆对台资新政透露的信号》,《人民论坛》,2013年第S1期。
〔21〕翁明源、陈先才:《新时代台湾青年对两岸交流的认知探究——基于政治世俗化的视角》,载《台湾研究》,2019年第4期。
〔22〕刘国深、郭伟展:《试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构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23〕〔25〕王珊珊:《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现代台湾研究》,2016年第5期。
〔24〕张五岳:《民众对两岸交流持肯定态度增加》,http://news.163.com/14/0916/08/A68J24P500014AEE.html,2014年9月16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0月号,总第29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