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6日电/在6月1日的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表示,北京市核酸检测还将实行重点筛查和常态化检测并行。不仅是北京,核酸检测已经成为中国数个大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注意到,仅仅10天内,北京就有3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相关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其他各城市也有多家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通报或处罚,其所涉嫌违规的原因不尽相同。这些现象,体现了现阶段在核酸检测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环球时报发表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丹红文章表示,大部分核酸检测机构属于商业机构,其从事的检测活动,虽严重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商业色彩。低买高卖、努力降低成本本就是商事主体的一种盈利模式,只要这一方式在法律允许和道德认可的范围之内,本无可厚非。然而,部分检测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违规违法的方式,比如使用稀释、少检样本、违规多管混检、超量混检、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甚至还发生出具“假阳性”报告等严重违法行为。部分核酸检测机构的行为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很可能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的不及时,最终将会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对于这类行为,决不能姑息纵容。
在北京市疫情防控第350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要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的清理、整顿、规范和监管。强化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质效,加强采样、检测等各环节监督检查,做到快检快出。对个别第三方检测机构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违法检测、影响数据检测准确性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严惩不贷。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指出,在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方面,将制定并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依法管理核酸检测机构。这些举动说明政府已经开始试图用立法的方式来对核酸检测领域内的乱象加以整治。
文章指出,一般来说,往往在一个事物或现象出现很久之后,相关法律才能逐步健全。而核酸检测及其机构作为一个较新的事物,当下对其进行规制的法律和规定稍显不足,对于有效解决目前产生的种种问题仍显乏力。
文章认为,核酸检测作为一个覆盖面大、持续时间长、受众巨大的新兴行业,其中无疑蕴藏巨大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难以完全避免贪欲和违法犯罪。除了求诸道德伦理和公众良心之外,当务之急是需要进行系统的立法,尽快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并由各政府部门严格实施和执行,而不能存在执法的真空,更不能存在法外之地。
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完善准入门槛,增加对机构资质和人员审查的严格性和有效性,引导市场相关主体有序进入这一领域。在核酸检测进行过程中,应当由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市场监督,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安全。对于那些违规违法执业的核酸检测机构,应当及时查处,要求整改。对于无法整改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应当责令其退出市场;对于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此外,各具体负责执行的部门机构和各地政府也应当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坚决执行相关法规。确保核酸检测在法律准绳和市场监督之下,依法依规良好运行。各部门机构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努力弥补法律的漏洞和不足,并以法律作为重要的武器,坚决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