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据凤凰网报道,直新闻:我们注意到,美媒华盛顿邮报就佩洛西窜访台湾罕见警告道,我们不能在梦游中进入危机。对此,你有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认为“梦游”这个词用得很好,它不仅是个比喻,实际上还是一个典故。西方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之中,有一本书非常有名,叫做《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他就提出,一战之所以爆发,在于1914年欧洲各国的决策者沉浸在自身战略逻辑所编制的“梦”中,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一厢情愿地追求自身的战略目标,然后所有人就像“梦游”一般,顺着惯性往前走,导致选择和平的斡旋空间越来越小,最终陷入人类第一场世界大战。
而这再好不过地概括了当前的美国决策者——尤其是以佩洛西为代表的对华强硬派——他们的思维特点。比如华盛顿邮报这篇所谓的“警告”文章中就指出,对于华盛顿的鹰派而言,如果佩洛西放弃前往台湾,等同于承认中国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否决权”。阿肯色州共和党众议员汤姆·科顿宣称,这将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自我威慑”。这叫什么?这就叫教科书一般钻牛角尖的零和博弈思维,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关切居然被等同于否定美国的外交自主,真是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另外,我为什么要说是“所谓警告”呢?因为通读下来,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就不认为佩洛西窜访台湾这件事情本质上是错的,是在根基上动摇中美关系。但即便如此,这篇文章也明确指出,佩洛西此时此刻前往台湾,于时于势都是错的:如果不是意在让中美关系在近年来最糟糕的状况下进一步恶化,如果不是意在刺激中美两军进一步对峙,那便没有任何现实的外交意义。外交出访应该是控制和化解矛盾,而非制造和激化矛盾。文章就强调,美国与其费尽心思和中方解释为什么佩洛西不代表美国政府,为什么拜登无权控制佩洛西的行程,不如好好思考一下,佩洛西的刺激性举动会给中方怎样的直接观感,而中方又会作出怎样的回应,这种不可预测的回应又是否是美国所期望的。
直新闻:那如果佩洛西真地棋行险招,中国该怎么办?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而且很难回答。<nextpage>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佩洛西不会窜访台湾,因为台湾问题在中美之间是不等价的。对于美国而言,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一件外交工具,就像一个“笼子”,用来制衡中国。对于中国而言,台湾则是骨肉同胞,只要还有希望,便不愿诉诸于亲者痛仇者快的选项,而美国也正是残忍地利用这种两岸之间的亲情来要挟中国大陆。事实上,1979年中美建交的关键基础就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姿态转变,而43年来,中国也一直善意地相信,美国会在台湾统一问题上最终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大陆意识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可以完全没有底线,可以完全不顾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关切,当中国大陆对于美国善意性的假设完全破灭后,美国也就无法再通过台湾问题来吊着中国。某种意义上,佩洛西此行如果真的前往台湾,就理性人角度和美国的战略利益而言,无疑是愚蠢的,美国失去了战略先手,而中国则将吹响反击的号角。
回到你的问题,如果佩洛西真地棋行险招,中国该怎么办?我认为就最终的统一而言,主动权早已回到了大陆一边,之所以尚未统一,关键在于战略时机,而非一时之意气。
就像我刚才讲的,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中美问题,中国虽然现在有能力拒止美军干涉,但除非中国能将美国逼出东亚乃至是逼出西太,否则即使收复台湾,台湾问题也会继续存在,美国将有借口在西太打造针对中国的包围网,反而扭转美国不断下降的对华实力比。届时岛内是否人心回归要两说,大陆还要面临比收复台湾之前更恶劣的国际环境。
借用1916年英德日德兰大海战的例子,德国海军击沉了更多的英国军舰,在战术上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却没有达成突破英国封锁的战略目的。《纽约时报》就讽刺道,“德国舰队打晕了它的看守,但它依然处于被监禁之中”。我认为这句话放在今天,对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统一台湾问题,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一台湾当然重要,但它不应该是统一台湾这一步所承载的全部战略目标,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等待了整整73年,绝不是为了台湾岛本身,而是为了向东千里、犁庭扫穴,一改太平洋百年来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持久复兴赢得必要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